教案 北师大三年级上数学教案:探讨《小树有多少棵》

北师大三年级上数学教案:探讨《小树有多少棵》(3篇)

时间:2024-12-13 教案 版权反馈
【摘要】:本文介绍了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小树有多少棵》的教案,旨在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理解和应用数量概念,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第1篇:北师大三年级上数学教案:探讨《小树有多少棵》
拓展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探索和掌握整十、整百数与一位数相乘的口算技巧,并能在实际情况下正确运用这些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探索和掌握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技巧,并增强他们进行计算的能力。

教学难点: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使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与练习册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首先展示一幅图像(书本P2的内容),引导学生观察。

师:大家看,这幅图中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1:有三捆小树。

生2:每捆小树有20棵。

师:很好!那么根据这些信息,你们能提出一些用加法或乘法可以解决的数学问题吗?

生1:我们一共有多少棵小树?

生2:如果我有两捆小树,会有多少棵?

生3:两捆小树比一捆多几棵?

师:你们提出了许多很好的问题。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如何计算小树的总数。板书课题——小树有多少棵。

二、探索新知,讨论算法

师:那我们该如何来解决这些问题呢?

生1:可以用加法!

生2:也可以用乘法!

师:那么,你们是怎么计算的呢?

生1:20 + 20 + 20 = 60。

生2:20 × 3 = 60。

生3:20 × 2 + 20 = 60。

师:很好,板书这些计算方法。你们能给我解释为什么20 × 3能得出60吗?

生:我们可以先忽略20后面的“0”,只考虑2和3的乘积,2 × 3等于6,然后再加上一个“0”,所以结果是60。

师:这个方法很好!大家觉得哪种计算方法比较简单呢?

生:20 × 3 = 60 这个方法最简单。

师:是的,通过这次探讨,我们掌握了整十数乘以一位数的计算方式。接下来我们要运用这些方法。

三、基础练习,应用新知

师:我们再来尝试计算4捆和5捆小树的总数,大家都来试试看。

学生踊跃回答。

师:刚才的算式中,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呢?比如:80 × 4 和 6 × 7。

引导学生比较这些算式的异同。

四、拓展练习,应用新知

师:现在我们来试一试第3题,接着完成第1题和第2题的练习,锻炼自己的口算能力。

五、课堂小结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呢?你们觉得自己收获了哪些知识?

鼓励学生分享他们的学习感受和收获。

六、布置作业

师:请大家回去完成作业本中的第2和第3题,巩固所学的内容。从而加深对整十、整百数和一位数相乘的理解与应用。

第2篇:北师大三年级上数学教案:探讨《小树有多少棵》
拓展

教学目标:

1. 通过实践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培养学生的算法意识和多样性。

2.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讨论中,发展学生的问题提出能力与解决能力。

3. 加深学生对数学与日常生活联系的认识。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新学期的正式开始,依托于学生上学期已掌握的乘法口诀,教材选取了植树的具体情境作为切入点,让学生在活动中探讨单数与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口算方法。与以往的教材相比,新教材更加强调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结合,突出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的课程设计理念,还关注了不同学生的背景与学习差异,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和提出多样的计算方法,力求让学生自主建构知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关于植树的图像,激发学生兴趣。

- 师:同学们,植树造林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呢?你们是否知道每年学校都会组织植树活动?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在植树活动中我们可能遇到哪些数学问题。

- (此环节旨在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结合,同时促进环保意识的提升。)

2.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像,与同桌讨论你所看到的信息,比如“图中有多少捆小树?每捆有几棵?”请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

- 引导学生提出“小树一共有多少棵?”这个问题。

- (这一环节设计的意图在于培养学生观察与思考的能力,帮助他们从图中提取信息,为后续的学习做好准备。)

二、解决问题,探索口算方法

1. 学生独立解答。

- 学生尝试列出算式20×3,并进行计算。

2. 小组交流。

- 学生在小组中交流自己列出的算式的含义和所采用的计算方法。

- (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得以在探索中互相学习,增强独立思考的能力。)

3. 全班交流。

- 小组代表分享自己的算式,讨论20×3=60的含义。

- 学生可能提出多种计算方法:

- 20×3可看作3个20相加:20 + 20 + 20 = 60;

- 通过分解,2×3=6,因此20×3=60;

- 把20看作10×2,从而转化为10×6。

- 教师对所有正确的方法给予认可,鼓励学生选择自己觉得合适的计算方式。

- (这一步骤强调了学生间的相互交流,促进了多种计算方法的适应性和灵活性,让学生感受到不同算法的益处。)

4. 解决新问题。

- 提出4捆小树和5捆小树各有多少棵,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后进行小组讨论并分享结果。

- (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分析能力。)

三、拓展练习

1. 进行口算训练。

- 计算题:3×2, 5×4, 6×7, 30×2, 50×4, 6×70, 300×2, 500×4, 6×700。

- 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引导学生寻找算式之间的规律。

- (通过学生的表述,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2. 引导学生总结口算技巧,讨论如何高效地做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以一位数的口算。

3. 数学游戏。

- 设置卡片游戏,学生两人一组,一人随机选择一位数,另一人选择整十、整百或整千的数,然后进行相乘,看谁能快又准确地算出结果。

- (通过游戏的方式增加学习的趣味性,有效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本过程通过多个环节的设计,促进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口算技能,提升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能力,鼓励他们探索、提问与合作,共同构建数学知识的框架。

第3篇:北师大三年级上数学教案:探讨《小树有多少棵》
拓展

教学设计: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小树有多少棵》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 学生能够在具体情境中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够进行正确的计算。

2. 数学思考:

- 学生通过观察和独立思考,发展归纳与概括的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数学问题,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

3. 情感态度:

- 通过观察、思考和归纳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过程合理性的认识和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 教学重点:能准确口算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以一位数。

- 教学难点:能够灵活运用口算方法解决与乘法相关的实际问题。

三、教法学法

为了让所有学生都能掌握有价值的数学知识,本节课将采用情境创设法,通过学生的经验引导他们进行问题的抽象处理和数学模型的建立。同时,强调主动探究和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独立思考,加深他们的理解与记忆。

四、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引入问题:

- 使用课本第2页的主题图,展示学校组织植树活动的内容,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探索与植树活动相关的数学问题。例如,提出问题:“如果有3捆小树,每捆20棵,问一共有多少棵小树?”通过这种情境的设定,拉近数学与学生生活的距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 活动一:

- 学生根据提示列出算式(20 × 3)并进行独立计算。之后进行小组讨论,帮助学生理解算式的内涵与计算方法。引导他们考虑不同的思考方式,并总结最便捷的口算法,即在乘法中忽略“0”的增添,可事后再补上。

- 活动二:

- 学生根据掌握的口算方法独立解决课本第2页的“试一试”第2题。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不同算式之间的规律,帮助他们总结整十、整百数乘以一位数的通用方法,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 活动三:

- 完成“试一试”第三题,鼓励学生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来解释算式意义,加深他们对口算方法的理解。

3. 巩固练习,深化新知:

- 基础练习:

- 完成课本第3页的练一练第2题,利用口算巩固核心知识。

- 提高练习:

- 独立完成“练一练”的第1题和第3题,要求学生理解题意并列式计算,促进学习与生活的结合。

- 发散练习:

- 通过数学游戏的方式,选择卡片拼成正确的乘法算式,鼓励合作学习,增强他们的思维发散能力。

4. 总结与评价,全课小结:

- 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自我评价,反思学习的收获与乐趣,并解决疑问。这个环节有助于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让他们在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上得到全面发展。

教案示例:

- 问题设定:有3捆小树,每捆20棵,总共有多少棵小树?

- 列式计算:20 × 3 = 60,得出结论:一共有60棵小树。

通过上述教学设计,着力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和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应用能力,实现知识与实践的有效结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