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北师大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近似数教学设计

北师大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近似数教学设计(3篇)

时间:2024-12-13 教案 版权反馈
【摘要】:本文介绍了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中的《近似数》教案,重点阐述了近似数的概念、教学目标、课堂活动及评估方法,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近似数的应用。
第1篇:北师大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近似数教学设计
拓展

教学内容:

教材第11、12页

教学目标:

1. 体验生活中数据收集的过程,理解近似数表示的重要性。

2. 探究“四舍五入”法来求得近似数的方法。

3. 灵活运用不同精确度的近似数,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教具准备:

汇集相关数据资料,学生课前所收集的数据。

教学重点:

能够正确读、写多位数,并比较不同数值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小组交流森林面积数据

首先,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最近收集的关于森林面积的数据。在交流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数据的实际意义,并引发讨论,让学生分类整理数据。重点关注“精确数”与“近似数”这两种类型的数,鼓励学生举例说明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近似数,如温度、人口等数据的表示。

二、学习四舍五入法

教师展示一些实例数据,让学生通过比较与分析,理解如何运用四舍五入法来确定近似数。结合“试一试”第2题的内容,让学生实践如何根据不同的需求来选取近似数。

三、巩固与应用练习

进行“试一试”第1题的练习,过程中学生需汇报他们是如何得出近似值的。在“试一试”第2题中,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自行选择不同精确程度的近似数。鼓励学生讨论不同近似值的精确程度,提出两个小问题供学生思考,从而加深他们对取近似值依据实际需求的理解。

讨论问题:学生们需要分析括号内的数字可能性,辨别这些数字是属于“四舍”还是“五入”。

四、课堂作业设计

1. 完成教材第12页底部的第1题。

2. 进行教材第12页的第2题。

3. 解决教材第12页的第3题。

五、思维训练

思考括号中可以填写的数字:

- 49( )835≈50万

- 49( )835≈49万

通过课堂的讨论和练习,学生将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近似数的概念,并能够在实际生活中灵活应用,增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2篇:北师大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近似数教学设计
拓展

教学设计:小学四年级数学《近似数》教案

设计理念: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收集数据、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同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以此促进他们的综合素养。

教学内容:

- 教材: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第11—12页《近似数》

教材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单元前已经掌握了亿以内的数的认识、读写以及大数的比较和改写。因此,在此基础上,引入近似数的概念,使他们进一步理解近似数的定义和求法。学习近似数时,学生容易在求值方法上出错,尤其是在确定位数和进位操作时,需要特别注意“9”的连续进位情况。教师应重点关注数位的确认以及数字的舍入和进位。

教学目标:

1. 通过具体情境让学生理解近似数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并能够运用四舍五入法求得一个数的近似数。

2. 提高学生的信息收集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数感,使其感受到数学与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

1. 理解并掌握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步骤。

2. 正确进行近似数的值改写。

教学关键:

明确数位,清晰入舍,注意使用约等号。

教学准备:

准备课前收集的数据资料,便于引入新课题。

教学过程:

一、认识近似数

1. 讨论准确数和近似数的概念。

- 提问学生:你家有几口人?班里有多少同学?这些数是准确数吗?

- 继续引导,询问关于我国的人口和国土面积,解释什么是准确数与近似数。

2. 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将自己收集的数据进行分类讨论。

- 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交流理解。

二、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1. 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如何得到近似数。

-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使用四舍五入法的经验,并让我了解此法的具体应用。

2. 学生阅读课本中的例题,进行小组讨论。

- 比如,某市在校学生植树数为148264棵,分别四舍五入到十位和百位,进行观察和讨论。

- 强调在四舍五入时要找准数位,了解如何进行入舍判断。

3. 进行练习,让学生独立使用四舍五入法处理其他数并互相交流。

- 例如,四舍五入到千位和万位的练习。

4. 强调“≈”符号的正确使用和含义,使学生熟悉近似数的表达方式。

三、作业设计

1. 判断题练习(包括问题涉及的知识点)。

2. 完成课本第12页第1题,进行全班共同练习示范。

3. 完成思维训练和课后延伸任务,鼓励学生阅读与数的历史发展相关的资料。

四、课堂总结

讲述今天学习的内容及其实际应用,鼓励学生分享他们的收获和体会。

板书设计:

```

近 似 数

准确数:35人

近似数:约13亿

某市在校学生今年共植树148264棵。

四舍五入到十位:约148260棵;

四舍五入到百位:约148300棵;

四舍五入到千位:约( )棵;

四舍五入到万位:约( )棵。

148264≈( )万

“≈”是约等号,读作“约等号”。

```

通过本次课程,学生不仅能掌握近似数的知识,还会增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数学应用的意识,从而更好地将数学与生活关联起来。

第3篇:北师大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近似数教学设计
拓展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近似数的探索与应用

教材分析

“近似数”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七册的一个重要部分,属于第一单元“认识更大的数”中的第五课。这一内容不仅拓展了学生对大数的理解,更为后续的除法课程中的“试商”奠定了基础。在实际生活中,近似数的应用非常广泛,尤其是在我们无法或不需要获得精确数据时,近似数为我们提供了便利。例如,在描述大规模数据或估算日常生活中的数量时,近似数显得尤为重要。

基于前期的学习,学生在估算方面已有一定的基础,许多学生能够凭借数感找出万以内数的近似数,部分学生甚至初步掌握了“四舍五入”的方法。然而,对“四舍五入”法的理解仍存在不足,许多学生对其定义、原理及应用场景尚不明确。作为四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基础和合作学习能力,这为探讨近似数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理解近似数与精确数的意义,并感受其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2. 通过数线的直观呈现,理解“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原理,掌握近似数的书写格式,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3. 让学生通过探索,掌握如何运用“四舍五入”法求出一个数的近似数,增强数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探索求近似数的过程,掌握“四舍五入”法。

- 难点:深入理解“四舍五入”的原理及其运用。

教学方法

- 合作学习法

- 分析归纳法

教学策略

- 小组合作探讨

- 情境创设引导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感受近似数与精确数

1. 可通过播放国庆60周年的阅兵式视频,引导学生分享观看后的感受,激发他们对数学问题的好奇心。

2. 利用课件展示相关数据,让学生默读,初步感知其中的数值。

3. 组织学生观察数据,探讨其共同特点,进行分类讨论。

4. 师生共同归纳出精确数(如:60、169、56)与近似数(如:66、20万、2万)的定义与特点。

5. 提问学生在生活中常用精确数与近似数的情况,引导他们理解近似数的实际应用。

二、合作学习:深入探究近似数

1. 通过具体实例讲解“18000平方米”的近似数为“近2万平方米”,让学生通过数线图理解原因。

2. 教师引导学生在数线上标出不同的数,尝试说出其近似数,讨论并总结规律。

3. 通过分析例题(如:233482人),指导学生运用“四舍五入”法求得近似数,鼓励大家分享自己的想法。

4. 将不同的数四舍五入至万位、千位等,加深对求近似数方法的掌握。

三、巩固练习

1. 让学生阅读指定数据,辨识精确数与近似数,巩固理解。

2. 设计与实际相结合的问题(如:华山海拔2155米),让学生自行求得近似值,进一步应用所学知识。

3. 要求学生按要求完成填表和计算,重点培养对“四舍五入”的敏感度。

四、课堂总结

通过此次课程,学生不仅掌握了近似数的概念和“四舍五入”法的技巧,也认识到近似数在生活中实际的应用价值。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继续留意并感受近似数的广泛存在。

板书设计

```

近似数

0、1、2、3、4 舍 18000 ≈ 20000

四舍五入法

5、6、7、8、9 入 233482 ≈ 200000

```

通过本课的设计,旨在让学生不仅在知识上得到提升,同时在思维上获得启发,为他们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