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儿童乐园》教案三: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探究

《儿童乐园》教案三: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探究(3篇)

时间:2024-12-13 教案 版权反馈
【摘要】:本教案针对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儿童乐园》进行详细解读,涵盖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活动设计与评价方法,旨在提升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与能力。
第1篇:《儿童乐园》教案三: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探究
拓展

教案:儿童乐园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在具体生活情境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培养从数学角度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学会解决简单的乘法问题,并理解乘法的基本意义。

2. 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与热情。

教学重难点

- 理解乘法的本质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教具准备

- 课件一套,包含图片与各种情境互动。

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相同加数的加法已有基础认识,但将相同加数表示为乘法可能尚未完全理解,需要通过实践和讨论来加深理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 教师:小朋友们,大家好!有没有去过宜昌的小朋友?能告诉我在宜昌哪里玩得最好玩吗?哇,真是个美好的地方!下次我去的话,你们可以给我当导游吗?今天我们要一起去一个神奇的地方——数学王国,准备好一起进入儿童乐园吗?让我们一起来开启这段愉快的学习旅程吧!(板书课题:儿童乐园)

二、设置疑点,探索新知。

1. 情境创设:

- 教师展示《儿童乐园》相关的插图。

- 教师提问: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同学们可以根据这幅图提出数学问题吗?(小组内讨论并列出计算式)

- 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问题,教师汇总并选择代表性问题,板书(如:坐飞机的人数、坐小火车的人数、划船的人数等)。

2. 合作探究:

- 教师邀请指名同学列式解决前面提出的问题。

- 学生列出算式,如:2 + 2 + 2 + 2 = 8。

- 教师引导:这些算式有什么特征呢?(引导学生发现“加数相同”)

- 教师进一步说明:相同的加数有几个?用乘法可以怎样表达这些加法?(联系到2 + 2 + 2 + 2为4个2。)

- 教师教授乘法的写法和读法,便于学生理解。

3. 熟练算法,进行应用:

- 教师:请在草稿纸上尝试将黑板上的其他算式用乘法表示出来。

- 学生回答,如:小火车上坐了多少人(4 + 4 + 4 + 4 + 4 + 4 = 24; 4 × 6)。

- 教师追问“6”是从何而来的,引导学生答出“6”表示有6个4相加的事实。

三、巩固练习。

1. 摆一摆小棒:

- 学生要求用小棒摆出能通过乘法计算的图形,并列出相应的算式。

2. 填一填:

- 练习通过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如:9 + 9 + 9 = ___ × ___,3 + 3 + 3 + 3 = ___ × ___等多道题目。

3. 读一读:

- 学生依次读出乘法算式,如:2 × 3、4 × 6等。

4. 看图列算式:

- 根据图片内容,将加法算式与乘法算式对应起来。

5. 画一画:

- 学生根据乘法算式画图,以加深理解。

四、深化练习。

- 教师提问,回顾学习中发现的现象:学习的所有问题是否都能用加法解决?那学习乘法有什么好处呢?

- 提出几个具体例子,比较加法和乘法的使用,鼓励学生回答。

五、课堂总结。

- 教师:今天的课程中,我们学习了什么?大家对乘法的方法以及如何将加法转化为乘法,有什么新的理解和感悟呢?

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学生不仅能够理解乘法的基本概念,还能够意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有效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也为今后的数学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第2篇:《儿童乐园》教案三: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探究
拓展

教案: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儿童乐园》

教学目标:

1. 通过情境图,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通过解决这些问题来体会解决问题的方法。

2. 初步认识乘法,理解如何用乘法计算求相同加数的和,了解乘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及其意义。

教学重点:

能够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并理解乘法的意义,能区分几个几的概念。

教学难点:

理解乘法的意义,特别是相同加数的累加。

教学准备:

- 小黑板

- 情境图:儿童乐园的场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展现情境图:老师展示儿童乐园的情境图,孩子们在不同的游乐设施上玩耍。鼓励学生观察,并从中提取数学信息。

2. 引发提问:学生们可以提问,例如:“坐飞机的有几人?坐火车的有几人?划船的有几人?做游戏的一共有几人?”

3. 选择问题解决:选择一个问题,例如“有多少人坐小飞机?”引导学生列出相应的加法算式:

\[

2 + 2 + 2 + 2 = 8 \quad (\text{人})

\]

说明这个算式中有几个2,继续引导他们认识到可以用乘法来表示这个问题:

\[

2 \times 4 = 8 \quad (\text{人}) \quad \text{或} \quad 4 \times 2 = 8 \quad (\text{人})

\]

- 读法:教学生正确的读法,2乘4和4乘2。

- 部分名称:讲解乘号和加号的区别,2表示相同的加数,4表示有几个相同的加数,8则是它们的和。

4. 探索其他问题:请学生利用乘法解决其他几个问题,比如“坐火车的有几人?”

- 用乘法表示为:

\[

4 \times 6 = 24 \quad (\text{人}) \quad \text{或} \quad 6 \times 4 = 24 \quad (\text{人})

\]

- 理解并说出算式的意义,同时讨论“划船的有几人?”

\[

3 \times 3 = 9 \quad (\text{人})

\]

5. 总结观察的结果:对比加法算式与乘法算式,让学生总结出:“什么样的加法算式能改写成乘法算式?”小结出用乘法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更加简便。

二、进行练习

1. 判断题:设计几个判断题,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与加法的关系。例如:

- A:2 + 2 + 2 + 2 和 4 × 2 是相同意义的算式。

- B:每棵树上有4只小鸟,6棵树有几个小鸟?应该用乘法还是加法?

2. 尝试题:请学生观看图示并独立思考问题。例子包括:

- 每棵树上有3只小鸟,4棵树一共有几只小鸟?

- 每盒有7个小矮人,2盒一共有什么?

3. 写出算式:将不同的算式与其含义连起来:

- 5 × 8,9 + 9 + 9,6 × 2,8 + 8 + 8 + 8。

板书总结

- 儿童乐园

- 坐飞机的有几人?

- 坐火车的有几人?

- 划船的有几人?

- 做游戏的有几人?

- 加法算式与乘法算式对比

作业

1. 阅读课本第4-5页,并复习课堂知识。

2. 看算式,写出表示的几个几的相加,如:

- 6 + 6 + 6 + 6

- 3 + 3 + 3 + 3 + 3

- 5 + 5

- 10 + 10 + 10

- 7 + 7

通过本次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加深对乘法的概念理解,并能在简单的数学问题中自如运用乘法进行解答。

第3篇:《儿童乐园》教案三: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探究
拓展

教学设计:小学二年级数学《儿童乐园》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在“儿童乐园”的实际情境中,提升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学会从相同加数的连加运算中抽象出乘法算式,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掌握其读法、写法及各部分的名称。

3. 在具体情境中,将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转化为乘法算式,并运用加法来计算简单的乘法结果。

二、教材分析

“乘法的初步认识”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核心内容。本节课基于前一节的“数一数”学习,结合“儿童乐园”的情境,旨在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并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将相同加数的连续加法抽象为乘法算式。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理解乘法运算的意义,还能掌握乘法算式的结构,尤其是相同加数与加数个数的关系。

三、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昌吉市第一小学位于城乡结合部,学生多为农村及外地务工家庭的孩子。他们的生活条件相对较差,接受的信息资源有限,然而,他们具备吃苦耐劳的精神。这种背景对学生的学习方式、思维方式和数学学习的兴趣形成了影响。

四、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通过大屏幕展示“儿童乐园”的主题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观察图中不同的游乐设施和活动,鼓励他们提出与图像相关的数学问题。这一过程不仅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同时也为后续学习准备了实际的情境。

(二)设置疑点,探究新知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乘法的基本知识,特别是通过相同加数的连加例子,介绍乘法的概念。通过讨论“相同加数的个数”和“加数的值”,学生逐步理解如何将加法算式转化为乘法算式,并熟悉各部分的名称和读法。

(三)巧设练习,巩固拓展

结合生活实际设置各类练习,例如让学生观察图示并列出相应的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让学生分组合作,集体讨论、汇报。通过这样的互动,不仅能够巩固学生对乘法和加法关系的理解,也鼓励他们积极思考和探索数学问题。

(四)课堂小结

在课堂结束时,教师总结今天学习的内容,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受,强化他们对乘法的理解。同时,回顾本节课的关键点,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确保对所学内容有清晰的认识。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有效地结合了新课程理念,紧紧围绕学生的实际生活,创造出贴近学生的情境,并通过丰富的互动形式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感。然而,在拓展练习中部分学生表现出对乘法理解的不足,反映出思维的灵活性与全面性仍需加强。在以后的教学中,将继续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提升他们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通过多样化练习与开放性的探讨,帮助学生在实际应用中巩固和深化对数学的理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