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 使学生深入理解重量单位“吨”的概念,了解它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初步形成“1吨”重量的观念,并明白“1吨等于1000千克”。
2. 学会进行重量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估计重量的能力和推理能力,同时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教学重点:
明确重量单位“吨”的概念,掌握它与千克之间的换算关系。
教学方法:
通过展示、讲授和交流等多种方式,使学生增强参与感与互动,提升学习效果。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开始课程时,邀请学生回顾已经学习过的重量单位,进行讨论并描述1克与1千克的重量差异。可提供一些实际的生活例子,比如:
- 一筐苹果大约重20( );
- 小兰的体重约25( );
- 一个鸡蛋的重量约为50( );
- 一辆大卡车的承载能力大约为8( )。
在讨论鸡蛋和卡车的重量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卡车的重量使用千克单位不够合适,从而引入今天的新课题——吨(板书课题:吨的认识)。
二、初步认识“吨”
接下来,教师向学生提问“吨”的具体含义以及它的重量。可以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物品让学生对1吨的重量形成直观印象,比如:
- 一辆小型汽车的重量大约是1吨;
- 很多家用电器的运输重量也在这个范围内。
在这里,教师再强调1吨的换算关系,即1吨等于1000千克,用符号表示为1t=1000kg。然后可以让学生展示自己带来的具有已知重量的物品,并探索哪些物品可以使用“吨”作为单位。通过讨论,学生可以得出结论,以吨为单位的物品通常具有较大的体积和较高的重量,主要适用于重物或大宗物品的计量。
接着,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为不同重量的物品选择合适的单位。举例让学生提到大约重1吨的物品,进一步巩固吨的认识。
三、进行千克与吨的换算
接下来,教师发布一些换算题目,例如:
- 3吨等于多少千克?
- 8000千克等于多少吨?
让学生任选一题解答,并要求他们清楚表达自己的思路。然后教师进行总结说明:1吨等于1000千克,因此3吨等于3乘以1000千克,即3000千克。同时,8000千克可以通过除以1000,得出为8吨。
老师展示一幅电梯的照片,提醒学生注意电梯的载重量为1吨,并引导他们思考以下问题:
- 如果电梯Max负荷是1吨,最多能同时乘坐多少个孩子?
- 如果全班同学都要乘电梯,至少需要坐多少次?
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和统计,增强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巩固拓展
课堂结束时,教师要再次询问学生这节课学到了什么和掌握了哪些技能。同时,引导学生讨论“每两个重量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00”这句话的正确性,并进一步明确“相邻两个重量单位”和“两个重量单位”的区别。
总结并强调重量单位之间的基本换算关系,包括:
- 1吨=1000千克
- 1千克=1000克
- 通过这些关系还可以扩展得出,1吨=1000000克。
五、布置作业
为巩固所学知识,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内容:练习册第3页第2题和第3题。
板书设计:
-----
吨的认识
1吨=1000千克
1t=1000kg
3吨=( )千克
8000千克=( )吨
-----
新标题: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吨的认识》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 学生能够理解并认识质量单位“吨”,并能感知“1吨”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 理解质量单位间的换算关系,掌握“1吨=1000千克”的基本概念,能够熟练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通过观察、猜想、推理等数学探究活动,帮助学生经历吨的质量观念形成过程,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
二、目标分析
吨的认识建立在学生已经掌握千克和克,并且具备了一定生活经验和计算能力的基础上。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学中应该充分利用直观的生活素材,并结合实际案例帮助学生理解“1吨”的含义。由于吨作为一个相对抽象的质量单位,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的机会较少,因此需要通过多种活动帮助他们体验和感受1吨的具体重量。同时,应引导学生运用推理方法来理解吨与千克之间的关系,从而加深对“1吨=1000千克”的认识,培养其逻辑推理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 理解和掌握吨的质量概念,能够熟练运用“1吨=1000千克”进行单位换算。
教学难点:
- 理解吨作为质量单位的实际意义并形成相应的质量观念。
四、教学准备
- 课件、10千克一袋的大米、学生自己准备的物品(如1桶水、1捆书等)。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 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小朋友们,喜欢去动物园吗?你们知道动物有多重吗?”随后,展示不同动物的图片,进行讨论:
- 一只鹦鹉约35克,
- 一只小兔约3千克,
- 一只东北虎约350千克,
- 一头大象约5吨。
- 让学生思考:为什么鹦鹉和兔子的重量适合用克或千克来表示,而大象则需要用吨呢?
- 引导学生举出生活中其他可能使用吨作为质量单位的物体,最后出示课本内容,介绍吨的概念。
(设计意图: 利用学生熟悉的动物引发讨论, 引入新知,使学生关注吨的概念。)
(二)活动体验、建构新知
1. 初步认识1吨的重量
- 提问学生:1吨重多少?吨和千克之间有什么关系?
- 通过展示图片,说明10袋100千克大米的总重是1吨,即1000千克。
- 利用北极熊的例子帮助学生加深对吨的理解。
2. 共同体验1吨的重量
- 每小组准备10千克的大米、桶水等,逐步感受不同重量的物品,通过算术推理得出1吨的具体重量。
(设计意图: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加深对吨的理解。)
3. 吨和千克的换算
- 展示例题引导学生进行吨与千克之间的换算,鼓励他们交流计算过程。
(设计意图: 帮助学生独立完成计算,加深对单位之间关系的理解。)
(三)加强练习、巩固提高
- 完成课本相关习题,进行连线和填空,帮助学生巩固学习。
(四)归纳总结、拓展延伸
1. 小组讨论。
2. 搜集家庭每月用水量的例子,讨论如何节水。
结语
通过课程,学生不仅掌握了“吨”这一新单位,还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广泛联系。这一探索过程,激发了他们对数学的兴趣与实际应用能力。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吨的认识》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观念,理解1吨等于1000千克,并能简单地进行质量单位之间的转换。
2. 培养学生对物体质量的估计能力,能够在生活中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 教学重点:初步建立1吨的概念。
- 教学难点:理解吨与千克之间的转换关系。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 展示场景:展示一个水果贸易市场的图片,画面中有一箱箱、一袋袋的水果。提问:一个苹果重200( ),一箱苹果重15( ),请同学们写下合适的单位名称。
2. 情境设问:展示一辆装满苹果的大卡车,询问学生们:估计这一车苹果的重量大约是多少?(例如:3吨)
3. 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吨”的认识,然后揭示本课主题:“吨的认识”。
(二)在实践体验中认识“吨”
1. 直观感知:
- 请同学们在教室里找出一些可以用“吨”作单位的物体(例如:桌子、椅子、电视机、书本等),讨论这些物体用何种单位比较合适。
- 引导学生分享生活中哪些物体适合用吨来描述,如:大象、汽车、船及建筑工地的重物等。
2. 实际体验:
- 让4名同学站在一起,询问学生们他们的重量。引导学生推算:4个三年级学生的总重量约为100千克,则8个、40个这样的同学分别是多少千克。通过这些数字,引导学生理解为了便于计量,1000千克称为1吨。
3. 媒体展示:展示一袋大米重100千克的画面,询问几袋大米的重量是1吨;展示100块砖重200千克,问多少块的重量约为1吨。
4. 小组活动: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解决以下问题:一箱苹果重10千克,一副哑铃5千克,一袋面粉25千克,一头牛重500千克,那么( )个( )的总重量是1吨。通过讨论,鼓励孩子们联系实际。
5. 实际应用:引导学生讨论生活中有哪些地方需要用到吨作单位。填写合适的重量单位,例如:
- A: 卡车载重4( )
- B: 小明体重35( )
- C: 一块橡皮的重量是8( )
- D: 浙江举重运动员,在某届奥运会上以207.5( )的成绩获得冠军。可让学生联想他能举起多少学生的重量,强调“吨”的消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三)吨和千克的换算
1. 邀请学生进行相关的计算:
- A: 5吨=( )千克
- B: 2450千克=( )吨( )千克
学生完成后,指名分享他们的解题方法。
2. 实践练习:
- 8000千克=( )吨
- 6吨20千克=( )千克
(四)课堂小结
- 回顾学过的质量单位有哪些,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鼓励学生举出实际生活中的例子。
(五)练习
1. 填空题:
- 4000千克=( )吨
- 3吨=( )千克
- 2吨600千克=( )千克
- 4200千克=( )吨( )千克
- 7吨38千克=( )千克
2. 应用题:
- A: 一头大象重5000千克,合多少吨?
- B: 一辆卡车能装4吨500千克的大米,合多少千克?
- C: 一个鸵鸟蛋重1500克,合多少千克多少克?
通过以上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掌握吨的知识,并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