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 让学生通过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将相同加数的和转化为乘法算式,体验乘法运算的意义。
2. 通过将相同加数的算式、乘法算式与按群数数的方法联系起来,帮助学生用群数的方法理解乘法,为后续学习乘法口诀打下良好基础。
3. 引导学生在观察、操作、比较和归纳的过程中探索数学的奥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教具准备:
- 教科书第44页游乐场情景课件;
- 以练习九的第2题为基础内容的乘法算式卡片;
- 每位学生准备20~30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准备
1. 引入情境:展示游乐场情景图,激发学生兴趣。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忆在公园里见过的娱乐活动,进而聚焦到图中小朋友们正在参与的活动上。
2. 观察与提问:学生仔细观察画面后,提问“在小火车上坐了多少人?”等问题,鼓励他们自由发言并积极参与讨论。
3. 解答计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小火车和过山车上坐了多少人,以及信息图中五个缆车吊厢里究竟有多少人,从而让他们开始进行简单的加法计算。
二、新课
1. 摆图形游戏:鼓励学生使用小棒摆出自己喜欢的图形,如小树、小伞等,激发他们的创造力,为后面的学习做好准备。
2. 交流与分享:摆好图形后,学生互相交流自己使用了多少根小棒,并将算式写在纸上。每个小组再将相同加数的等式写在黑板上,培养他们的表达和分享能力。
3. 引入乘法:
- 学生观察黑板上的等式,找到它们的共同特点,认识到每个等式中的加数都是相同的。
- 教师指出相同加数的连加可以借助另一种方法——乘法来表示,并简单介绍乘法的概念。
- 通过具体例子讲解乘法算式的书写和读法,如3+3+3+3+3+3=18可以转化为6×3=18,并教学生正确书写乘号和读法。
4. 尝试与巩固:
- 请学生试着将其他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互相交流思路,使他们在实践中加深理解。
5. 小结:对学生的尝试给予肯定,明确总结求几个相同数相加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的结论。
三、练习
1. 教科书练习:进行第46页的“做一做”部分,明确问题的图意后,让学生独立填写加法和乘法算式,随后几位学生分享自己的解答和思考过程。
2. 讨论加法算式:进行练习九第1题,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再分组讨论,鼓励不同的解法,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
3. 乘法算式阅读练习:通过逐一出示乘法算式卡片,练习正确的读法,从而增强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4. 互评与检查:实施练习九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换作业进行互相检查和评价,加深对乘法概念的理解。
5. 图形观察与填写:练习九第4题,学生在观察图形后,思考如何填写空缺和乘法算式,进一步巩固学习成果。
四、总结
1. 回顾课程内容,询问学生本节课学习的主要知识点,鼓励他们主动分享自己的理解。
2.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核心知识:相同数的连加可通过乘法进行计算,并强调乘法算式的书写与读法,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探索乘法的奥秘。
新文章标题:初步探索乘法:魔术般的数学世界
教学目标:
1. 通过生动的情境图,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从而引入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计算方法。
2. 借助相同加数的连加计算,帮助学生体会乘法的基本意义。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几个相同数相加的学习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概念。
教学难点:
根据图意列出相应的加法算式,深入体会乘法的含义,体现多样化的解题方法。
教学方法:
采用谈话法与讲授法相结合的形式,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习。
教学教具:
使用课本、电脑、实物投影仪等辅助工具,使教学更加生动形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老师:同学们,你们有没有见过魔术呢?今天我们就要一起去体验一场精彩绝伦的魔术表演。 (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注意观察)
二、新授课内容:解决问题
1. 初步感知画面:
老师:看,多么神奇的魔术表演!你们从图中看到了什么?这里面也藏着许多数学知识哦,快来仔细观察吧!
2. 提问环节:
老师:好样的,大家更加关注了。请你们继续观察这幅图,看看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和你的同学交流一下。
学生可能会提问:一共有多少朵花?一共有多少条鱼?一共有多少个灯笼?
3. 解决问题:
老师:真棒,小朋友们提出的数学问题很有意义!谁来尝试解决第一个问题?
学生回答:2+2+2=6(朵花)
学生回答:4+4+4+4=16(条鱼)
学生回答:3+3+3+3+3+3=18(个灯笼)
老师:你们的回答非常正确!请观察这些算式,有什么相同之处吗?
学生回答:都是连加。
学生回应:加数都是相同的。
老师:对了,所有的加数都相同。如2+2+2是几个2相加呢?
学生回答:3个2相加。 (依次接着说出其他算式的加法)
老师:那么,如何表示20串灯笼的个数呢?我们可以怎样写算式?
学生:可以写成3+3+3+3+…(连加)。
老师:这样写起来是不是很麻烦呢?
学生:是的,很复杂。
老师:那有没有什么更方便的方法呢?
学生:可以用乘法来表示!
老师:太棒了!这个内容我们将在下节课深入学习。
三、巩固练习:
1. 出示新图,师生共同探讨:
老师:请同学们看这幅图,提出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后,老师帮助判断正误。
2. 继续出示图示,老师说出题意,学生填写相关的算式,最后进行集体订正。
四、小结:
老师:同学们,今天的学习中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自己的表现如何?
五、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提前预习下一章节的内容,做好准备。
板书设计:
初步认识乘法的概念。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中,我专注于引导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并鼓励他们探索多种解决方案,从而对几个相同数的连加进行了深入探讨。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学生不仅体会到了解决问题的乐趣,还能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这对他们的数学学习大有裨益。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三
教学目标:
1. 通过具体情境的设定,帮助学生理解乘法的含义。利用相同加数的连加计算,能够将加法算式转化为乘法算式,熟悉乘法中的各个部分名称。
2. 让学生经历数与算的过程,体会乘法的必要性,以及乘法与加法之间的关系,体验乘法的简洁性,逐步培养对数学符号的认知。
3. 让学生感受乘法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通过个性化学习及交流,体验成功,初步建立合作意识。
4.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思维观察现实生活的能力,提高实际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探索帮助学生理解多个相同加数求和采用乘法计算更为便捷。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正确并熟练进行加法与乘法之间的转换。
教学方法:
谈话法,讲授法,练习法。
教学教具:
课本、电脑、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 谈话引入
-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是不是都喜欢观看刘谦的魔术表演呢?这些看似简单的魔术背后其实藏着许多数学知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这些隐藏在魔术表演背后的数学问题。”
2. 学生观察信息窗,收集信息
-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舞台,询问:“你们在魔术表演中发现了什么有趣的事情?”学生们自由交流各自的观察。
3. 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 教师鼓励学生根据观察提出数学相关的问题:“观察魔术师的表演,你能想到哪些数学问题?”学生们进行讨论并提出自己的问题。
二、师生合作探究
1. 生成算式
- 学生根据自身提出的问题,列出加法算式。例如:6+6+6+6=24,4+4+4=12,5+5+5+5+5+5=30。
2. 感知加法的繁琐
-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魔术师变出了这么多宝葫芦,你觉得列式计算时感觉如何?如果变得数量更多,比如8串呢?”
3. 明确探究问题
- 学生口述算式,教师将其板书,同时在板书过程中故意写成9个5相加。学生们发现错误后,讨论并找出其原因。
4. 创造数学符号
- 教师提问:“我们能否尝试一种新的写法,让人看明白是8个5相加,同时又不容易出错?”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独立思考,随后进行交流,分享各自的想法。
5. 引入乘法
-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乘法的写法,例如:8×5=40或5×8=40。让学生认识到乘法算式中每部分的名称、含义和读法,并引导其观察加法和乘法的关系。
三、练习拓展,巩固新知
1. 练习1:将加法算式转化为乘法算式
- 结合魔术师的表演,学生把相关加法算式转化为乘法算式。
2. 练习2:寻找生活中的乘法实例
- 鼓励学生观察周围生活,找出与乘法相关的场景与现象。
四、小结
- 教师总结:“今天的课程中,我们学习到了什么?你们觉得自己的表现如何?对于乘法你们又有什么新的认识呢?”
五、布置作业
- 提前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准备相关问题。
板书设计:
-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教后反思: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已经相对全面,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有些同学对于乘法的意义理解不够透彻。在计算过程中,7个6相加时,有的同学列出的式子为6+7。此外,在解决与生活相关的问题时,仍显不足,比如“一个星期有7天,3个星期有( )天”及“我们每天在学校的时间大约是6小时,一周在校学习时间大约是( )小时”。尽管大多数学生能够正确完成,但仍有部分学生在讲解后仍感到困惑。未来需要更多地进行生活实践类题目的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乘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