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 通过学生熟悉的事物,从不同角度感受1亿的庞大,帮助学生发展数感。
2. 让学生经历课题研究和数学建模的简易过程,初步掌握一些问题解决的策略和方法,提升他们的解决问题能力。
3. 在研究过程中发掘学生的创造性,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数学方法来解决,从而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同时,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
学生经历课题研究和数学建模的过程,培养对1亿大小的感性认识。
教学难点:
让学生感受和理解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增强数感。
教学准备:
课件、一包打印纸、一把大米、尺子、天平、计算器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 猜想1亿的大小
教师:这是什么数?(展示100000000)对,就是1亿,大家觉得1亿大吗?你们猜想一下1亿有多大?(鼓励学生根据自身经验和知识进行大胆猜测)
2. 引入
教师通过学生的各种猜想引出课题:正如同学们所猜测的,1亿确实是一个很大的数。今天我们将一起探讨1亿到底有多大。
二、活动范例
1. 确定研究课题
教师拿出一张打印纸,问:“这张纸很薄,如果将1亿张纸叠在一起,大家猜猜会有多高?”
2. 确定研究方案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如何从1亿张纸推算它的厚度?不能直接测量怎么办?”引导学生选择部分纸张的测量方法,鼓励讨论应测量多少张。
3. 进行实验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各组按照之前的讨论测量厚度并推算1亿张纸的高度,教师在旁进行指导和帮助。
4. 建立1亿的概念
各组汇报结果,结果不一的原因分析,以及推算出1亿张纸的高度,与珠穆朗玛峰的高度进行比较,进一步加深学生对1亿这种规模的认知。
三、自己设计方案,再次体会
1. 确定课题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其他与1亿有关的课题,例如1亿粒大米的重量、1亿颗黄豆的重和1亿秒的时间等。
2. 学生自主设计方案研究
各小组确定一个研究主题,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得出结论。
3. 汇报研究结果
学生汇报研究结果,讨论1亿粒大米的重量及其对生活的影响,以及1亿秒所代表的时间,强调时间的珍贵。
四、总结
教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到1亿真的很大,但它也是从1开始,通过不断积累而成的。节约资源和时间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从节约纸张、米粒到水滴,都应当从自身做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对1亿这个数字有了更深的理解,也能够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提升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节约意识。
新课标四年级上册数学《1亿有多大》教案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 通过与学生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事物相结合,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感受1亿的巨大,提升他们的数感。
- 学会利用倍比法或归一法来解答与1亿相关的问题,掌握使用计算器处理复杂数据的技能。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猜想、讨论和计算的过程,让学生初步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提升他们对问题的解决能力。
3. 情感与态度目标:
- 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通过数学方法来解决,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 培养合作精神,增强与他人交流的能力,发展共同解决问题的良好品质,同时增强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
- 培养学生对大数的感知,提升数感。
教学难点:
- 如何通过小数来估算大数的概念。
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天平秤和大米。
- 学生准备计算器、书本和尺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1. 教师通过故事引入主题:
- 教师给大家讲述一个古代王国大臣与国王关于米粒的故事。其中大臣要求国王在棋盘上按顺序放米粒,直至第64格,并引导学生思考第28格有多少米粒。
- 通过生动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引导学生进行猜测。
2. 学生猜测米粒的数量,教师引导验证猜测,通过展示课件,呈现米粒的数量变化。
二、实际操作,初步感知
1. 提出1亿粒米的实际重量问题:
- 通过问询,收集学生对1亿粒米的量化猜想,如可以装满多少包大米等。
2. 设计计算方案,学生小组合作:
- 分小组让学生选择一种方案计算1亿粒米的重量,教师提供支持,鼓励他们进行探索。
3. 各组汇报各自的计算结果,教师协助归纳数据。
4. 拓展延伸讨论粮食节约的主题,讨论我国人口与米粒节约的有效性。
三、合作探究,再次体会
1. 学生提出与1亿相关的其他问题,例如1亿张纸的厚度、1亿个硬币的体积等,鼓励学生大胆想象。
2. 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解决选定的问题,并最终汇报研究结果。
四、课件欣赏
-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1亿的概念,通过生动的数据对比展示1亿米的长度与地球赤道相比的比例,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五、小结归纳
1. 邀请学生总结自己对1亿的理解,讨论课堂收获。
2. 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与思考。
六、布置作业
- 选择以下三道题中的任意一题进行研究:
1. 收集比1亿还大的数及相关资料。
2. 设计一个方案并与同伴比较,看看谁的方案更能让人感受到这个数的巨大。
3. 撰写《1亿到底有多大》的数学日记。
教学反思:
这节课旨在帮助学生建立对大数字的具体感知,通过实际的操作和讨论,使他们能够理解1亿的概念并与实际生活相联系。通过小组合作与交流,学生不仅提升了数感,也学会了如何在与他人互动中解决问题。这种基于情境的学习方式能够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也让他们在活动中真正体会到数学的应用和乐趣。在未来的教学中,仍需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以进一步实现个性化辅导。
新课标四年级上册数学《一亿有多大》教案
教学内容
本次教案围绕教材第33页至34页的内容展开,旨在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一亿”的概念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活动目标
1. 通过收集信息、进行实验和小组讨论,使学生能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一亿的大小,加深对数的认识,领悟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 初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一些初步的解决策略和方法。
3. 让学生在参与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自信心。
活动重点
鼓励学生动手实践,通过自主研究总结出方法,这不仅能提升他们的操作能力,还能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维。
活动难点
帮助学生形成对一亿这个数字的空间理解,让他们能够在心中形成一个大致的量感。
活动准备
准备纸张、书籍、大米、黄豆等实际材料,以便于学生的动手操作与实验。
活动过程
活动分为四个阶段:设计方案、动手实践、获得结论、表达交流。
阶段一:确立问题与设计方案
1. 明确活动的目的和要求。学生将以小组形式,通过创建实际情境,结合为一亿大小提供的具体物质来进行讨论。
2. 确立需要研究的问题,可以包括:
- 一亿粒大米有多少?
- 一亿个学生在一起需要多大空间?
- 如果口算一亿道题目,需多长时间?
- 一亿个硬币摞在一起的高度是多少?
- 步行、乘车或飞行一亿米需多长时间?
- 几滴血中含有一亿个红细胞?
- 一亿滴水的体积有多大?
- 一亿双筷子需要砍伐多少棵大树?
3. 制定活动方案,包括:
- 每组活动步骤的制定
- 活动准备的清单,以及分工的安排
- 记录所有信息于活动记录表中。
阶段二:动手实践
各小组依据已制定的方案展开活动,收集相关数据并记录推算过程。教师应积极参与,给予学生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以确保他们在探索中得到有效支持。
阶段三:获得结论
学生依据所收集的信息和数据进行分析,结合实际情境描述出一亿的概念与大小,形成对一亿的直观认知。
阶段四:表达与交流
1. 各小组轮流分享他们在活动中的发现和收获,描述整个活动过程。
2. 总结活动:
- 引导学生进一步想象一亿的具体大小和意义。
- 评价每个小组的表现与活动过程,鼓励相互学习与反思。
课后随记
教师应在活动结束后记录学生的表现与反馈,以便为后续课程的调整与优化提供参考,同时关注学生在数学学习上产生的兴趣与自信。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不仅能理解数学的抽象概念,还能体会到数学在现实世界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