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上册《连加连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通过直观图理解连加和连减的基本概念。
2. 学生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及其运算顺序,能够准确进行10以内的口算。
3. 学生初步学会运用连加、连减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1. 理解连减的含义,尤其是通过静态图像理解减法的表现形式(例如,缺失的数量)。
2. 学习在进行多步运算时,如何按顺序从左到右计算,并在心中记忆中间结果,这一过程可能对某些学生来说较为困难,因此需要通过交流和讨论加以强化。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 口算练习
- 出示四组口算题,让学生口头回答并随后展示答案。
- 提出问题:这些口算题之间有什么关系?鼓励学生讨论和分享他们的看法。
2. 图示练习
- 展示一幅色彩鲜艳的图片,问学生能看到什么,比如小鸡、男孩、树等。
- 进一步引导学生提出与小鸡相关的问题,例如:“如果有5只小鸡,来了2只,最后一共有多少只小鸡?”
- 根据学生的回答,展示算式如5 + 2,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图示得出该算式。
二、探究新知
1. 连加
- 展示一个动态变化的图像,继续提问并引导学生提出新的问题。
- 引导学生构建算式,讨论添加小鸡的过程,形成如5 + 2 + 1=8的计算方法。
- 强调计算的顺序:先算5 + 2=7,再算7 + 1=8。通过师生互动,讨论算式各部分的含义。
2. 连减
- 提出与连减相关的问题,展示减法算式,比如8 - 2 - 2,指导学生理解如何进行连减的计算,强调从左至右的计算顺序。
- 通过同样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算式中每个数字的意义,例:这个算式是在计算“还剩下多少只小鸡”。
三、巩固练习
1. 书本练习
- 在书本P66第1题中进行连加部分的计算,要求学生展示计算过程并讨论。
- 在书本P66第4题中,观察图示并提出相应的问题,填入算式,明确计算步骤。
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不仅能够掌握连加和连减的基本概念及其运算方法,还能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这些知识。教师通过引导式提问和各种互动形式,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消化所学内容。课堂结束时,鼓励学生回家观察生活中的各种加减情况并进行练习,为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设计:一年级数学上册《连加连减》
教学设想:
连加连减是基于10以内加减法的进一步拓展,旨在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并提高其口算能力。通过学习,本课将引导学生掌握较复杂的实际问题解决方法,并巩固加减法的运算顺序,为后续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和退位减做好准备。
教学内容:
一年级上册,专题:连加连减。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了解连加和连减的含义及运算顺序,学习相关的计算方法,并能进行准确计算。
2. 在观察与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灵活应变的能力,促进他们自主探究,发现多样化的解法。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学习兴趣,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参与感,体会到连加连减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理解并能准确描述连加连减的含义。
教学难点:
通过图示找出规律,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老师:非常高兴能与大家一起学习!相信大家的口算能力非常棒!让我们来进行一个小测验。
(出示口算课件)
老师:看看你们这些小数学家们,这组算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
(学生汇报)
学生:每组题目的两道口算题都是利用前面得出的结果进行加减。
老师:太好了!今天我们将用这样的知识来学习新的内容,准备好了吗?
二、创设情境,初步体验
1. 连加的教学
老师:上周末老师去农场,认识了一位新朋友,他叫华华。你们想认识他吗?(展示华华喂小鸡的情景)
学生:他在喂小鸡!
老师:华华是个热爱劳动的好孩子,你们会像他一样在家里帮助父母吗?
(出示喂小鸡的情景)
老师:现在有5只小鸡在吃食,后来又来了2只。那现在一共有多少只小鸡呢?
(学生回答,教师板演示)
学生:一共7只小鸡。
老师:有人能把这个过程用算式表示出来吗?
(学生列式,教师板演5 + 2 + 1 = 8)
老师:你能读出这个算式吗?
学生:5加2再加1等于8。
老师:很好!像这样的算式我们称之为连加。连加就是多个数相加的过程。我们该怎么计算呢?
(强调运算顺序,讨论)
小结:连加时,我们先加前两个数,再将得数与下一个数相加,这样才能得出最终结果。
2. 连减的教学
老师:小鸡吃完了食物,会发生什么呢?(动画演示)
学生:小鸡可能去玩了。
老师: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刚才的情景?
学生:华华原本喂着8只小鸡,走了2只又走了2只。
老师:说得真好!那现在剩下多少只小鸡呢?
(学生回答,教师板演8 - 2 - 2 = 4)
老师:这个算式和以前学过的减法一样吗?
学生:不一样,以前学的是一个减法,现在是两个减法。
老师:对了!这样的算式也可以称为连减。
老师:连减的运算也是有顺序的,首先减去前两个数,再用得到的结果减去最后一个数。
三、巩固深化
1. 做一做:
(学生完成练习,讨论小棒)
2. 生活延伸:
老师:请同学们回家后观察生活中的连加连减的例子,也可以尝试进行口算比赛,增进大家的口算能力!
3. 完成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
四、课堂小结
老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连加和连减分别表示什么?怎样进行连加连减的计算?
(总结收获,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并与生活联系起来。)
此次教学设计的重点在于通过生动的例子与互动式的讨论,激发学生对连加连减的兴趣,帮助他们在实践中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
教学设计:一年级数学上册《连加连减》
一、教材分析:
《连加连减》这一内容建立在学生已掌握的10以内加减法基础之上,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并熟练掌握这一类式题的运算顺序。通过连加和连减的学习,学生能够提高使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为以后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做好准备。尽管连加连减不是加法和减法单元的核心内容,但却是一大难点。教材通过具体的教学示例,帮助学生逐步感知连加连减的意义,以及运算顺序,使他们对这些内容有更深入的理解。
二、学情分析:
这一单元的连加和连减知识对学生来说,掌握起来并不容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根据知识的特点以及学生已有的基础和生活经验来进行引导。通过创设丰富的情境,鼓励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和表述来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及其运算顺序。在多样的活动中,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运算能力,使他们全面掌握相关知识。
三、教学目标:
1. 理解和计算连加连减: 通过实际情境,学生能够理解连加和连减的具体含义,并熟练进行10以内的连加连减计算。
2. 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获取信息、提出问题,并通过适当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合作与交流: 通过小组合作与交流,增强学生的团结意识和协作能力。
4. 感知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从而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感受到快乐。
四、教学重点:
1. 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图意,理解连加连减的意义。
2. 掌握运算顺序,熟悉计算方法。
五、教学难点:
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
六、设计思路:
本教学设计坚持以学生为中心,重视教学中的人文因素,将计算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紧密结合。通过创建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鼓励他们在观察、讨论、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享受数学的乐趣。
七、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棒、算式卡片等。
八、教学过程:
一、复习环节:口算练习
通过口算题目巩固学生对10以内加减法的掌握,激发学习兴趣,为后续新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探究新知
1. 连加教学
- 通过多媒体展示情境图,学生观察并提出数学问题。
- 举例学生的算式,讨论并总结出连加的运算方式。
- 学生独立练习,经过小组合作,互相纠正和完善理解。
2. 连减教学
- 展示连减情境图,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进行计算。
- 学生独立列式,讨论连减的步骤和方法。
- 强调运算顺序,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思路。
三、巩固与游戏环节
通过小组活动和游戏,例如让学生表演,实时观察人数变化,加深对连加和连减的理解。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所学知识。
四、拓展提高
通过猜谜的方式引导学生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增强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五、总结反思
在课程结束时,让学生分享今天所学的内容,同时联系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来加深理解。
板书设计:
连加 \[5 + 2 + 1 = 8\]
连减 \[8 - 2 - 2 = 4\]
本教学设计期望通过生动的活动和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快乐中掌握连加连减的知识,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与应用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