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人教新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借助计算器发现规律》教案

人教新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借助计算器发现规律》教案(3篇)

时间:2024-12-13 教案 版权反馈
【摘要】:本教案旨在通过使用计算器帮助五年级学生探索数学规律,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计算能力,提升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与主动性。
第1篇:人教新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借助计算器发现规律》教案
拓展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通过使用计算器进行数值计算,探索一个因数保持不变时,另一个因数变化时积的变化规律。

2. 在使用计算器进行规律探索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观察、比较、猜测、验证和归纳等数学活动,培养他们探索数学规律的能力和思维能力。

3. 鼓励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感受到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乐趣,并逐步养成良好的合作意识和习惯。同时,帮助学生感受数学活动的创造性与探索性,增强他们对数学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点:

通过计算器,探索并理解一个因数不变时,另一个因数变化时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

理解和应用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准备:

准备多媒体课件和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比赛揭示课题

1. 介绍今天的主要工具——计算器,回顾使用计算器时需要注意的事项。激发学生对将要进行的活动的好奇心。

2. 准备一场师生之间的计算比赛,比较谁的计算更快更准确,并引导学生思考教师快速计算的原因——掌握了乘法中的一个重要规律。

(二)猜想、举例验证,发现规律

1. 展示表格,让学生计算36×30的积并探讨如果另一个因数变为60时积与2160的关系,引导学生得出“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积也跟着乘几”的猜想,并讨论如何验证这个猜想。

2. 分组完成作业纸上的表一,汇报各组的计算结果,分析因数与积的变化,逐步揭示乘法中积的变化规律。

3. 通过不同的例子来验证规律的普遍性,鼓励学生踊跃举例并进行讨论,发现规律的一致性。

(三)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1. 使用规律解决书本上“想想做做”的问题,鼓励学生独立填写并相互讨论解题过程。

2. 继续挑战更高难度的问题,引导学生用规律快速推导出相关计算结果。

3. 通过例题进行回顾,让学生领悟到只需记住一种算式的结果便能快速计算相关算式,展示乘法规律的简便性。

4. 最后,组织一次小组间的比赛,鼓励学生结合课堂内容进行自主探索,培养他们的观察和计算能力。

(四)总结全课

在课的最后环节,让学生分享他们的学习收获和感悟,强调今天的规律对他们未来学习的重要性,鼓励他们在后续的学习中继续探索和应用数学规律,为他们的数学学习之旅铺平道路。

第2篇:人教新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借助计算器发现规律》教案
拓展

教案:《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教学目的

1. 学生能够借助计算器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并能根据规律进行商的计算。

2. 学生经历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的过程,体验探究和比较分析的学习方法。

3. 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让他们体会数学的奥秘与魅力,并认识到计算器在信息化时代是探索数学知识的有效工具。

教学重点

- 运用已发现的数学规律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 学生能够发现并理解规律。

教学准备

- 每位学生自带一个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

1. 问题引入

- 在黑板上写下数字“12345679”,请学生朗读这些数字。提问:“在这些数字中有什么特别之处?”

2. 神秘数字介绍

- 引入缺少的数8,并告诉学生这个数字具有神秘的性质,很多人对此展开研究。询问学生:“你们想不想一起探讨这个神秘的数字?”

3. 互动环节

- 让每位学生选择1到9之间的一个数字,老师将通过运算为他们呈现出一串他们喜欢的数字,活动充满趣味性,令人期待。

4. 揭示课题

- 强调细心观察和探索的重要性,今天将继续利用计算器来探索更多有趣的数学规律,并在黑板上写下课题。

5. 设定学习目标

- 让学生明确今天的学习目标,包括使用计算器探求简单的数学规律和能够根据规律直接写出商的能力。

二、自主探索

1. 示例展示

- 出示运算例子:1÷11、2÷11、3÷11、4÷11、5÷11。

- 独立操作

- 学生独立使用计算器进行运算,得到账户。

- 讨论规律

- 学生分享发现的规律,鼓励他们在全班范围内进行讨论。例如:1÷11=0.0909…、2÷11=0.1818…,依此类推。

- 应用规律

- 学生尝试不计算,用之前发现的规律直接填写后几题的商。汇报结果,老师引导学生解释他们的推理过程。

- 验证

- 使用计算器验证他们的答案,强调发现规律后的计算技巧。

2. 总结

- 强调一旦发现规律,便能够运用这些规律来解决更多的问题。

三、拓展延伸

1. 数字宝塔

- 在课本P29补充练习:让学生计算333333.3 666666.7,利用计算器得出前四题的结果,并尝试写出后两题的积。引导学生分析为何有时计算器的位数不够,并帮助他们得出正确答案。

2. 寻找奥秘

- 在课本P31第7题中,鼓励学生用计算器进行前3题的计算,直接写出后3题的结果。

3. 眼力挑战

- 在课本P31第8题,学生不进行计算,运用发现的规律直接填出得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4. 实践作业

- 要求学生自学课本P31,了解什么是“数字黑洞”,并鼓励他们进行验证,激发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中,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都很高,通过使用计算器探索规律,不仅提高了他们的计算能力,也增强了对数学的理解。后续可以增设更多互动环节,让学生们在探索中共同学习,提升他们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第3篇:人教新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借助计算器发现规律》教案
拓展

教学内容: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能够使用计算器探索和发现简单的数学规律。

2. 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总结和推理的能力,提升他们的数学思维。

3. 让学生感受到在信息化时代中,计算器(或计算机)是探索和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工具。

教学过程:

一、激发学生兴趣

1. 小组合作,使用计算器:

教师随机给出四个不重复的数字,让学生们用这些数字组成一个大数和一个小数,然后计算大数减去小数,接着观察结果中出现的数字。学生们将会发现,通过重复这一过程,会有一些有趣的现象发生。

2. 小组汇报,展示发现:

各小组汇报自己的观察结果,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他们的发现。例如,学生可能会注意到在某些操作中,结果的底数和小数之间存在规律。

3. 互动采访:

教师向学生提问他们的感受,激发他们的思维。可以询问:“你们在计算中感受到什么?有没有像掉进数学黑洞一样的奇妙体验?”接着,教师兴奋地引导学生:“今天,我们将继续使用计算器,去探索更多神奇的数学规律,有没有信心一起去发现呢?”

二、自主探索

1. 示例10的独立操作:

学生进行独立操作,观察并记录他们发现的规律。教师给出引导问题,比如:“你们观察到了商是循环小数吗?有没有发现下一题与上一题结果之间的关系?”

2. 用计算器验证规律:

学生使用计算器验证他们的发现,之后教师进行小结:“一旦我们发现了规律,就可以运用这些规律来解决类似的问题,这正是数学的魅力所在。”

3. 完成“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课本上的“做一做”部分,之后进行小组内交流,再通过全班分享彼此的发现。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质疑。

三、总结与质疑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将自己探索的规律进行总结,并提出可能的疑问。教师给予积极的评价和支持,以培养学生探索数学奥秘的勇气和兴趣。

四、独立练习(P31 7-9)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 P31 第7至第9题,进一步巩固所学的规律。在此过程中,教师适时给予指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运用计算器探求规律,还能体会到探索数学的乐趣,激发了他们对数学深层次的思考和探索欲望。希望学生们将这种探索精神继续融入他们的生活和学习中,去发现更多未知的数学规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