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冀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扇形统计图》教案第三篇

冀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扇形统计图》教案第三篇(3篇)

时间:2024-12-13 教案 版权反馈
【摘要】:本教案主要针对冀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中的《扇形统计图》进行详细讲解,旨在帮助学生理解扇形统计图的概念及其应用,提升数据分析能力。
第1篇:冀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扇形统计图》教案第三篇
拓展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7页例2,第68页课堂活动第2题及练习十五3~5题。

教学目标:

1. 通过生活实例进一步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征,能够依据扇形统计图的变化获取相关数据,提取有用信息。

2. 理解数据在决策过程中的作用,感受统计数据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深入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性,能够通过扇形统计图前后的数据变化获取有价值的信息。

教学难点:

学会进行扇形统计图前后数据变化的对比分析。

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教师:同学们,扇形统计图的特点有哪些呢?

教师:今天,我们将在之前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扇形统计图的内容。

板书课题:扇形统计图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识

1. 教学例2

(1)先出示两个统计图。首先展示第一幅扇形统计图。

教师:从这幅图中我们能获得哪些信息?请同学们积极发言,看看能提取出哪些有用的信息。

(随后展示第二幅扇形统计图)教师:这幅图呢?我们又能从中获取哪些信息?这些数据分别代表什么意思?

教师:耕地、森林、果园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千米?还有多少平方千米的荒山?请同学们计算一下。

将两个统计图放在一起进行观察。

教师:看到这两幅扇形统计图,你们有什么有趣的发现?请分享你们的观察结果。

学生将独立思考后,进行小组讨论,针对“退耕还林”政策与2025年底土地变化情况进行交流。

(2)进一步理解扇形统计图的作用。

教师:刚才大家在组内进行交流,现在有哪位同学可以代表你们小组分享你们的发现吗?

邀请一两位学生总结并补充,尤其是关于统计图中发生变化的项目。

小结:通过比较两幅扇形统计图,大家提到许多指标发生了变化。还有没有哪些数据保持不变呢?(此处重申:土地总面积没有变化,两个圆都代表相同的土地总面积。)

教师引导:请结合我们的发现思考一下,森林面积的增加与荒山面积的减少会对村庄带来怎样的好处?如果你是村委会的领导,面对2025年底的统计图你会做出怎样的决策?

(3)根据扇形统计图解决问题。

教师:观察这幅扇形统计图,你们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独立思考后解答,教师巡视,挑选典型问题进行解析。

2. 课堂总结

教师:今天的学习内容是什么呢?(扇形统计图)你们又学到了哪些新的知识或技能?

三、课堂活动

教师:先前分析的两个扇形统计图都代表了土地总面积。(此时突出“课堂活动”第2题的重点——引入美国与俄罗斯的土地面积及人口数据)现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新的统计图,有哪些发现呢?

教师引导:请大家重点分析中国人口多而耕地少的基本国情。

教师:面对这种国情,你们有什么思考呢?

四、练习应用,促进发展

1. 完成练习十五第3题

教师出示题中两幅扇形统计图,指导学生进行对比。

(1)从这些统计图中,你们获得了哪些关键信息?

(2)请计算:从2025年到2025年,工业用地、居住用地和绿化用地分别增加或减少了多少平方千米?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挑选几位学生上台展示解题过程,并进行集体讨论。

(3)请讨论:对于这种变化你有什么看法?

2. 完成练习十五第4、5题。

第2篇:冀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扇形统计图》教案第三篇
拓展

教学内容:扇形统计图

教材参考: 冀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68―69页

---

教学目标:

1. 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意义和作用。

2. 学会解读扇形统计图。

3. 掌握制作扇形统计图的基本方法。

4. 学会对扇形统计图进行分析。

---

重点与难点:

- 重点:制作扇形统计图的流程。

- 难点:如何准确分析扇形统计图的信息。

---

教具准备:

- 课件

- 量角器、圆规、彩色笔

- 白纸和数据记录表

---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什么是扇形统计图?

- 扇形统计图是利用一个完整的圆表示总数,圆内的不同扇形大小表示各部分数量占总数的比例。

- 示例讨论:图中显示某班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参加各种小组的情况。请问:整个圆代表什么?(全班人数)

- 分析:从图中可以得出参加文娱小组的学生占30%,体育小组的占60%,美术小组的占10%。

2. 量角器使用:

- 使用量角器量取每个扇形的圆心角,并讨论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它能够清晰地反映各部分数量同总数之间的比例关系。

---

二、制作扇形统计图

通过例子了解制作步骤:

- 例题:和桥村2025年农作物种植面积

- 粮食作物:84公顷

- 棉花:24公顷

- 油料作物:12公顷

制作步骤:

1. 计算总面积:\( 84 + 24 + 12 = 120 \) 公顷。

2. 计算各部分占总数的百分比:

- 粮食作物:\( \frac{84}{120} \times 100\% = 70\% \)

- 棉花:\( \frac{24}{120} \times 100\% = 20\% \)

- 油料作物:\( \frac{12}{120} \times 100\% = 10\% \)

3. 计算扇形圆心角:

- 粮食作物:\( 360° \times 70\% = 252° \)

- 棉花:\( 360° \times 20\% = 72° \)

- 油料作物:\( 360° \times 10\% = 36° \)

4. 绘制扇形统计图:

- 画圆并标明每个扇形的名称、所占百分数,并用不同颜色区分。

- 完成图后,附上名称、单位与制表时间。

---

三、课堂作业与讨论

1. 设计问题:

- 李明调查班上同学对球类活动的喜好,依据制成的扇形统计图回答问题:

- 哪项活动最受欢迎?

- 哪两项活动的受欢迎程度相似?

- 哪项活动的爱好者占全班的多少?

- 讨论“其他”类别的合理性。

2. 其他练习:

- 计算五年级一班音乐成绩的各项比例并绘制扇形统计图。

- 根据养禽专业户的数据推算各类家禽的数量,并制成扇形统计图。

---

总结与反馈

在课堂结束时,教师对学生的作业给予点评,并强调扇形统计图在分析数据时的实用性。通过有趣的例题和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升他们对统计图的理解与应用能力。教材所述的扇形统计图不仅仅在学业中有用,也将在日常生活中有所应用,例如分析个人兴趣或活动参与情况等。

第3篇:冀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扇形统计图》教案第三篇
拓展

教学内容:

冀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84、85页。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逐步经历读统计图、交流信息以及探讨图形特征等过程,从而理解扇形统计图。

2. 熟悉扇形统计图的基本特征,能够解释其中的数据内容,并能够根据统计图回答相关问题。

3. 体会扇形统计图在信息描述和交流中的重要性,激发学习新知识的兴趣与热情。

教学过程:

一、引入问题情境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种新型的统计图——扇形统计图。你们之前学过哪些统计图呢?这些图有什么特点?(学生自由发言)那么,现在的扇形统计图又具有什么独特的特点呢?它与我们学过的其他统计图有什么不同?

二、了解扇形统计图

1. 让学生观看课件中展示的扇形统计图(或翻阅课本第84页)。

教师提问:"书上展示了六(1)班40名同学在四个方面调查的结果,你们能从中读到哪些数学信息呢?"

2. 学生进行信息交流,讨论他们获得的信息。

3. 仔细观察统计图。你们能够基于这些已知的数学信息提出哪些有用的数学问题?请先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内交流。教师可巡视指导并记录小组展示的内容。

让各小组提出的问题,其他组尝试解答,通过补充和质疑的方式,学生们能够挖掘更多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注:学生提出的问题多为对统计图特定部分的讨论。)

4. 同学们的观察能力和思维方式都很出色,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数学问题。那么,大家再次观察这四个统计图,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

- 学生1:它们都是一个圆,这个圆整体代表六一班的全体学生。

- 学生2:每个圆分为大小不一的扇形,这些扇形各自表示某个部分。

- 学生3:每个扇形所占圆的比例是通过百分比来表达的。

- 学生4:所有扇形的百分比之和为100%。

5. 同学们的回答非常到位,关键信息都被提及。综上,大家能否总结出什么是扇形统计图呢?

试着总结一下(可进行小组讨论再表述):扇形统计图用一个圆表示整体,用扇形表示部分,通过百分比展示出各部分相对于整体的比例关系。(书写板书总结)

6. 扇形统计图到底有哪些特点呢?

- 学生们回答:扇形统计图能清晰地反映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

教师补充:但要注意,它并不能有效表示每个部分的具体数量。

7. 情境设定:请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形式。

- (1)如果想了解奥城小学各年级的学生人数,应该用______统计图。

- (2)想了解每个年级学生人数的增减情况,选用______统计图。

- (3)若想知道每个年级的学生人数占全校的比例,使用______统计图。

总结:因此,我们需根据不同的信息需求选择相应的统计图形式。

三、课堂练习与反馈

利用多媒体展示几个层次的问题,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并汇报,随后全班进行讨论。学生可能会提出多种不同的问题,这一过程中强调学习方法的重要性,以帮助他们发展更全面的思维能力。

四、课程总结与应用扩展

同学们,今天的课程主要学习了哪些内容呢?你们收获了什么?

统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比如我们可以调查班级内60位同学的作业完成情况,制作相应的统计图;亦或是调查同学们在家中是否主动承担家务等。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关注生活,就能把学到的数学知识灵活应用到真实情景中,成为生活中的“小小数学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