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分橘子》教案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分橘子,初步感知有余数除法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到数学的实用性。
2. 使学生掌握有余数除法的书写格式,理解余数必须小于除数,并认识学习有余数除法的重要性。
3. 在动手操作、探索与发现的过程中,让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提高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 理解并掌握有余数除法的书写格式及其相关知识。
教学过程
一、创境激疑
1. 以竖式计算进行复习,教师逐一板书如下:
- 56 ÷ 7
- 42 ÷ 6
- 32 ÷ 8
- 35 ÷ 5
- 81 ÷ 9
- 21 ÷ 3
- 16 ÷ 2
- 63 ÷ 9
2. 通过谈话引入课题,教师强调本节课将学习“分橘子有余数的除法”。
二、互动解疑
1. 课件展示14个橘子的图像,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分橘子。
2. 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如果有14个橘子,每盘放4个,可以放几盘?请学生利用圆片进行实际分配,然后讨论如何列出数学算式及其竖式表示。
3. 汇报交流:请学生分享他们的分法和算式,并展示他们的小组成果。通过投影展示学生的圆片分配图,引导他们探究竖式中的每个数字的意义及单位名称,并认识到余数的概念。
- 板书过程:
- 14 ÷ 4 = 3盘……2个
- 引导学生反思:可以放3盘,还剩2个。
4. 解释竖式中的各个部分:“14”表示要分的橘子数量,“4”是每盘的数量,“3”代表实际放的盘数,“12”则是3盘共放的橘子数量(4×3=12),“2”是最终剩下的数量,强调单位:“个”。
5. 说明“2”是余数,它不能进一步分配,否则每盘就会放不一样多。引导学生体验余数必定小于除数的原则。
三、启思导疑
1. 学生独立操作,再列出除法竖式,完成“试一试”的题目。
2. 讨论过程中询问:根据刚才的习题,你发现了什么?让学生总结:余数一定比除数小。
3. 学生独立完成“算一算,想一想”后,教师指名板书,全班共同练习。练习结束后,再次比较每道题的余数和除数,鼓励学生发言:他们发现了余数和除数之间的关系,强调余数须小于除数。
四、实践应用
- 进行“练一练”,完成第1、2、3、4题,巩固学生的理解与应用能力。
五、总结评价
1. 提问学生: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2.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包括有关除法竖式的写法、余数的概念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不仅能掌握有余数除法的基本知识与技巧,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这些数学概念,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分橘子》教案
教学目标:
1. 帮助学生理解学习有余数除法的重要性,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通过操作活动,让学生直观感受到余数必须小于除数的规律。
3. 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增强数学计算能力。
4. 培养学生主动探究、交流与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
1. 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必要性及其意义。
2. 认识到余数的特点:余数一定要小于除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今天我们要为小熊解决一个有趣的问题。记得昨天我们一起分了苹果吗?小熊家里有14个橘子,它想把这些橘子分成每盘4个,大家能帮助小熊算算可以放几盘吗?想要找到答案,我们需要用到除法哦!
二、合作交流、自主探究
1. 引入有余数的除法及其竖式计算
向学生展示橘子的分配情况,让他们尝试自己列出竖式。请几名学生上前展示他们的竖式计算,同时解释竖式中的每一部分的含义。鼓励其他同学提出质疑,促进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如果在讨论中出现了余数大于除数的情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纠正,并用这个例子为后续总结做铺垫。
教师进行小结: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一定要小于除数,这是我们必须牢记的重要规则。
2. 完成“试一试”,体验余数小于除数
教师在这一环节再次强调余数小于除数的概念,通过引导学生进行相应的练习,巩固这一原则。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1. 学生完成“练一练”第1题和第2题,以进一步掌握有余数除法的技能。
2. 学生使用竖式进行以下练习:
- 9÷4
- 21÷5
- 14÷3
- 19÷6
3. 提出以下问题:如果钉一件上衣需要5个扣子,现有23个扣子,学生能计算出能钉几件上衣吗?还剩下几个扣子呢?
四、总结
1. 请学生分享今天所学的内容与收获,让他们说出学习后对有余数除法的理解。
2. 鼓励每位学生反思今天的成功体验,以及今后在数学学习中有何计划与改进措施。
板书设计:
分橘子
每盘放4个橘子,14个橘子可以放几盘?
14÷4=3(盘)……2(个)
答:14个橘子可以放3盘,还剩2个。
通过本次活动,学生不仅学习了有余数的除法,还提升了动手操作和团队合作的能力。希望同学们能在以后的学习中继续探索数学的奥妙!
教学资源
教学内容:北师大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分橘子”,课本第3页
教学目标:
1. 通过实际操作分橘子的过程,让学生初步了解余数的含义,并感受到有余数除法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2. 在实际操作中体验使用竖式表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并理解余数一定会小于除数这一重要原则。
3. 提升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及判断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1. 清晰理解“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2. 通过实践操作抽象出有余数除法的竖式书写格式,并理解每个步骤的意义。
教学准备:
- 多媒体课件
- 橘子的实物或者图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问题
在课件上展示14个橘子的图像,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
“如果每盘可以放4个橘子,那么14个橘子可以分成几盘?”此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并鼓励他们主动参与讨论。
二、师生互动与合作探究
1. 教师引导学生认真思考问题。
2. 开展师生互动,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
- 教师提问:“从题目中你们能得出哪些信息?”
- 学生回答:“每盘4个橘子,总共有14个橘子。”
- 教师接着问:“那么,我们该怎么分这些橘子呢?”
- 学生回应:“每盘放4个橘子。”
- 教师再问:“题目让我们求什么呢?”
- 学生回答:“14个橘子可以放几盘。”
3. 教师引导学生列式解决问题。
- 学生可以通过不同方法进行计算:
- 学生1说:“从14里减去3个4,结果是2,所以可以放3盘。”
- 学生2用乘法口诀得出结论:“三四十二,可以放3盘,还剩2个。”
- 学生3则使用除法:“14÷4=3(盘),余2(个),表示可以放三盘,剩余2个。”
4. 教师与学生共同动手摆放橘子,验证之前的结论是否正确。
5. 介绍如何用竖式解决问题。
- 教师通过具体示例带领学生掌握竖式计算方法。
- 将14和4分别写在“厂”的里面和左边,详细解释每一步的操作。
- 教师说明如何计算:
- 求商、相乘、相减,并检查余数是否小于除数,确保学生理解每个数字的含义和位置。
三、巩固练习
让学生完成课本第3页的“试一试”和第4页的“算一算”“想一想”部分。让学生独立解题后,再进行教师讲解和总结,确保学生掌握技巧。
四、课堂小结
在课尾阶段,鼓励学生讨论本节课学习到的知识和个人收获,增强记忆与理解。
五、布置作业
布置课本第4页第3题作为家庭作业,巩固所学内容。通过课后练习,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分橘子的相关知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