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运用2-6乘法口诀求解商问题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运用2-6乘法口诀求解商问题(3篇)

时间:2024-12-13 教案 版权反馈
【摘要】:本文介绍了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教学设计,强调了乘法口诀在商的计算中的应用,帮助学生掌握基本运算技能。
第1篇: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运用2-6乘法口诀求解商问题
拓展

教学设计: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目标:

1. 复习并巩固运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帮助学生熟练掌握相关的乘法和除法知识。

2. 通过多样的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与自我检查能力,强化乘除法知识的系统性,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

- 查漏补缺,及时反馈学生在计算中出现的问题,提升其计算和检查能力。

教学难点:

- 强化对乘除法知识结构的系统理解,培养学生将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

教学方法:

- 练习法为主,设计丰富多样的练习形式,在实践中巩固新知识,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乘法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知

1. 自由交流:同学们在小组内分享自己通过学习乘法口诀所获得的收获和体会,互相启发。

2. 完成教材“练习四”的第6题。教师提问:

- 大家学会用乘法口诀来求商了吗?现在请看这个情境图,试一试,能算出几个玩具吗?通过教师的巡视,观察学生的计算过程。

二、师生互动,共同探究新知

1. 完成教材“练习四”的第4题。

- 教师提问:6÷6等于多少?5÷5又等于多少?通过学生的计算和小组讨论,鼓励他们发现:

- 被除数与除数相等时,商总是1。请同学们尽量写出类似的算式。

2. 观察第二列的例子:2÷1、3÷1、6÷1,强调一个数除以1时结果依旧是这个数。询问学生能够列出几个类似的算式。

3. 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练习四”的第7题,询问他们在计算时用的具体口诀。

4. 进行教材“练习四”的第8题。

- 教师出示题卡,要求学生列出相应的乘法与除法算式,并说明他们的计算方法。

- 讨论:为何有些乘法口诀仅能列出一道乘法算式和一道除法算式?学生明白,只有当两个乘数相同的时候。

- 鼓励学生再找出更多的特例,如“二二得四”、“三三得九”等。

三、巩固与迁移

1. 学生完成“练习四”的第9题,观察表格内容,讨论从中获取了哪些有效信息。

2. 进行“练习四”的第10题,通过教师引导的游戏活动,帮助小动物找到家,提升课堂趣味性。

3. 引导完成“练习四”的第11题,鼓励学生在用同一句口诀计算时做相应的笔记标记,自行完成后汇报交流。

4. 完成“练习四”的第12题:

- 观察图形,讨论中获得到的信息,并与同桌交流各自的想法,最终汇报时教师在黑板上将相关算式进行板书。

四、课堂总结

- 教师提问:今天我们复习了哪些知识?请同学们结合课堂学习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复述。

通过上述的教学过程,旨在让学生不仅理解乘法口诀的应用,同时也在实践中提升其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达到综合运用知识的目的。

第2篇: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运用2-6乘法口诀求解商问题
拓展

教学设计:用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目标:

1. 利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进一步巩固运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能力。

2.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经历乘法与除法算式之间的关系,理解使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思考过程。

3. 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在练习中体会到数学的逻辑与乐趣。

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不同的计算方法,学生应体会到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优越性和便利性。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合理选择和使用计算方法的能力,帮助他们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教学方法:

采用实践探索法和演绎概括法,注重直观教学,帮助学生从具体实例逐步提升到抽象思维。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 请学生进行口算,快速说出乘法口诀。

例题:

- 4×2=、6×5=、2×9=、6×3=

- 5×5=、3×4=、2×4=、5×4=

同时也进行除法练习:

- 20÷4=、35÷5=、12÷3=、10÷2=

学生独立计算,分享得数,并说明计算所用的口诀。

2. 导入新课:

教师引导道: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如何使用乘法口诀来求商,而今天我们要进一步探索这一方法的新知识。

二、互动新授

1. 谈话导入:

教师展示包子铺的图片,提问学生从中获得了什么信息。

- 观察到每屉蒸笼放4个包子,总共有6屉,计算总包子数量。学生回答:4×6=24。

-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使用乘法并列式(例:4×6=24),同时请学生使用乘法口诀(四六二十四)进行表达。

2. 引导思考转化为除法算式:

- 提出如何将这个问题转变为除法算式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24÷4=6。

- 教师询问学生想法及用到的口诀,也鼓励学生进一步提出不同的问题(如:一共有24个包子,可装6屉,每屉装多少个?)。

3. 探究乘、除法关系:

教师展示三道算式,让学生观察其中的规律,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发现。

- 强调4、6、24这三个数在不同算式中代表的意义,并引导学生区分它们在乘法和除法算式中的角色。

三、巩固拓展

1. 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19页“做一做”的第1题,根据题意进行分析与计算,且与同桌交流解题思路。

2. 继续完成教材第19页“做一做”的第2题,观察并整理每组题目的商及对应的口诀。

3. 完成教材“练习四”的第5题,指导学生根据实际情况书写乘除法算式,并进行图意口述和问题提问,强化他们对算式背后意义的理解。

四、课堂小结

-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激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新发现,特别是乘法与除法之间的关联。

- 强调:在每组算式中,两个数的乘积和商之间存在深入的联系,通过掌握这种关系,学生在遇到除法问题时能够迅速联想到乘法,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通过这些步骤的深入学习,学生不仅能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还能培养出灵活的计算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日后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础。

第3篇: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运用2-6乘法口诀求解商问题
拓展

教学目标:

1. 通过问题情境的探讨,使学生能够自己操作并得出除法算式的商,从而初步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2. 在探索除法计算过程中,理解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思路,培养计算的灵活性与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了解与尝试不同的算法,体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简便和有效性。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合理选择计算方法的能力,使其在数学学习中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教法:

以谈话和指导相结合的方式为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在探索中学习,在学习中提高,使课堂与学生的实际水平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 引导谈话: 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学习了乘法口诀,你们还记得吗?请大家齐声背诵乘法口诀表。

(1)用口诀计算得数:

6×3=____, 2×4=____, 4×5=____, 2×3=____。

(2)进行填空练习:

3×( )=6, 3×( )=9, 4×( )=1, 2( )×3=12, ( )×4=20, 5×( )=15。

并说说填入括号里的数是根据哪句口诀得出的。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

2. 实际操作: 将12个○卡片平均分一分,并写出相应的除法算式。

二、探究新知

1.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通过展示教材第18页的情境图,讲述猴妈妈给小猴分桃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每只小猴分3个桃,那么12个桃最多可以分给多少只小猴?

学生可以自由交流各自的分法和计算过程,并写出除法算式—12÷3。

2. 探讨计算方法:

(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除了动手分桃的方法外,还有哪些方法可以计算出结果?各小组讨论并汇报。

多种方法可能会被提及:

- 一边分桃,一边记录剩余数量。

- 直接计算分给4只小猴所需的数量,使用乘法公式。

- 通过明示的摆放来直观理解每只小猴所需的桃数。

学生提出各种方法后,教师引导总结出最简便的计算方法。

(2)引导学生思考用乘法口诀计算的优点。

例如,算出12÷3时,可以用3×( )=12,经过思考得出,商是4。

(3)教师出示教材第18页的习题,鼓励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解答,然后尝试使用乘法口诀。

三、巩固拓展

1. 完成教材“练习四”的第1题:

学生讨论6÷3的实际含义。提问:“我们可以将6个气球平均分成3份,或者询问把6个气球平均分每份能分多少?”

求解6÷3,学生自行计算并分享思路。

2. 完成教材“练习四”的第2题:

(1)根据情境信息谈论12盆黄瓜苗平均分植于4个花盆的问题,计算每盆所需的苗数。

(2)组织交流,强调除法算式的实际含义及相应的乘法口诀。

四、课堂小结

教师提问:“今天这节课有哪些收获?”鼓励学生自由发言,分享他们的理解与思考。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一同探索了除法的计算方法,认识到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有效性。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将继续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更复杂的问题。期待下节课与大家的再次相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