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内容: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负数》
教学内容
教材2-4页的例题和“做一做”的练习。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的实用性和重要性,感受到在生活中运用负数的必要性。
2.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掌握正数和负数的读法和写法,理解0的定义,明确它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使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和能力。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正数和负数,并掌握它们的读法和写法。
教学难点
理解0的独特性,它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教具学具
准备温度计、练习纸和相关的多媒体资料。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 开始小组游戏《我反 我反 我反反反》,教师说出一句话,学生需立即说出反义的表达。
- 例如:
- 向上看 → 向下看
- 向前走200米 → 向后走200米
- 电梯上升15层 → 电梯下降15层
- 我在银行存入了500元 → 我取出了500元
2. 引导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常常会遇到相反的现象,启发他们思考,如气温的变化。
二、认识温度计
1. 通过观察温度计,理解正负数在温度中的应用:
- 让学生根据温度计读出南京、上海、北京的气温数据,并用正负数表示。
- 讨论:不同城市的温度如何记录,是正数还是负数,其意义是什么。
2. 学生实践:观察温度计,记录并读出各地的温度。
三、学习海拔及负数的应用
1. 通过珠穆朗玛峰与吐鲁番盆地的海拔高度,引导学生理解海拔与大气压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用正负数表示:
- 珠穆朗玛峰的海拔:+8844.43米或8844.43米
- 吐鲁番盆地的海拔:-155米
2. 小组讨论,用正负数记录海拔时的思考方法,分享个人见解。
四、小组讨论 (归纳正数和负数)
1. 学生通过收集的温度和海拔数据,进行分类讨论:
- 如何将这些数据用正负数的方式进行整体理解。
- 对于0的归类,学生展开讨论,是正数、负数三类,还是分为两类,鼓励他们发表个人看法,推动深入思考。
五、与生活联系
1. 在生活中,联系实际案例来巩固负数的理解:
- 如银行存款表示负数的情形,电梯上下层的指示等。
- 讨论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鼓励学生分享身边的例子,增进理解。
六、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学生们认识了正数和负数的概念,学习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这些数学知识,明确了正负数在不同场景下的实际意义。
七、布置作业
完成家庭作业中第1页的练习,进一步巩固对正数和负数的理解和应用。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负数》教案
教学内容:
比较正数和负数的大小。
教学目的:
1. 知识与技能:通过数轴的使用,帮助学生初步理解和比较正数、零、负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2.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体验数轴上数的顺序,从而初步建立数的结构概念。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使他们认识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激发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重点难点:
- 负数与负数之间的比较。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 让学生逐个读出课本中给出的数字,区分出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
- 例如:-8, 5.6, +0.9, -2016, 0, -82。
2. 引导学生思考符号的意义:
- 如果+20%表示增加20%,那么-6%表示什么呢?(让学生思考减小的含义)。
3. 运用生活中的实例:
- 今日傍晚,黄山的气温由上午的2摄氏度下降了7摄氏度,那么这时的气温是多少呢?(引导学生得出答案:-5摄氏度)。
二、新授
(一)教学例3
1. 在数轴上如何表示数(如:1, 2, 3, 4, 5, 6, 7)?
2. 出示示例3:
- 提问学生能否在一条直线上表示它们运动后的情况。
- 让学生确定起点(原点)、方向和单位长度,并画出数轴。
- 教师在黑板上画好直线,并在相应的点上用小图片代表不同对象(如大树和学生),让学生用数来表示这些对象的相对位置关系。
- 要求学生回答明确的数,并讨论数轴上的其他点代表哪些数,以加深对数轴理解。
- 总结:我们称这种直线为数轴,它可以表示正数、0和负数。
3. 引导学生观察:
- 从0起,右侧依次是哪些数?左侧又有哪些数?发现的规律是什么?
- 在数轴上找到1.5和-1.5,并讨论从起点到这两点的运动方式。
4. 提出练习:完成练习册中的第1、2题。
(二)教学例4
1. 展示未来一周的低气温数据,让学生把每天的气温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并进行比较。
2. 学生分享自己比较数的策略。
3. 通过学生的分享,引出数轴上的数大小关系:从左到右的顺序即表示从小到大的顺序。
4. 举例比较:-8在-6的左边,因此得出-8 < -6的结论。
5. 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比较正负数时,负数的绝对值较大则表示更“小”。
6. 总结:负数总是比0小,正数比0大,同时负数也比正数小。
7. 练习:完成练习册中的第3题。
三、巩固练习
1. 完成练习一中的第4、5题,逐步巩固学生对负数概念的理解。
2. 练习一第6题以进行进一步的巩固。
四、全课总结
1. 从数轴的左侧到右侧,数值是从小到大的顺序。
2. 强调负数比0小,正数比0大,负数也比任何正数小。
五、布置作业
完成《家庭作业》第2页的练习,巩固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教学设计: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负数》
一、教学内容:
教材第2~3页的例1、例2及相应的“做一做”,练习一第1题。
二、教学目标:
1. 帮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了解到负数的形成背景,初步认识负数,掌握正数和负数的读写方法,明白0不属于正数或负数,并且负数的值总是小于0。
2. 让学生体验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与热情。
三、教学重点:
理解正数、负数和0之间的关系,能够清晰表达这种关系。
四、教学难点:
在实际情境中深入理解负数的产生过程及其应用。
五、教学准备:
准备多媒体课件、温度计等教学工具,以便于直观地展示负数的概念和应用场景。
六、教学过程:
㈠ 创设情境,初步认识负数。
1. 情境导入: 通过播放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的片头,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引入主题。
2. 例示温度: 出示例1中宜昌和哈尔滨的温度数据。
3. 提问互动: 向学生询问这些信息中所传达的内容,学生回答:宜昌是零上16度,哈尔滨是零下16度。
4. 引导比较: 提问学生:这两个地方的气温一样吗?它们有什么不同?学生回答后,帮助他们理解在数学上如何表示这种正反关系。
5. 指导书写与阅读: 请学生介绍数字的写法和读法,展示“16℃(+16℃)与-16℃”,并鼓励学生思考如何知道这一点。
6. 小结与板书: 指出“+16”读作正十六,只有在数字前加上正号就可以写成“+16”,而“-16”读作负十六。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负数的概念,培养他们对符号的敏感度。
㈡ 深入体验负数,了解其与正数及0的关系。
1. 示例引导: 利用课件出示银行存取款的直观图,启发学生观察图中信息。
2. 互动讨论: 要求学生用刚学到的知识表达存款和取款,并讨论其意义。
3. 总结理解: 存入2000元用+2000表示,取出500元用-500表示,强化正负数相互之间的关系:正数表示存入,负数表示取出。
㈢ 归纳总结正负数。
1. 观察分类: 通过银行例子,引导学生观察与分类,推进对正数、负数与0的理解。
2. 学生实践: 请学生用贴纸独立完成分类,分享各自的理解。
3. 小结要点: 整理归纳出,像+16、19、+2000、6.3是正数,而-16、-7、-500则是负数,强调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明确0的位置。
㈣ 练习与巩固
1. 完成练习: 学生完成第4页的相关习题。
2. 海拔高度讨论: 提问学生关于海拔高度的理解,强调其都是负数,意味着低于海平面。
3. 分组练习与讨论: 完成第8页“练习一”第1题,组织讨论正数和负数的区分,分析其中不写0的原因,探索正负数的特性。
4. 深入理解负数: 完成“练习一”的第2、3题,通过拓展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过去的学习内容与负数的联系。
七、教学结束: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初步认识负数及其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加强了对数的内涵与外延的理解。通过不断的练习,引导学生认识到除了0以外的数都是正数,清晰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为他们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