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含括号四则运算的教学与反思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含括号四则运算的教学与反思(3篇)

时间:2024-12-13 教案 版权反馈
【摘要】:本文探讨了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中《含括号的四则运算》的教案设计与教学反思,强调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学生理解能力的培养。
第1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含括号四则运算的教学与反思
拓展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含括号的四则运算》教案及教学反思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含有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理解并能够正确进行相关的计算。

2. 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树立认真审题、规范书写和仔细计算的良好习惯,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含括号的四则运算及其运算顺序。

难点:如何正确理解和应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三、教学设备

使用幻灯片展示相关例题和运算步骤,小黑板用于板书重要内容和学生的解题过程。

四、教学过程

1. 复习准备

向学生展示一个情境题:“星期天,玲玲和爸爸妈妈去‘冰雪天地’游玩,成人票每张24元,儿童票半价。请问他们一共需要花多少钱?”让学生在练习本上解答,并与同桌讨论解题思路。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总结,并进行板书。很多学生采用了不同的方法求解,但都得出了60元的结果。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两个算式的共同点,强调这两个综合算式均无括号,且包含加法和乘除法。接着教师提问:“我们在做这些综合算式时,运算顺序是什么?”

2. 新课教学

教师首先通过小黑板出示几道新题,要求学生先阅读各题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题目包括:

- 120 - 144 ÷ 18 + 35

- (58 + 37) ÷ (64 - 45)

(1)学生口述运算顺序,教师用框线图示出具体顺序。

(2)集体校对,总结注意事项。

接下来进入教学例1:

(1)教师将第一道准备题中的144改为36×4,引出例1:120 - 36 × 4 ÷ 18 + 35。

(2)提问:“这道题中应先算什么?”让学生讨论后得出乘除法应先计算的结论。

(3)全班同学进行同步演练,并在黑板上展示解题过程,随后进行集体校对与讲评。

教学例2同样进行展示:

(1)把准备题②中的45重写为9×5,引出例2:(58 + 37) ÷ (64 - 9 × 5)。

(2)学生比较例2与准备题的异同,明确运算顺序。

(3)学生独立完成计算,并进行自我评价,选一名同学向全班汇报解题过程。

3. 练习“试一试”

(1)板书:15 - 15 × (9 + 4 ÷ 9)。

(2)同桌之间进行交流 and 独立进行计算。

(3)教师利用投影展示典型错误,归纳并给予鼓励性评价。

4. 小结与归纳

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再次强调审题的重要性和运算顺序的把握。

5. 巩固练习

通过投影展示填空题,让学生填入正确答案:

(1)280 - 43 × 6 + 540 ÷ 36 可以同时计算的是( )和( )。

(2)120 + (28 × 5 - 120) ÷ 10 第一步应该算( )。

(3)100 - (80 + 480 ÷ 24) × 8 第二步应该算( )。

(4)317 + 104 ÷ 13 × 52 - 270 后一步应该算( )。

接着进行课本“练习”第1题的个人独立完成,随后全班进行校对,提醒学生总结出错误原因并加以订正。

通过本节课程的学习,特别是对例1与例2的再次审视,让学生明确在进行四则混合运算时,必须先理清题意、正确审题,从而进行高效的计算。这对于他们后续的学习将大有裨益。

第2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含括号四则运算的教学与反思
拓展

教学目标:

1. 理解含括号的四则运算的必要性,能够在实际问题中识别并正确使用括号。

2. 通过小组讨论与交流,提升合作学习的能力,分享各自的计算方法。

3. 结合实际案例,灵活运用学到的计算方法,加深对数学在生活中应用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重点:

- 理解含有括号的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 掌握并运用含有括号的四则运算的具体步骤。

教具学具:

- 课件、黑板、练习册。

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1. 进行口算练习,帮助学生回顾基础算式。例如:100 + 0 = ? 以及 0 ÷ 100 = ?

2. 讲解并讨论以下算式的运算顺序:

- ⑴ 80 - 42 + 12

- ⑵ 480 ÷ 60 × 2

- 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中,如果只涉及加和减,或只是乘和除,大家要记住应按照什么顺序运算。

- ⑶ 75 - 15 × 4

- ⑷ 40 ÷ 4 + 6

- 小结:当算式中同时存在加、减和乘、除时,需先进行乘法或除法运算,再进行加法或减法运算。

- ⑸ (12 + 4)× 2

- ⑹ 200 ÷ (40 - 15)× 2

- 小结:最后指出含有括号的算式,优先计算括号内的内容。

3. 提到我们学习过的四则运算的基本概念,今天将继续探讨含括号的运算顺序(板书课程主题)。

二、探究新课。

(一)展示算式:96 ÷ 12 + 4 × 2。

1. 学生分组讨论计算顺序。

2. 各组分享讨论结果,教师记录并进行引导。

(二)变式:96 ÷ (12 + 4)× 2。

1. 提问:要先进行加法,再做除法和乘法,原式需要添加哪些符号?(小组内探讨)

2. 各组完成计算后,选择学生到黑板上展示解题过程。

3. 教师点评,强调:解决此类问题时要优先计算括号内的内容。

(三)介绍中括号“[]”,变式:96 ÷ [(12 + 4)× 2]。

1. 引导学生认识中括号的用法。

2. 帮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明确运算的先后顺序,板书96 ÷ [(12 + 4)× 2]。

3. 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完成计算,教师巡视并提供支持。

4. 选择学生在黑板上演示后,大家共同进行订正,并在书本上找到相关例题,齐声阅读确认。

三、巩固练习。

1. 学生完成课本第9页的“做一做”部分。

2. 提出一个实际问题:有一个池塘,长60米,宽40米,每米需要三根竹棍做篱笆,计算总共需要多少根竹棍?(要求列出综合算式来解答这个问题。)

四、拓展提高:

根据运算顺序,在以下算式中添加小括号或中括号:

1. 32 × 800 - 400 ÷ 25,先减后乘再除;

2. 32 × 800 - 400 ÷ 25,先除后减再乘;

3. 32 × 800 - 400 ÷ 25,先减后除再乘;

4. 32 × 800 - 400 ÷ 25,先乘后减再除。

五、课堂小结。

在本节课中,我们通过实际例子和小组合作的方式,深入学习了含有括号的四则运算的顺序,掌握了括号在运算中的重要性。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能灵活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第3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含括号四则运算的教学与反思
拓展

教案及教学反思: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含括号的四则运算》

教学成功之处

本节课的重点是教授学生如何进行含括号(特别是中括号)的四则运算。这一内容是在学生二年级所学基础上展开的,目标是加深他们对运算顺序的理解。通过对《学案》第5页练习的反馈,我发现不少学生在处理包含三步计算的题目时,仍存在一定的困惑。因此,我在复习环节中,针对不同情况对运算顺序进行了精细化的讲解。

在复习过程中,我设计了三种不同的运算情况,通过具体例子逐步引导学生理解括号在四则运算中的重要性。我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探讨并解决问题,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体会到知识的内涵。通过这种方式,孩子们不仅单纯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对学习内容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记忆。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们的积极性高涨,运算练习的正确率也有了明显提高。

不足之处

尽管课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我意识到自己在时间安排上存在不足。在复习环节上投入了较多的时间,导致练习环节的时间被压缩,学生的实际练习机会减少。与此同时,练习的形式和题型也相对单一,未能给学生提供足够的多样化练习体验。这些都限制了学生对四则运算的进一步了解和灵活运用。

为了改进这一点,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合理分配复习与练习的时间。可以在复习过程中采用更加多样的教学手段,如小组竞赛、游戏化学习等,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同时,我也会设计更多样的练习题,涵盖不同难度和形式,让学生在练习中逐步巩固所学的运算法则与技巧,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通过这些调整,我希望学生们能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加自信,从而在数学学习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