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买书》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通过“买书”的实际问题情境,探索小数加减法(不涉及进位或退位)的算法与算理,促进学生交流算法的过程。
2. 能力目标:能够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3. 情感目标: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
二、教学重点
- 掌握小数加减法的竖式计算技巧。
三、教学难点
- 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从而探索合适的计算方式。
四、教学过程
(一) 创境激趣
教师首先展示一个情境:在一个星期六,淘气和笑笑一起到书店买书。笑笑购买了一套《中国儿童百科全书》,花了148元,剩下53元。教师询问:“笑笑一开始带了多少钱?”让学生独立思考并解答。教师巡视观察,特别关注学生在计算中可能出现的进位问题。当学生帮助笑笑解决了这个问题时,教师表扬道:“真棒!这说明你们已经理解了这个问题!”
接着,教师引入下一个问题──淘气在书店购买的书籍,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 互动解疑
1. 教师展示问题:淘气为了买一本《童话故事》花了3.2元,又花了11.5元购买《数学世界》,那么淘气一共花了多少钱?让学生自主列出算式并汇报,黑板书写:3.2 + 11.5 = 。
2. 教师提问:“我们以往只是做了整数加法,今天来尝试一下小数的相加,你们能发现什么规律吗?”
- 学生自主思考并尝试探索方法,形成小组讨论交流。
- 然后让学生分享各自的计算方式。
- 示例:学生1说:“3.2元等于32角,11.5元等于115角,加起来是147角,就是14.7元。”学生2则分享竖式方法,显示出如何将小数对齐进行计算。
(三) 启思导疑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的计算方法,询问:“这些算法各自有什么特点?为什么小数点必须对齐?”鼓励学生小组内讨论,并在全班进行交流。教师进一步解释相同数位相加的道理,再次强调“小数点对齐”的重要性。通过学生的讨论,巩固了对小数加法计算的理解。
(四) 实践应用
1. 学生完成课本中的相关练习题。
2. 练习使用竖式进行计算,如:
- 2.5 + 0.2
- 3.9 - 2.9
- 6.5 + 3.1
3. 设计小小文具店的情境题:小丽到文具店购买文具。一把尺子1.5元,一本笔记本2.1元,一个文具盒5.3元,一支钢笔4.4元。
- (1) 一把尺子和一支钢笔一共多少钱?
- (2) 一个文具盒比一本笔记本贵多少元?
- (3) 学生自主提出更多数学问题,鼓励他们积极思考。
(五) 总结评价
最后,教师带领全班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大家今天学到了什么?小数的加减法是如何应用于实际问题的呢?”通过这种总结,教师不仅巩固了学生的知识,也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多加运用数学知识。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在参与中不仅能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运用,还能感受到数学的乐趣与实际价值,同时也增强了他们解决问题的信心。
教学目标
1. 通过“买书”的情境,探索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促进学生之间算法交流的过程。
2. 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教材分析
本节课在学生初步理解小数意义的基础上展开,重点教学一位小数的加法(无进位)和减法(无退位)。通过理解和掌握小数加法,帮助学生独立解决小数减法的算法问题,强调小数点的对齐是因为单位相同,数位对齐是加减法的基础。同时,通过将小数加减法与学生已有的整数加减法经验结合,让学生体会到知识间的联系。将解决问题的过程与加减法的学习相结合,更能让学生体会到学习计算的重要性,并认识到加减计算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我校位于市中心,学生整体素质较高,家庭背景能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大部分学生基础知识扎实,知识面较广。通过多年的课改实验,教师运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得学生能够更自主地学习,并理解“数学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的理念。此外,学生对已学过的小数知识掌握得较好,能够认、读、写简单的小数。
教学设计
(一)情境引入
为让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教师准备了一些儿童书籍,如:《快乐珠心算》(13.5元)、《老夫子》(3.2元)、《安徒生童话》(10.5元)、《数学游戏》(9.2元)、《十万个为什么》(11.5元)、《蜡笔小新》(8.3元)等。
1. 组织“买书”游戏,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喜欢的书籍和购买的意愿。
2. 根据游戏经验,鼓励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如:
(1)“我想买一本《老夫子》和一本《十万个为什么》,一共需要多少钱?”
(2)“《快乐珠心算》比《数学游戏》贵多少元?”
教师选择相关的加减法问题写在黑板上,带领学生解决。
(二)探讨算理和算法
1. 对于提问“买一本《老夫子》和一本《十万个为什么》一共需要多少钱?”
(1)让学生独立列出算式(请一名学生到黑板上书写:3.2 + 11.5 = )。
(2)在独立反思后,小组内进行交流。
(3)各小组代表汇报算法,学生可采用不同的方法。
(i) 把元转换为角进行计算,得出14.7元。
(ii) 采用元与角分别相加,再结合得到结果。
教师引导讨论算法的逻辑,并总结今天学习的小数加法。同时,询问小数点左、右边各代表什么,帮助学生理解具体含义。
在此过程中,强调小数点对齐的重要性,引导学生理解数位相同是加减法的前提条件。
2. 对于问题“一本《快乐珠心算》比一本《数学游戏》贵多少元?”
教师鼓励学生尝试独立思考并解决,巡视指导,帮助不知如何入手的学生。
(三)解释应用
教师提出,基于刚刚学习的知识,利用小组讨论的形式,选择一个问题独立列出算式进行解答。
1. 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题目。
2. 小组讨论解决的问题,并派代表分享解答方法,进行互评,争取取得智慧星。
(四)数学游戏:对对碰
开展课堂游戏“对对碰”,鼓励学生比拼计算速度与准确性,竖式书写的整齐程度,以此奖励表现优秀的小组。
(五)总结
结束时,教师引导学生分享本节课的收获和体会,巩固学习内容,为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教案设计:买书
章节名称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六册第一单元
课题
买书
计划学时
1学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通过“买书”这一情境,探索简单的小数加减法(不涉及进位和退位)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解题过程。
2. 学会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对数学与现实生活关系的认识。
能力目标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合作,共同探讨小数加减法的解题方法。
情感目标
感受数学在真实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
理解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过程。
教学难点
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运算技巧。
媒体内容与形式
使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制作课件,展示相关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
1. 导入
- 教师活动:
- 出示如下题目:“淘气在书店买了一本《童话故事》,花了3.2元。他又买了一本《数学世界》,花了11.5元。请问,淘气一共花了多少元?”
- 引导学生独立列出算式:3.2 + 11.5 = ?
- 请学生思考并与同桌交流,如何计算小数加法。
- 学生活动:
- 学生对此题进行思考,并尝试独立列算式和交流。
设计意图
通过情境创设,引导学生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激发他们的思维联想,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2. 探究
- 教师活动:
- 请学生展示他们的解题方法,如:
1. 将3和11相加,2和5相加,最终得到14.7。
2. 将小数转化为角进行计算。
3. 分别将元和角相加得出最终结果。
- 总结正确的加法步骤,强调“对于小数加法,小数点要对齐”的重要性,并提问“为什么小数点需要对齐”。
- 学生活动:
- 各种方法的学生进行分享,集体讨论总结,加深理解。
设计意图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探究,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
3. 巩固与探究
- 教师活动:
- 提出新问题:“一本《数学世界》比一本《童话故事》贵多少元?”
- 指导学生用竖式进行计算:11.5 - 3.2。
- 让学生思考小数减法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 提供巩固练习题,例如:17.8 - 2.3=? 与 5.64 - 1.32=?。
- 安排书本练习:
1. 第6页第2题:将两小数组合成一个加法算式和一个减法算式进行计算。
2. 第7页第1题:在解决时巩固算法与算理的理解。
3. 通过实际问题,解决以下问题:
- 小明这两个玩具共花费多少元?
- 玩具小熊比玩具车便宜多少元?
- 学生活动:
- 学生独立解答问题,并与同学交流解题思路。
- 小组讨论并分享不同解法,增强理解。
设计意图
教师关注并评价不同的解决方法,帮助学生寻找适合自己的解题策略。
4. 总结
- 教师活动:
- 引导学生总结课程学习的数学知识和收获,促进反思。
- 学生活动:
- 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的学到的知识和感悟。
作业布置
- 请完成以下竖式计算:
1. 5.70 + 4.28 = ?
2. 6.20 + 3.55 = ?
设计意图
通过作业进一步巩固学生对小数加减法基本算理的理解和掌握。
板书设计
- 课题:买书
- 重要提示:小数点一定对齐
- 计算示例:
- 3.2 + 11.5 = 14.7
利用此教案,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构建对于简单小数加减法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探究能力,增强他们在实际问题中的解题技巧。这一设计力求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感,使他们在实践中加深数学学习的乐趣与理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