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如何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实际应用问题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如何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实际应用问题(3篇)

更新时间:2025-04-05 教案 版权反馈
【摘要】:本文教案旨在帮助六年级学生理解如何计算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的百分比,并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提升数学思维能力。
第1篇: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如何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实际应用问题
拓展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页的例1、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一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在具体的现实情境中理解和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基本思考方法,并能够正确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 让学生在探索“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过程中,加深对百分数的理解,体会百分数与日常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增强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1

1. 出示例1中的两个已知条件,让学生用线段图表示这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

- 学生完成后,讨论:用几条线段比较比较合适?哪一个数量的线段应更长一些?你是如何判断的?

- 提出问题:根据这两个已知条件,你能得出哪些问题?

- 引导学生从差比和倍比的角度提出问题,例如:“实际造林比计划多多少公顷?”“原计划造林比实际少多少公顷?”“实际造林面积占原计划的百分之几?”“原计划造林面积占实际的百分之几?”

- 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明确讨论例1中的问题:“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

2. 引导思考比较的问题。

- 问:这个问题比较了哪两个数量?比较时哪个数量作为“单位1”?

- 总结:要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就是要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的公顷数,相当于原计划的百分之几。

- 问:你准备如何列式解答这个问题?

- 学生列式后,进一步追问: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的公顷数是如何计算的?

3. 深入引导探讨。

- 提出“根据两个已知条件,可以求实际造林面积占计划的百分之几。”学生计算后,追问:125%与25%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 通过讨论得出结论:125%中去掉与单位1相同的部分,就是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的百分数。

- 再提问:“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还可以怎样列式?”

二、教学“试一试”

1. 出示新问题:“原计划造林比实际少百分之几?”

- 启发:根据例题中的答案,大家猜一下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什么。

- 学生猜想后,探讨比较的两个数量及单位1。

- 引导学生列出算式并讨论可能的不同解法。

2. 学生计算后讨论:这个答案与最初的猜测有什么不同?

- 总结:“试一试”跟例题比较,是因为单位1的选择不同,得出的百分数也不同。

三、指导完成“练一练”

1. 学生自由阅读题目。

2. 提问:“2025年在读研究生人数比2025年增加了百分之几?”

- 学生讨论后,要求他们各自列式解答。

3. 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并组织相应的讨论,解决计算中的新问题。

四、指导完成练习一第1~3题

1. 独立填空完成练习一第1题。

2. 学生理解后列式解答练习一第2题,特别强调计算的准确性。

3. 在练习一第3题中,通过交流让学生清晰表达他们的思考过程,鼓励使用计算器。

五、全课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在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时,通常可以如何思考?在计算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细节?学生可以积极回顾课堂内容,分享体验与感受,为后续的学习做好铺垫。

第2篇: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如何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实际应用问题
拓展

六年级数学教案: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

学习内容:

完成课本第2~3页练习一第4至8题。

课堂目标:

1. 帮助学生在不同的问题情境中巩固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问题思维方法。

2. 进一步明确“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这两类问题的联系与区别,深化对解决相关问题基本方法的理解。

教学准备:

- 教学光盘及多媒体设备

- 练习册及相关例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 引导学生回顾如何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

- 请学生分享自己的思考过程,鼓励他们探索多种解决方法。

二、完成练习一第4~8题

1. 第4题:

- 学生独立阅读题目并进行解答。

- 组织学生进行解答交流,特别注意第(2)题,鼓励学生探讨不同的解答方法,并分析两道题目的不同之处。

2. 第5题:

- 学生独立完成题目后,进行小组讨论。

- 强调第(1)题与第(2)、(3)题之间的比较,引导学生深刻理解相关概念。

3. 第6题:

- 指名学生阅读题目,帮助学生理解“孵化期”的定义。

- 学生独立解答后,进行正确率检查,特别注意帮助有困难的同学。

4. 第7题:

- 学生阅读题目并阐述自己的理解。

- 明确“巧克力的价钱比奶糖贵百分之几”和“巧克力的价钱比奶糖多百分之几”是相同的表述。学生完成解题后分享思考过程,增强几率的直观理解。

5. 第8题:

- 学生独立完成此题,可以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完成后,进行答案交流,确保每位学生理解如何得出结果。

三、读读“你知道吗”

- 学生自主阅读关于百分点的知识并进行思考。

- 组织讨论,询问为何不可以说2025年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幅度比2025年提高了0.3%。

- 强调“单位不同的两个百分数不能直接相减”,并请学生举例说明有关百分点和负增长的相关现象。

四、拓展练习

1. 若甲数与乙数的比是4:5,求乙数是甲数的( )%,和甲数比乙数少( )%。

2. 如果一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各增加10%,它的面积将增加多少%?

3. 一辆汽车从甲地到乙地用时10小时,回来时用时8小时。请计算:回来时比去时所用时间缩短了百分之几?速度提高了百分之几?

4. 某小学六年级四个班的期末考试及格率分别是:一班95%(王老师),二班85%(王老师),三班96%(陈老师),四班86%(陈老师)。请判断哪位老师教的班级的及格率更高。

五、全课小结

- 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情况进行自我评价,分享各自在课堂上的收获和练习情况,尤其是正确率的反思。

六、练习作业

- 作业:补充习题第2页,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并及时反馈解题过程中的疑难问题。

通过这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将能够有效促进学生们对“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问题的理解与掌握,增强解题能力和思维深度。

第3篇: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如何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实际应用问题
拓展

教学内容: 本节课将围绕课本第一页的例1进行学习,完成“试一试”和“练一练”的练习,重点练习一的第1至3题。

教学目标:

1. 理解并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基本思考方法,能够正确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 在探索“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过程中,加深对百分数的理解,体会其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基本思考方法,并能正确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准备好教学光盘及多媒体设备,以辅助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 开场谈话:同学们,回顾一下上学期我们学过的关于百分数的知识。你们还记得百分数表示什么吗?请独立思考如何解决下面的实际问题。

- 问题示例:

- 东山村去年原计划造林16公顷,实际造林24公顷。实际造林是原计划的百分之几?

- 五(1)班有男生25人和女生20人,女生人数是男生的百分之几?男生人数又是女生的百分之几?

2. 学生完成计算后,进行交流,重点讨论数量之间的关系。

3. 由此引入今天的课题:继续学习有关百分数的知识。

二、教学例1

1. 出示例1的两个已知条件,让学生画出线段图,表示这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

2. 讨论线段的数量和长度,确定哪些线段需要画得更长,学生通过交流提出各自的看法。

3. 提出问题:根据已知条件,我们能求出哪些信息?引导学生从差比和倍比的角度提出问题,如“实际造林比计划多多少公顷?”“实际造林面积占原计划的百分之几?”等,最终确立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的问题。

4. 引导学生分析比较的数量和单位,明确“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多少”的计算方法,并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随后深入探讨各个算式的意义。

三、教学“试一试”

1. 提出新的问题:原计划造林比实际少百分之几?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猜测答案。

2. 讨论比较的数量和单位,明确列式方式。学生独立解题后,进行比较分析,强调由于比较的基准不同导致的结果差异。

四、指导完成“练一练”

1. 首先,让学生自由阅读练习题。

2. 对于“2025年在读研究生的人数比2025年增加了百分之几”进行深入讨论,探讨学生对问题的理解。

3. 针对学生在解答过程中的表现,适时提问,促进自主交流。

五、巩固练习

1. 学生分组完成练习一第1至3题,通过独立思考和小组讨论强化理解。

2. 对比不同情况下数值的计算,让学生思考并分析每个题目的解法,鼓励他们动手画出线段图以帮助理解。

3. 进行拓展练习:

- 例:购买股票的增值百分比

- 比较不同车型的行驶时间,讨论速度的百分比差异。

六、全课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掌握了如何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以及在计算中应该注意的不同单位和基准的影响。每位同学在课堂上的表现如何?相互间有什么收获?

七、布置作业

1. 完成课内作业,补充习题第1页。

2. 继续实践求解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巩固知识应用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