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示例:三位数的表示与应用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示例:三位数的表示与应用(3篇)

时间:2024-12-13 教案 版权反馈
【摘要】:本文提供了一份详细的教案,旨在帮助小学二年级学生掌握三位数的数法,通过丰富的教学活动和多样的练习,提高学生的数学理解和应用能力。
第1篇: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示例:三位数的表示与应用
拓展

教案:三位数的数法

教学要求

1. 让学生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初步理解相邻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

2. 利用计数器掌握三位数的数法,加深对“十进关系”的理解。

3. 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4. 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

- 学生能够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

- 正确地数三位数。

教学难点

- 理解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

教学用具

- 多媒体课件、计数器、一、十、百、千的挂图、每位学生一个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 观察下面的数是如何数的:

- (1)71、72、73、74、75、76、……(一个一个地数)

- (2)49、59、69、79、89、99、……(十个十个地数)

讨论:第(1)小题是一个一个地数,而第(2)小题是十个十个地数。

2. 提问:99是几位数?再添一个是什么?

二、揭示课题

- 提问:100是几位数?100以后的三位数该怎样数呢?

- 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三位数的数法”。

三、教学新课

1. 教学例1

- 识别计数法:

- 教学“一一个地数,10个一是十”。展示正方体并提问小方块的数量,学生数数至10,并归纳:10个小方格构成一条。

- 引导学生理解“十”的含义,讨论“十里面有几个一”。

- 推导十进关系:

- 教学“十个十是一百”。通过屏幕动态演示学生一十一十地数,当学生数到九十时提问“几个十了?”并继续引导发现相邻的数是“百”。

- 扩展到千:

- 教学“一百一百地数,10个一百是一千”。学生尝试往后数,探讨数值的变化,直至理解10个一百形成一个千。使用多媒体再次强调这一点。

- 理解相邻和关系:

- 明确“百”和“千”是相邻计数单位,进一步讨论“十”和“一”的关系。

- 引导学生总结:相邻计数单位间的关系是十进关系。

2. 教学例2

- 计数器入门:

- 观察计数器,找到各个数位并讲解其作用。

- 实例讲解:

- 演示如何通过拨珠数数,重点从一百九十九到二百的拨珠过程,讨论数位变化。

3. 提出问题,激发思考:

- 将学生分组讨论,质疑本节课内容,整理出各自的疑问以便解决。

四、巩固练习

1. 进行教材第22页例2及后续习题的练习,鼓励学生边做边讲,提升学习兴趣。

2. 完成练习六第1题,巩固所学内容。

五、课堂小结

- 提问:

1. 本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

2. 你在本节课中学到了什么?

六、布置作业

1. 完成以下填空和数数题:

- 10个一是( ),10个十是( ),10个一百是( ),10个一千是( )。

- 六百九十九前面一个数是( ),后面一个数是( )。和八百相邻的两个数是()和()。

2. 从六百七十八数到八百一十,进行相关数的练习。

七、思考练习

- 有30个桃,少拿出几个后,正好平均分给7个同学?引导学生思考并推理。

第2篇: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示例:三位数的表示与应用
拓展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三位数的数法》。

教学目标:本课的目标是帮助学生认识新的计数单位——百和千,并初步理解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通过使用计数器,让学生熟练掌握三位数的数法,并在数数的过程中加深对“十进关系”的理解。

教具准备:按照教材第29页的示例,自制方块图和计数器,用于课堂教学。

教学过程:

1. 复习环节:

- 先请学生观察下面两组数,并讨论数数的方式,同时接着数出后面的五个数。

1. 73, 74, 75, 76, __, __, __, __, __

2. 19, 29, 39, 49, __, __, __, __, __

- 提问:“99是几位数?再加一个数字后变成几位数呢?”

2. 导入新课:

- 提出问题:“我们该如何数一百以后的三位数?”引入课题:三位数的数法。

3. 新课教学:

- 教学示例1:

- 教师出示小木块,带领学生一个一个地进行数数。

- 当数到10的时候,提问:“十里面有多少个一?”并讨论如何将十个木块换成一根木条。

- 引导学生通过数木条理解十和一之间的关系,以及一百里面的十的数量。

- 通过层层展示木块,帮助学生理解百与千的计数单位,并在板上记录这部分的结构。

- 提问“十和一,百和十之间有什么关系?” 引导学生总结出十进关系,并在板书上标记出相邻的计数单位。

- 教学示例2:

- 校内出示计数器,明确数位名称,特别是千位的识别。

- 从一百开始,逐渐数到一百二十,通过拨珠演示每个数位上的变化。

- 重复这样的过程,直到二百零六,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拨珠和数数。

- 在数数的过程中,让学生理解数字变化的原理,特别是当个位数达到十时如何进位。

4. 巩固练习:

- 学生在课本第30页“做一做”中完成练习与讨论,老师通过提问辅助学生理解相邻数之间的关系。

- 组织数数接力竞赛,让学生按横排数数,每个学生需接着前一个数拨计数器,督促他们发现并纠正错误。

- 强调努力掌握三位数的结构及相邻关系,特别是与四百、九百等数字的关系。

5. 作业:

- 学生完成练习八中的第一题,要求进行口头练习,巩固课堂所学内容。

通过以上教学活动,学生将能够准确理解和应用三位数的数法,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数感。

第3篇: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示例:三位数的表示与应用
拓展

教学内容

三位数的数法

教学目标

1. 认识新的计数单位“百”和“千”,并理解它们的意义;

2. 理解相邻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

3. 运用计数器掌握三位数的数法,加深学生对十进关系的认识。

教学重点

- 理解百和千的含义及其与十的关系。

教学难点

- 运用计数器掌握三位数的数法,以及数数过程中对“十进关系”的深入理解。

教学过程

一、 复习环节

1. 提问:什么是最大的一位数?如果加上1,这个数会变成几位数?

2. 组织全体学生按照10、20、30……的顺序一起数到90,然后再继续数91、92、93……直到99。请学生回顾:加上1后,这样的数变为多少位数?

3. 教师提问:接下来,如何数一百以后的三位数?

二、新授内容

板书课题:三位数的数法

1. 教学实例1

- 教师出示小木块,逐个数数,从1数到10,板书“10个一是十”。提问:在十里面有几个一?

- 出示十个木块,借助实物或图片,从10数到100,提问:在一百里面有几个一?有几个十?

- 板书“10个十是一百”。

- 然后,教师将10个小木条替换为一个由100个小木块组成的一层木块,解释数大数时可以以百为单位进行。询问:九百里面有多少个一百?再加上一个一百,结果是多少?

- 板书“10个一百是一千”。

- 所有学生齐读教师的板书内容。说明百和千是新的计数单位,它们是相邻的两个单位。可以板书“相邻”。

- 学生观察课本例子1的插图,齐读结论,并回答问题:

- 十里面有几个一?十和一之间有什么联系?

- 一百里面有几个十?百和十之间有什么关系?

- 千与百之间是否存在十进关系?为什么?

- 板书“一—十—百—千”,同时标注每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

2. 总结:强调每两个相邻计数单位之间都是十进关系。

3. 教学实例2

- 利用计数器帮助学生学习数数。

- 出示计数器,让学生说出每个档位所代表的数位名称。特别注意千位位置,并与其相邻的数位相对应。让学生定位千位的位置。

- 教师在个位上拨动珠子,让学生回答表示的数值。

- 教师利用计数器进行数数,从一百开始,逐步口述一百零一、一百零二……直到一百零九。同时提问:“个位再加一个珠子,个位上又会有几个一?10个一又是多少?接下来应该怎么拨珠子?”引导学生观察各个数位的变化。

- 教师再让学生尝试拨动计数器,拨出一百九十八,逐步数到一百九十九。此时提问:“个位上再加一个珠子,九十九后面接下来是多少?又该如何拨动珠子?”

- 继续数到二百零六。教师可进一步问:“一百九十九加一是二百,二百九十九加一会是几百呢?三百九十九加一又是多少?继续这样观察,九百九十九加一又会是什么?”

4. 总结:强调学生需掌握计数单位及其间的十进关系,根据需要可灵活使用不同的计数单位进行数数。

三、 巩固练习

- 学生完成课本第30页的“做一做”习题,在计数器上边拨珠边数数。教师巡视课堂并进行适时的纠正和指导。

通过这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学生应能有效掌握三位数的数法,并增强对十进制的理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