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三年级下册数学《乘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
教学目标
1. 初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术语表达数量关系的能力,增强逻辑思维能力。
2. 引导学生通过数量关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应用数学的意识。
3. 鼓励学生探索知识之间的关系,激发学习兴趣,促进自主学习精神的养成,进一步发展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丰富的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数量关系,并能熟练运用相关术语表达这些关系,解决乘法应用题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所学术语和数量关系,特别是在新问题情境中的灵活应用。
教学步骤
一、课堂导入
以口算热身活动开场:
- 进行简单的口算训练:
- 30 × 40 =
- 6 × 40 =
- 200 × 20 =
- 80 × 50 =
- 12 × 8 =
- 32 × 20 =
- 150 × 4 =
- 240 ÷ 2 =
二、探究新知
1. 导入主题
引导学生讨论生活中的数量关系,明确今天的学习主题:乘法应用题和数量关系。
2. 教学示例1:单价与总价的关系
- 示例:
- 铅笔每枝5角,买3枝用多少钱?
- 5 × 3 = 15(角),即1元5角。
- 篮球每个70元,买2个需要多少钱?
- 70 × 2 = 140(元)。
- 鱼每千克9元,买4千克需要多少钱?
- 9 × 4 = 36(元)。
- 分析:引导学生认识到单价、数量和总价分别代表什么,强调公式:单价 × 数量 = 总价。
- 反馈练习:
① 口答每个术语及其对应的定义。
② 请学生举出生活中类同的应用问题。
3. 教学示例2:单产量与总产量的关系
- 示例:
- 每棵苹果树平均收25千克苹果,3棵树共收多少?
- 25 × 3 = 75(千克)。
- 每畦菜园产菠菜150千克,4畦共产多少?
- 150 × 4 = 600(千克)。
- 分析讨论:帮助学生明确单产量、数量和总产量的定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 反馈练习:
① 讨论并回答每个术语意义。
② 举出符合此关系的生活实例。
三、课堂小结
通过提问总结本节课学习的两种数量关系,强调它们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随堂练习
1. 填空题:
- ( )×( )=总价
- 单产量×数量=( )
2. 判断题:
- (1)应通过单价和数量计算总价是对的。( )
- (2)种地的亩数与总产量之间的关系是求数量的问题。( )
五、布置作业
1. 请学生自行编制一道已知单价和数量求总价的应用题。
2. 请编制一道已知单产量和数量求总产量的应用题。
结语
通过本次课程,期望学生不仅能掌握乘法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还能在生活中发现并运用这些数学知识,提升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实际应用能力。在今后的学习中,希望学生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主动观察和思考,持续培养数学思维。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册第25-26页。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掌握求总价和总产量的数量关系。
2. 能够熟练运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3. 通过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通过归纳法帮助学生发现数量关系,培养观察、比较、抽象和概括的能力。
教具准备:投影仪、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明确学习目标
1. 开展“售货员”角色扮演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乘法应用题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2. 教师总结:通过游戏,我们了解到乘法应用题与生活息息相关。今天我们要探讨同类型乘法应用题之间的联系,并设定学习任务(口头展示具体任务)。
评析:通过角色扮演使学生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增强学习动机,并为课堂学习提供明确目标。
二、导学达标
1. 教学求总价数量关系:
(1) 展示示例1。
例1. 解答以下问题(投影展示相关图示):
- 铅笔每支8分,买3支的费用?
- 篮球每个70元,买2个需多少?
- 鱼每千克9元,购买4千克得花多少钱?
(请学生先尝试独立解答)
(2) 进行讨论(四人小组)。
- 例1的三道题涉及哪个方面?
- 这些题目的已知条件有什么共同点?
- 这些题目的求解问题有什么相似之处?
(3) 理清单价、数量、总价的定义。
通过学生的讨论,教师进一步说明:单价是商品的单个费用,数量是货物的件数或重量,总价是购买所花费的金额(板书“单价”、“数量”、“总价”)。请同学们再举例说明生活中的这些概念。
(4) 引导总结数量关系。
请学生根据例1的解题过程,归纳出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关系。教师板书总结公式。
(5) 教材重点勾画。
(6) 实践练习:
- 指出例1中每一题的单价、数量和总价。
- 想出生活中类似例1的求总价应用题。
评析:通过观察、讨论和总结,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并收获成功的快乐。
2. 自学求总产量数量关系:
(1) 从求总价的模式出发,自学例2(投影展示思考题)。
例2. 解答以下问题(投影展示相关图示):
- 每棵苹果树平均收获25千克,3棵树收获多少?
- 每畦菜园产菜150千克,4畦的总产量是多少?
思考题(小组讨论):
- 两道题内容有什么相似之处,条件和问题有何共性?
- 定义单产量、数量、总产量?
- 如何根据单产量和数量计算总产量?
(2) 检查自学效果(投影展示检测题)。
- 例2的两题都属于求 的应用题。
- 每棵树的单产量和每畦的产量,数量分别为 ,总产量应该是 。
- 写出总产量的数量关系。
- 指出例2中的单产量、数量和总产量。
- 举出生活中类似例2的求总产量应用题。
评析:让学生自主学习并提出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与积极性,使其体验主动获取知识的乐趣。
3. 小结:
总结求总价和总产量的数量关系,明确单价与数量的乘法计算就能得出总价,单产量与数量的乘法计算能得出总产量。
三、达标测评
1. 将题目中的已知条件与数量名称相连接:
- 皮球每个35元,买4个,要花多少钱?
- 每只母鸡平均每月下蛋20个,5只鸡每月共下多少蛋?
2. 说出数量关系并解答:
- 学校买了4个排球,每个23元,总共多少钱?
- 畜牧场一头奶牛每天产奶15千克,20头的总产量?
3. 编写已知单价和数量求总价的应用题。
4. 编写以单产量和数量求总产量的应用题。
5. 将以下应用题补充完整并解答:
- 葡萄园每畦产葡萄200克,3畦能产多少?
- 每双童袜2元,共买了多少双?
6. 一家水果店运来150千克苹果,平均分在6个筐,每千克苹果2元。每筐苹果的总价是多少?
评析:测评题目设计合理,涵盖基础知识与能力考察,1、2题检验课堂掌握情况,3、4题考察学生的选材与组装能力,5题要求具备跨界思维,6题则鼓励多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创造性思维。
四、全课总结(略)。
教案: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乘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理解和掌握乘法应用题中常见的数量关系,以及用数学术语表达这些关系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案例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抽象思维水平。
3. 情感与态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积极解决实际问题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
- 掌握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以及用数学方法表达这种关系。
三、教学难点
- 如何准确用数学术语表达常见的数量关系。
四、教学关键
- 理解“单价”、“数量”、“总价”及其之间的关系。
五、教学过程
1. 课堂导入
- 引导谈话: 向学生提问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与数量相关的情境,比如购物、农作物的收成等,让学生意识到这些问题都与数学有着密切的关系。
2. 新课讲解
- 课题揭示:乘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
- 教学例1:
1. 出示例1的三道题,通过幻灯片展示每道题的图示。
2. 学生默读题目,思考已知条件与要求。
3. 进行独立解答,随后集体讨论解答方法,并在黑板上记录算式。
- 例如:铅笔的总花费计算:8×3=24(分)=2角4分
4.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总结出每道题的共性:
- 讨论单价、数量和总价的定义,明确每个术语的意义及如何运用。
- 总结公式:单价×数量=总价。
- 巩固练习:
- 完成教科书第25页的“做一做”,学生口述,并表达已知条件及求解内容。
3. 实际应用
- 教学例2:
- 出示有关农作物产量的题目,说明如何通过合理的计算求出总产量。
1. 学生独立解答,分享解答思路。
2. 总结出单产量、数量与总产量的公式:单产量×数量=总产量。
4. 综合练习
- 要求学生从课本中选择题目,判断各种数量关系,并进行互动讨论。
1. 比如“每个保温瓶20元,买3个用:” 让学生找出每个数值的含义。
5. 作业布置
- 学生完成练习六的第1-4题及第5-9题的相关问题,老师提供指导和支持。
6. 课堂总结
- 强调“单价×数量=总价”、 “单产量×数量=总产量”、 “速度×时间=路程”、 “工效×时间=工作总量”等公式的重要性,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六、反思与改进
- 通过观察学生的解题过程与讨论,评估教学效果,调整随后的教学方法,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鼓励学生在课堂外寻找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实际问题,以提升数学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