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标题:深度探索小括号: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过河》教案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P19-P21页。
教学目标:
1. 通过“过河”的情景,构建学生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小括号的作用,并能够正确计算含有小括号的算式。
3. 培养学生按运算顺序进行计算的习惯。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和运用小括号,掌握其在混合运算中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探索小括号的应用及其过程。
教学过程:
一、课前复习
教师表示在新课开始之前,先来一段复习。
通过课件展示复习题:
1. 比一比,看谁的眼力好,找出运算顺序。
- 30 + 8 × 4
- 5 × 2 + 3
- 80 - 64 ÷ 8
- 29 + 24 ÷ 4
2. 将两个算式合并为一个算式。
- 5 × 3 = 15
- 81 ÷ 9 = 9
- 16 + 12 = 28
- 25 + 15 = 40
- 9 - 9 = 0
- 28 ÷ 7 = 4
(通过复习为新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 谈话导入:小淘气是一位热爱观察并会发现问题的孩子,他易于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今天他想和大家来一场挑战,大家愿意和他一起参与吗?
(利用谈话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
2. 观察情境图:利用课件展示“过河”的情景图,引导学生认真观察。
- 提问:图中有什么信息?我们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 学生积极参与回答:河岸上有29名男生和25名女生,他们现在希望渡过河,每只船能够载9人,我们需要多少只船?
(通过打造生动的过河情境,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关联。)
3. 独立尝试与合作解决问题:
-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帮助小朋友们解决问题。首先估计需要几只船,分享方法。
- 学生作出不同的估算,如有的同学认为需要7只船,而另一些同学则估计6只船。
4. 正式列式计算:
- 教师询问:最终我们需要多少只船?请大家列式解答。
- 学生回答:29 + 25 = 54(人),54 ÷ 9 = 6(只)。
- 教师引导学生:第一步先算什么?
- 学生答:总人数后再除以每只船的载客量。
5. 引入小括号:
- 教师提问:谁能将这些步骤整合成一个算式?
- 学生试图列式为29 + 25 ÷ 9。
- 教师提问:这样列式合理吗?引发学生讨论,最终得出小括号的重要性。
- 教师总结:为了符合题意,计算时需要优先加上符号,表示我们应该先算全班总人数。
- 学生们分组合作,尝试将之改为(29 + 25) ÷ 9。通过观察两者的共有之处与不同之处,巩固小括号在算式中的作用。
6. 实际应用小括号:
-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后续步骤,计算出需要租6只船,并总结小括号的作用:
- 小括号能够改变运算顺序,算式中有小括号的部分应优先计算。
- 学生齐读编写的儿歌,以帮助记忆小括号的运用原则。
- 小括号,本领大,算式有你就变化;
- 改变顺序少不了,先算括号要记牢。
三、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 学生进行自主思考,解决算式,比如比较以下算式的不同之处及运算顺序:
- 18 - 9 × 2
- (18 - 9) × 2
2. 比赛谁算得对又快:
- 学生独立解决如5 × (36 - 29)、(83 - 35) ÷ 8、94 - (25 + 19)等算式。
3. 案例分析:
- 教师提出情景:如果每桶方便面4元,每袋大米64元,妈妈带了100元钱,剩下的钱能买几桶方便面?学生独立完成计算。
四、课堂总结
教师询问: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学生分享了他们在运算顺序、小括号使用等方面的新认识和体会。
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鼓励他们在以后的学习中继续探索与实践。
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过河》教案
教学目标:
1. 理解小括号在运算中的作用,能够准确计算包含小括号的算式。
2. 在实际情境中识别问题,锻炼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合作与交流的技能。
3. 培养学生依据运算顺序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深入理解小括号的含义与使用,探索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重要性。
---
一、激情导入
开场,教师问道:“同学们,你们喜欢春游吗?今天我们将进行一场春游的数学探险!导游阿姨想考验大家的数学能力,准备好迎接挑战了吗?”
1. 眼力大比拼:老师展示几个算式,询问同学们看谁的眼力好:
- 30 + 8 × 4
- 5 × 2 + 3
- 80 - 60 + 8
- 5 × 9 - 5
- 25 - 7 × 3
- 35 ÷ 7 - 5
- 64 - 24 ÷ 6
- 3 + 4 - 5
2. 算式合并:
- 通过例题:7 × 6 = 42,60 - 42 = 18,6 ÷ 2 = 3,18 - 3 = 15,鼓励学生将多个算式合并为一个,锻炼逻辑思维。
---
二、新授内容
(一) 情境创设,问题启发
教师引领学生到达“河边”,齐读课题,通过观察河边的图画,提问:“你们从图中可以获取哪些数学信息?”
1. 学生自由讨论,分享从图中获得的相关信息和问题。
2. 教师总结:“河岸上有男生29人,女生25人,他们想要过河,每条船限载9人,我们需要计算出至少需要几条船?”
(二) 问题解决,知识探究
1. 学生尝试独立解决问题,并将算式记录在练习本上。展示不同的解决方法:
- A: 29 + 25 = 54(人),54 ÷ 9 = 6(只)
- B: 29 + 25 ÷ 9
- C: (29 + 25) ÷ 9
- D: 29 ÷ 9 + 25 ÷ 9
2. 小组合作:
-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各自的算式及其正确性,分享和辩论各自的计算理由。
3. 问题探讨:
- 提问“29 + 25 ÷ 9”这种列式是否正确,引导学生讨论小括号的必要性。
4. 引入小括号:
- 介绍小括号的概念及其在算式中的使用方法,展示带小括号的算式 (29 + 25) ÷ 9,并让学生朗读。
5. 教师总结:
- 强调小括号的作用和优先计算顺序,指导学生在书上进行相关的脱式计算并进行讲解练习。
---
三、巩固练习
同学们通过努力成功过了河,导游阿姨接着提出了新挑战:
1. 再次比拼:确定运算顺序。
- 例:30 + 8 × 4, (30 + 8) × 4, 5 × 2 + 3, 5 × (2 + 3)。
2. 准确判断:
- 探讨含括号的算式,如 (10 + 3) × 5 与 10 + 3 × 5 的计算方式,强调运算顺序的重要性。
3. 快速计算:
- 进行算式练习,包括 5 × (36 - 29),(83 - 35) ÷ 8,94 - (25 + 19)。
4. 实践应用:
- 完成练习册第2题,巩固所学知识。
---
四、归纳总结
“同学们,今天的学习有什么收获呢?”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数学来源于生活,日常中处处蕴涵着数学知识,鼓励大家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将所学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