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课题:十几减9
教学内容:
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能够初步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
2. 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与难点:
通过实际操作理解计算原理,掌握“破+法”和“连减法”,学会使用“想加算减法”,体会算法的多样性。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 进行口算训练,教师提问:9+3、9+7、9+4、9+6、9+9、9+2、9+5及9+8的结果。
2. 在黑板上展示一些加法算式,教师引导学生填空:9+( )=12,9+( )=13,9+( )=14,9+( )=15,9+( )=16,9+( )=17。
二、探究交流,展示汇报
1. 出示教科书P10的图片,教师提问:这幅图在表达什么?(如:有15个气球,买了9个,还剩几个?)
学生分组讨论,积极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鼓励大家分享不同的解题思路,最终书写:15-9=。
提问道:如果没有图形,我们如何计算15减9呢?引导学生启发思考,联系已学方法进行解答。
[鼓励学生用学具或直观图形帮助理解算理。]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可能的解法包括:
(1)利用1加6,得到15,因而15减9等于6;即想加算减法。
(2)把15分成9和6,得知15减9等于6;即连减法。
(3)10减9得1,再加5得6;即破+法。
(4)15减去5得10,再减4得6;即连减法。
教师对学生的各种解法及时给予表扬,激励他们多思考、多尝试。
[进一步引导:这些方法各有各的优点,你认为哪一种方法最快最简便呢?同学们总结认为想加算减法较为高效,教师在黑板上写下结果“6”。]
2. 进行互动活动,学生玩套圈游戏,投了14个圈,有9个圈没套中,提问:
(1)求套中了几个,如何列式?(学生回答后,教师在黑板上记录:14-9=)
(2)问:实际结果是多少?如何得出?教师最终书写得数“5”。
3. 小结环节: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什么内容?(十几减9)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题并强调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三、检测与反馈
1. 学生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1题,教师指导他们用小棒进行操作,边操作边说出思考过程,并在方框内填写结果。
2. 学生独立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2题,之后进行集体订正。
3. 学生独立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3题,任意选取几题让学生分享喜欢的计算方法。
四、课堂练习
1. 学生完成教科书P11练习二第1、2题。
2. 布置家庭作业。
板书设计:
十几减9
15-9=
10-9=1
9+6=15
1+5=6
15-9=6
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学生前期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基础上展开,通过情景引入,促进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并探索解决方案。通过直观的方式让学生理解十几减9的不同计算方法,帮助他们在比较中认识到想加算减法的有效性,为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在课堂上,教师及时鼓励和表扬,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思考,同时也为他们提供了多样化的解题思路。
标题: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案
教学课题:十几减9的练习课
教学内容:十几减9的练习课
教学目标:
通过对十几减9的练习,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20以内退位减9的口算方法,同时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以及解题思维。
重点难点:
熟练掌握与理解“想加算减法”的概念,提高运算的效率和准确性。
教学准备:
准备多媒体课件、数字卡片和练习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导入新课
1. 在黑板上呈现几组加法和减法的算式:
- 9 + ( ) = 15
- 9 + ( ) = 18
- 15 - 9 = ( )
- 18 - 9 = ( )
- 9 + ( ) = 14
- 9 + ( ) = 17
- 14 - 9 = ( )
- 17 - 9 = ( )
2. 让学生观察并讨论上下两行算式之间的关系,鼓励学生通过口头表达相互关联的逻辑。
二、课堂练习
1. 完成P11页练习一的第4题。
- (1) 出示练习题,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 (2) 学生独立口算,随后将答案与同学进行对照。
- (3) 教师随机选择一道题目,请学生分享其思考过程和解题策略。
2. 完成P11页练习一的第3题。
- 教师在黑板上书写数字:10、14、13、17等,然后利用9的卡片在黑板上进行操作。
- 这个环节不仅可以让学生参与计算,还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通过数字卡片展示结果,提高课堂的互动性。
3. 完成P12页练习一的第6题。
- (1) 出示题目,指导学生通过口头叙述来理解画面内容。
- (2) 提问以引导学生思考:此题表示的条件是什么?最终需要求解的目标是什么?
- 学生组合观察后报告结果,例如:“第一组植树8棵,第二组植树9棵,两组一共植树多少棵?”
- (3) 学生列式,教师帮助复述口算过程。
- (4) 邀请学生根据加法算式,尝试编写出相应的减法算式及其含义。
4. 完成P12页练习一的第8题。
- (1) 学生独立理解题目,描述画面内容。
- (2) 鼓励学生根据画面内容,提出不同的问题。
- (3) 允许学生自主选择题目并独立完成。
三、课堂练习
1. 完成P11页练习二的第5题。
2. 完成P12页练习二的第7题。
- 学生在此环节独立作答,教师进行统一订正,确保每个学生理解题目要求。
四、布置作业
1. 完成练习二的第9题。
2. 完成第12页的思考题,巩固课堂内容。
教学反思:
本次课程通过有梯度的练习,使学生在实践中更深入理解和掌握了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通过“想加算减法”的应用,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有了明显提升,展示了良好的学习效果。后续教学中,可以进一步加强对学生思维过程的引导,鼓励他们自主探索和表达解题思路,培养他们更强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课题:十几减8的计算方法
教学内容:根据教材第13页的例2内容,以及练习三的第1、2题进行教学。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初步掌握十几减8的计算方法。
2. 通过实践练习,深入理解退位减法的思考过程和策略。
重点难点:
- 理解并掌握20以内退位减法中常用的“破十法”和“想加法算减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圆片及其他教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 进行口算练习,巩固加法基础。
- 8+3= 9+5= 7+6= 8+5=
- 7+4= 9+2= 9+8= 8+7=
2. 展示一些数学卡片,要求学生填空:
- 9+( )=16
- 8+( )=13
- 9+( )=15
- 8+( )=17
3. 讨论退位减法的具体想法:
- 如:12-9=3,问学生如何得到这个结果。
二、探究新知,展示交流
1. 引入例2,观察画面并理解问题:
- 图片展示12个风车,问题是:我们要购买8个风车,还剩几个?
2. 引导学生思考解决办法:
- 学生讨论各自的思维过程,合作解决问题,并尝试列出算式。
- 示例算式:12-8=4
3. 深入分析不同计算方法的优劣:
- 学生汇报并说明他们的计算过程。例如:
- 10-8=2, 8+4=12, 故:2+2=4, 从而得出12-8=4。
- 小结不同思维方法,强调“想加法算减法”的策略。
4. 结合补充练习,提高理解深度:
- 学生用圆片摆出8个红圆片和5个黄圆片,再用大圆圈圈住,理解这些图形的意义。
- 提问:此摆法代表什么?用相应的算式列出计算:13-8=5或13-5=8,并让学生分享思考过程。
三、检测与反馈
1. 完成P13页“做一做”的第一题,鼓励学生进行口算,集体订正并讨论思考过程。
2. 进行P15页第二题的练习,观察上下两行的关系以巩固“想加法算减法”的技巧。
3. 布置适量作业,以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
板书设计:
十几减8
12-8=
10-8=2
8+4=12
2+2=4
12-8=4
教学反思:
本节课基于学习十几减9的基础,进行十几减8的教学使得学习效果显著。通过图形化和实际操作,学生们不仅对退位减法有了更清晰的理解,也在思考方法上扩展了视野。尽管大部分学生能够顺利掌握方法,但也发现个别同学在计算速度和准确率上仍需加强,未来的教学中,我将更注重口算的训练,帮助他们在实践中提升。
教学课题:
十几减7、6
教学内容:
十几减7、6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熟练掌握十几减7、6的计算方法。
2、通过丰富的练习,帮助学生更深入理解退位减法的不同思考方式。
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观察数据的问题能力,启发他们根据已知条件直接推导出相关的加减法思考过程。
教学准备:
准备多媒体课件,以便生动展示相关数学概念和练习内容。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进行口算练习,快速计算下列题目:
11-8、14-9、13-8、15-9、11-9、17-9、12-8、16-8。
2、通过观察卡片,学生填写括号内的数字:
6+( )=12、8+( )=13、5+( )=11、7+( )=14、9+( )=16、6+( )=13。
3、展示一道例题,让学生说出12-8=4的思考过程,讨论他们的想法和步骤。
二、新授
1、出示例3,通过观察图画,理解其含义,让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所看到的内容。
2、展示鱼缸中的金鱼图片,请学生认真观察,数一数鱼缸里有多少条金鱼(13条)。接着,移动图像,将黑金鱼部分隐藏,让学生猜测水草后隐藏的红金鱼数量(需要小组讨论)。
3、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并列出算式。以13-7=6为例,让学生谈谈他们的思考过程:
- 10-7=3
- 7+6=13
- 3+3=6
可鼓励学生展示不同的思考方式及算式。
4、小结:在讨论中,学生运用了四种思考方式解决问题,这些方法都非常出色。
5、变换题意:若有13条金鱼,其中6条为黑金鱼,那么红金鱼的数量是多少?
6、请学生独立列出算式,并阐述自己的思考过程。比如,学生可以得出:13-6=7,思考过程可能为:10-6=4,4+3=7,或是7+6=13,13-7=6,13-6=7。
三、检测与反馈
1、学生完成P14页“做一做”第1题。
- 进行口算,全班统一订正,挑选部分题目,让学生分享各自的思考过程。
2、完成第2题。
- 通过观察,这一部分让学生体会“想加算减法”的便捷。同一条加法算式可以变化为两个不同的减法算式。
3、完成P14页“做一做”的第3题,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并完成,最终集体订正。在讨论中强调上下两个□之间的关系。
四、总结并布置作业
- 板书展示:
- 十几减7、6
- 13-7=6
- 13-6=7
- 10-7=3
- 7+6=13
- 10-6=4
- 3+3=6
- 13-7=6
- 4+3=7
- 还有不同的算式:
- 7+6=13
- 13-7=6
- 13-6=7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逐渐习惯于使用“想加算减法”进行口算,充分感受到这一方法的简洁和高效。 comparèixer 在许多方案对比中,他们也体会到了算法的多样性,以及灵活运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不仅增强了他们对减法的理解,也为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