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沪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小探究》
教学目标:
1. 理解计数的基本单位,掌握一到千的数的组成方式;
2. 能够清晰地表述数位的顺序及其含义;
3. 灵活运用多种工具如正方体积木、千数简图和人民币等表达不同的数字。
教具:
- 方块学具
- 课件展示器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 教师出示多媒体花图,提问:“这些花多美,如果想知道一共有多少朵,我们该怎么办?”
- 学生纷纷回答,教师进行总结:
- 一朵一朵地数用“.”表示
- 十朵十朵地数用“-”表示
- 一百朵一百朵地数用“□”表示
-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千数简图的知识。
2. 教师展示简单的千数简图(如“□□□”),提示学生阅读与书写数字的过程,进行校对。
3. 最后揭示课题:“数不仅可以用千数简图来表示,今天我们将继续探究如何表示千以内的数。”(板书:小探究)
二、探究过程
1. 认识十进制数位表
- 教师通过媒体演示,引导学生观看小丁丁的活动,轻声跟数。
- 提问:“从这个演示中,你们知道了什么?”根据学生回答总结出:
- 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百,十个百是千。
- 教师强调:“我们还可以通过正方体积木块来表示这些数字。”引导学生尝试用学具表示数字312。
2. 教师示范后,要求学生说出自己的思路如何选择适合的学具来表示这个数字,同时鼓励他们用其他未使用的学具改变312,并写出新的数字。
3. 展示学生的练习结果,并检讨:“哪个学具未用到?为什么?哪一位上没有单位?”最后明确(个位、十位)并提问:“还有哪些数位?请按照顺序说出来。”
4. 教师展示数位顺序表,鼓励学生提问,最终总结:“从左到右,数位的值变大,而千后还有更大的数,所以我们使用省略号表示。”
三、练习运用
1. 教师要求将引入题改为用正方体来表示,并让学生相互校验自己的答案。
2. 学生完成练习书3(1),先口头说出数字组成再进行书写。
3. 教师出示数字243,要求学生使用手中的学具或桌面材料表示这个数字并进行比较,同时引入人民币的表示法,讨论其准备方式。
4. 总结:“同一个数可以通过多种方法来表示。”并进行针对性练习,鼓励学生将302用正方体表示,230用人民币表示,501用千数简图表示。
四、综合运用
- 教师让学生按1到4号编写一题,考察其他同学,可以是数字的读写、分拆或组建等内容。
五、课堂小结
-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今天所学的内容,表达他们在数字表示与数位理解上的新掌握和提升。
通过这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学生不仅巩固了数学基础知识,还提升了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更好地理解了数字的多种表示方式。
二年级下册数学《小探究》教案
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运用十进制进行数学建模的能力,鼓励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模型表达数字,为他们构建一个适合的数世界。
2. 理解数位顺序表的概念,掌握千、百、十、个位的排列。
3. 通过小组合作和实践操作,提升学生的协作与交流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何用千数图的简图表示千及千以内的数。请大家回忆,这张图代表了哪个数?(出示图)它由多少个百、十和一组成呢?请大家一起回答:写作( ),读作( )。
2. 今天,我们将探索用其他数学模型来表示千以内的数。出示课题:小探究。
二、探究新知
1. 小组合作,动手操作
- 请同学们使用桌上的小正方体积木来建构千以内的数。
- 引导学生讨论,逐一数出10个小方块组成一条,表示十;十个十组成一板,表示一百;一百个一组成一大块,表示一千。多媒体演示这些概念,完成相应的表格。
- 讨论一块、一条、一板、一大块分别可以用什么表示,并将其填写到表格中,最终导出数位顺序表:千位、百位、十位、个位。
- 练习时间:同学们请看书后面的题目,独立完成后进行集体交流。
2. 用货币表示数(提前准备面值一百元、十元、一元的人民币)
- 请大家数一数自己手中的人民币总额。
- 各自分享你是怎么计算这个金额的,接着进行小组讨论,你们小组一共多少钱?分析一下它由几个百、多少十和几个一组成。
三、综合应用
1. 请同学们用你们喜欢的方法表达数字243。如何表示呢?大家可以分享自己的想法。多媒体演示展示不同的表达方式:
- 小胖:用货币来表达243。
- 小巧:用小正方体积木建构的块、条、板来表示243。
- 小亚:用千数图的简图来表示243。
2. 图文结合练习
- 阅读教材第三题,独立完成后与同学交流,分享自己的想法及解题思路。
- 游戏环节:同桌互动,轮流说出我摆的数或者我说的数,请对方来摆出对应的数字。
3. 读一读、画一画、说一说
- 学生分别选择一种方法表示数字,进行分享。
四、拓展提高
可以通过组合形成不同的三位数。请同学们比一比,赛一赛,看看你们能写出多少种组合方式。
举例:
- 9
- 400
- 30
- 8
- 70
- 500
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不仅增强了学生对数字的理解和表达,也提升了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小探究:数学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
1. 学生能够理解小数0.1与1之间的进率是10,掌握小数的基本概念。
2. 学生能表达1.1为1 + 0.1,即1 + 1/10,增强对小数运算的理解。
-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互动,加深学生对0.1、0.01和0.001之间进率的理解,强化学生对十进制的认识。
- 情感与态度:
鼓励学生在学习中积极探索,培养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
1. 数射线与小数:
- 引导学生将分数与小数进行关联。提问:“我们怎样用小数来表示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
- 示例:0.1、0.01和0.001都是相邻的小数计数单位,并强调这三个单位之间的进率为10。
> 通过直接讲解与提问,帮助学生初步掌握小数的基本构成。
二、中心阶段
1. 展示并讨论:
- 利用P18的数射线图进行展示:
- 问题1:向学生提问“10个0.1是多少?”
- 学生讨论后总结出“10个0.1就是‘零点拾’,也等于1。”
- 理由:0.1是1/10,10个1/10相加得到10/10,即1。
2. 深入理解:
- 继续讨论下一个问题,利用P18图2:
- 问题2:“如果有11个0.1呢?”
- 学生通过讨论得出结论:11个0.1是10个0.1加上1个0.1,即1.1。
3. 引导总结:
- 利用P18图3引导学生总结,通过观察图形,结合同桌讨论,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使他们能够自主得出结论。
三、练习阶段
1. 巩固知识:
- 安排“P18试一试”练习,帮助学生通过实际练习加深对小数运算的理解,同时关注学习困难的学生,给予必要的辅助和鼓励。
四、总结
- 课堂回顾:
- 问学生:“今天我们主要学习了哪些内容?”
- 引导学生复述小数的进率,加深记忆。
小结
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在理解小数的构成及其间的进率方面得到了有效的锻炼,培养了自主探究的能力,为后续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