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24小时计时法》教学方案第三篇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24小时计时法》教学方案第三篇(3篇)

时间:2024-12-13 教案 版权反馈
【摘要】:本文介绍了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24时计时法》的教案,重点讲解如何有效教授学生理解和运用24小时计时法的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的时间意识。
第1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24小时计时法》教学方案第三篇
拓展

新文章标题:三年级数学课程探索:24小时计时法的教学教案

教学内容:

本课程基于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52页,深入探讨24小时计时法的应用与理解。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在学生已经理解年月日的基础上,通过学习24小时计时法,使学生能够使用这一方法准确表示时间。同时,培养学生迁移知识的能力,鼓励他们在不同情境中思考和发现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及实际应用,帮助学生结合生活中常见的情景更好地认识和理解24小时计时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时间的重要性,增强珍惜时间的意识,培养良好的时间观念。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24小时计时法的基本概念与应用。

教学难点:

理解24小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之间的转换关系。

教学突破:

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并结合实际生活案例,以加深学生对24小时计时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准备:

准备钟面模型、信息卡片以及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 教师展示一张有趣的图片,介绍这位“老朋友”。

2. 讲述猪八戒收到请柬的故事,强调请柬上写定的时间,却在晚会开始时才打开大门,引发学生对时间的思考。

3. 向学生提问:请柬上的时间是什么?如何修改?强调早晚的7时有何不同。

4. 学生回答后,从时间开始的定义引入,借用春节晚会倒计时的场景,引导学生理解一天从夜里12时开始。

5. 通过活动钟表,帮助学生理解一天中普通计时法的运作。

二、引导探究,共同感悟24小时计时法:

1. 教师记录并展示不同时间的称谓,帮助学生辨识普通计时法的复杂性。

2. 讨论如何简化时间的表达方式,逐步引出24小时计时法的概念。

3. 强调夜里12时为0时,之后的时间持续增加,展示到24时结束的一天。

4. 通过动作表达帮助学生记忆并参与学习,让课堂气氛活跃。

三、深化认识,总结计时法的互化:

1. 引导学生总结普通计时法与24小时计时法的转换规则,鼓励举例说明。

2. 通过互动练习加深理解,学生可以共同分享自己见过的24小时计时法实例。

四、精心练习,巩固提高:

进行针对性的练习,帮助学生熟练掌握24小时计时法的使用。

五、拓展延伸:

1. 介绍古代的计时法,帮助学生认识时间的演变与人类文明的进步。

2. 鼓励学生思考未来的计时法,激发他们的创造力与想象力,强调珍惜时间的意义,以便在未来能够更好地实现梦想。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掌握24小时计时法,还能在日常生活中灵活应用这一知识,增强对时间的价值认知,培养良好的习惯。

第2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24小时计时法》教学方案第三篇
拓展

教学设计: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24时计时法》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 理解24时记时法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与应用。

- 掌握24时记时法的读法与写法,能够熟练使用该方法来表示时间。

过程与方法:

- 培养学生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灵活使用24时计时法的能力,加强对时间的计算与理解。

- 学会计算一日之内经过的时间,准确区分“时间”与“时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使其意识到准确记录和表达时间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

- 学生能够熟练使用24时记时法进行时间的表示。

三、教学难点

- 正确区分时间与时刻,并能进行一日内经过时间的计算。

四、教学过程

1. 生活导入

教师通过短小的故事引入,新同学们来到班级,存在“早上8时”和“晚上8时”的时刻混淆的情况。借此情景,引导学生讨论如何记录和表达时间,通过提问让学生思考并激发兴趣,导入24时记时法。

2. 探究新知

(1)质疑与学习24时记时法

教师详细讲解24时记时法的重要性,结合日常生活场景,引导学生思考不同时间的表示方式。通过观察钟面,复习钟表的基本知识,体验12时与24时的转换。

(2)体验并感受24小时的循环

通过模拟一天的时间流逝,展示从0时到24时的变化,鼓励学生在学具钟上亲自操作,提高他们动手能力,确保理解每个时刻的表示方法。

(3)练习计算时刻

师生互动,积极参与到时刻转换的练习中,通过口答的方式进行巩固。讲解“上午”、“下午”、“晚上”等词语的使用规律,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计时法。

3. 例题讲解

通过具体的例题,让学生参与到实际的营业时间计算中,明确24时计时法的优势,从而在实际应用中加深印象。

4. 巩固练习

变换练习形式,通过口答、判断题、小组讨论等多种方式进行知识的巩固。逐步从简单到复杂,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五、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内容,鼓励他们分享学习感受和收获,同时指出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的异同,帮助他们建立更深刻的时间意识。

六、作业布置

作业内容:

1. 用24时计时法表示以下的时刻:

- 下午3时

- 上午10时

- 晚上9时

- 下午6时

- 晚上10时

- 下午2时

2. 用普通计时法表示以下的时刻:

- 6时

- 12时

- 5时30分

- 24时

- 16时

- 18时45分

教后反思

在教学中发现部分学生在区分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时仍有困难,后续要加强这部分知识的巩固练习,并结合生活实例,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与应用能力。

第3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24小时计时法》教学方案第三篇
拓展

24时计时法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本课将基于《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52、53页的具体内容,以及与此相关的练习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24时计时法。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24时计时法的意义,并能用24时计时法表示具体的时刻。

2. 学会在普通计时法(12小时制)和24时计时法之间进行正确的互换。

3. 能够计算经过的时间,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

4. 鼓励学生珍惜时间,合理规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教学重点:

区别并掌握24时计时法和普通计时法之间的转换。

教学难点:

有效计算经过的时间并帮助学生理解时间差的概念。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具、学具钟、小黑板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 教师展示一个9时的钟面:

- 提问:这是几时?这个时刻您猜老师正在做什么呢?

- (学生各抒己见,可能的答案包括上课、批改作业等。)

- 教师引导:

- 不同的猜测可能是因为同学们对“上午9时”和“晚上9时”的理解不同。问:一天中有几个9时?我们如何更明确地表示这两个时刻呢?

- 教师简要介绍,上午和晚上可以通过添加时段词语来区分。

- 板书课题:24时计时法

- 引出新知识:为了更清晰地记录时间,广播、电视及交通等行业普遍采用24时计时法。

二、质疑探究、学习24时计时法

- 激发学生的思考:

- 询问学生想了解什么,鼓励学生提问关于24时计时法的内容。

1. 体验24小时的概念:

- 教师引导讨论一天的起始和结束时间,回忆春节联欢晚会的12点钟声,强调一天的24小时从晚上12时(0时)开始,到第二天晚上12时(24时)结束。

2. 解析24时计时法的计时方式:

- 通过多媒体展示,不同时间的24时表示。例如,凌晨2:00表示为02:00,下午1:00表示为13:00,晚上9:00则为21:00。

3. 进行分类练习:

- 在小黑板上展示一组时间,要求学生进行分类,并比较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的异同点。

- 教师总结:相同点在于凌晨、上午和中午的小时数相同;不同点在于下午和晚上的小时数需要加12来转换。

4. 实际应用练习:

- 学生用24时计时法表示给定的时刻,同时将24时表示的时刻转换成普通计时法,熟悉两者之间的互换。

三、求经过的时间

- 通过示例计算经过的时间:

- 提出问题:“从上午8时到11时,经过了多少时间?”并进行多媒体演示,帮助学生理解时间计量。

四、口答练习

- 设计选择填空题:

- 小赵去看电影,从15时放到(17时)。

- 询问:从6时到12时经过了多少小时?

- 讨论展览馆开放时间的问题等,增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五、挑战题

- 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题目:

1. 小华到校与离校的时间计算。

2. 爸爸上班时长及下班时间的推算。

六、总结交流

- 回顾课堂内容:

- 提问学生今天学习了什么新知识,是否还有疑问。

- 强调时间的重要性,“过去的时间不可再现,要珍惜每分每秒,从小养成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努力成为社会人才。”

板书设计:

```

24时计时法

普通计时法: 上午9时 晚上9时

24时计时法: 9时 21时

```

通过以上的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系统地理解和应用24时计时法,从而有效提升他们的数学素养与时间观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