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笔有多长》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课教学内容为新课标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的《铅笔有多长》,主要参考教材P40、P41。
二、教学目标
1. 通过铅笔长度的测量活动,使学生了解1分米和1毫米的实际长度,进而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2. 学习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通过实际测量加深理解。
3. 利用“估一估”、“量一量”等活动,提升学生的估测能力。
三、教学重点
1. 实际感受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与其他单位的对比。
2. 理清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难点
1. 学生对1分米和1毫米长度的理解。
2. 精确估测实物的长度。
五、教学时间
本课时安排为1课时。
六、教学准备
- 教具:课件、米尺、1分硬币、长约10厘米的铅笔若干(按小组分发)。
- 学具:学生各自准备直尺、长约1分米和1毫米的物品。
七、教学过程
1. 导入环节
为引入本节课,首先通过一个谜语吸引学生的注意:“身穿花衣裳,个子细又长,写出漂亮字,需要它来帮忙。”学生们可以尽情猜测谜底。当学生们确认谜底为“铅笔”后,教师强调铅笔不仅可以用来写字,也能帮助我们学习数学。在这一环节中,教师邀请学生们用手势展示他们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尤其是1米和1厘米的长度。
2. 探索分米
- 估测:教师发放铅笔,首先请学生们估测铅笔的长度,并分享他们的估测方法。
- 实际测量:鼓励学生使用直尺测量铅笔的实际长度,并逐一汇报测量过程和结果,通过教师的引导让每位学生明白测量的重要性。
- 知识点讲解:通过互动与提问的方式,介绍10厘米=1分米的知识。用字母表示分米,并强调分米是比厘米大的单位。
- 身体体验:让学生用手势表示1分米的长度,通过身体感知1dm的概念。
- 寻找实物:要求学生在教室内寻找大约1分米长的物品,提升他们的观察力。
- 小组活动:学生在小组内探讨和测量,通过观察米尺,发现1米=10分米,进一步明确这些单位之间的关系。同时引导学生思考丢失的铅笔对资源的浪费,以此鼓励他们珍惜学习用具。
3. 自学毫米
- 学生再次使用分米的学习策略(估测、测量等)自学毫米的相关知识。在自学过程中,可以鼓励学生间互相帮助,遇到问题时请教老师。
- 汇报与质疑环节,教师通过课件分享内容,让学生了解到1厘米=10毫米,并加深记忆。
4. 尝试练习
- 游戏环节:学生用手势分别比出1米、1毫米、10厘米、1厘米、1分米、10毫米和10分米的长度,此活动既能增强他们对长度的感知,又能活跃课堂氛围。
- 课件展示:选择一些适当的单位填空题,和解决小猴一家身高对比的问题,以此检验学生对长度单位和实际应用能力的掌握。
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不仅能理解各长度单位的实际意义,还能通过玩中学、学中玩,提升他们的数学能力、测量技能及生活中实际应用的能力。
教学目标:
1. 通过实际测量活动,让学生掌握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并能够灵活运用。
2. 通过测量铅笔长度的实践,帮助学生理解1分米和1毫米的实际长度。
3. 通过“估一估、量一量”的活动,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增强他们的数学思维。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掌握各单位的实际应用。
教学过程:
一、创境激疑
1. 复习:同学们,回顾一下我们以前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
- 让学生回答:米(m)、厘米(cm)。
2. 用手比划:请大家用手比一比,1米和1厘米分别有多长?
3. 实际应用:请同学们完成下列填空,正确使用这些长度单位:
- 房子高约4( );
- 一支铅笔长18( );
- 米尺长100( );
- 课桌高约7( )。
二、互动解疑
1. 认识分米
- 讨论:大家能猜到课桌的高度大约是几分米吗?
- 板书:分米(dm)。
- 探究分米与厘米的关系:1分米等于10厘米(1dm=10cm)。
- 实际测量:找一条纸条,剪下1分米的长度,大家来尝试一下!
- 思考: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如小棒、光碟盒等。)
- 测量讨论:我们的直尺的长度约为几分米?(讨论得出约2分米。)
2. 米与分米之间的关系
- 请大家在米尺上找出几个1分米,并汇报,比如:0–10、10–20、40–50、90–100。
- 给出关系:在1米里面有10个1分米,1米=10分米。
- 进一步转化:1分米=10厘米,1米=100厘米,可以得出1米=10分米(1m=10dm)。
3. 认识毫米
- 先估算一下数学课本的长、宽、厚大约是多少厘米?
- 讲解:当测量不足1厘米时,可以使用更小的长度单位——毫米。
- 讨论毫米的知识:1厘米中包含10个1毫米,所以1厘米=10毫米(1cm=10mm)。
- 通过实践活动:估算一张IC卡和课堂练习本的尺寸,然后进行实际测量,来感受1毫米的长度。
4. 阶段性小结
- 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厘米”和“分米”这两个新的长度单位,现在我们已经认识了四个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和毫米。在测量物体长度时,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单位,同时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
- 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 1米=100厘米,1分米=100毫米,1米=1000毫米。
三、实践运用
1. 填一填
- 2dm=( )cm;
- 70mm=( )cm;
- 800cm=( )m;
- 6m=( )dm;
- 80cm=( )dm;
- 3m=( )cm。
2. 画线段
- 请根据以下要求画出相应的线段:
- 20mm;
- 3cm5mm;
- 2dm。
3. 填空练习
-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 练习本的长约( );
- 课桌宽约( );
- 一栋楼高( );
- 数学书厚5( );
- 小亮身高135( );
- 课桌高9( )。
四、总结评价
- 最后,请同学们一起来比划出我们所学过的长度单位,并讨论它们之间的转换关系。大家能否根据计算和实际测量,找到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呢?
教学内容与活动安排
一、教学目标
1. 认识和掌握长度单位:通过实际测量,让学生认识1分米和1毫米的真实长度,掌握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能够进行简单单位换算,感受分米、毫米的实际意义,以积累测量经验并初步发展空间观念。
2. 选择和估计长度单位:在不同情境中引导学生选择合理的长度单位,并估计日常物体的长度,从而进一步体会长度单位的实际应用,初步发展估测意识。
3. 生活应用:通过寻找与“1分米”和“1毫米”相关的生活实例,加强学生对这些长度单位实际意义的理解,同时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教学重点
- 通过实际测量体验1分米与1毫米的具体长度。
三、教学难点
- 用分米、毫米准确表示物体的长度,并进行简单单位换算。
四、教学过程
1.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 猜测教师身高:教师引导学生猜测自己的身高以营造轻松氛围,然后介绍身高为1米64厘米,引导学生回忆与米、厘米相关的知识。
- 米与厘米的关系:通过比划和讨论,确保学生掌握米和厘米的定义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 实际操作,探究新知
- 测量吸管长度:学生估测吸管的长度并用尺子测量,吸管统一为10厘米并学习其等效于1分米,使用字母dm表示。
- 认识分米:通过手势表示与生活中存在的1分米的物品相联系,让学生逐步建立对分米的空间感知。
- 分米与米的关系探究:通过小组讨论与指认米尺上的分米长度,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米与分米的换算关系。
3. 识别毫米
- 测量铅笔长度:引导学生用尺子测量铅笔,讨论发现其中包含的厘米与小刻度,再引入毫米的概念,帮助他们理解1厘米等于10毫米。
- 实物感知:通过观察1分硬币的厚度感知1毫米的真实长度。
4. 游戏互动,加深理解
- “神奇的手指”游戏:在游戏中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长度单位,增强他们的空间感知能力和测量技能。
5. 总结与拓展
- 分享与交流收获:学生分享他们在课堂上的学习心得,互相交流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
- 实用练习:引导学生判断与测量生活中的物品,通过估计与实际测量,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巩固学习成果。
五、延伸与反馈
- 在课堂结束后,老师可以鼓励学生继续在家中进行测量和估计活动,让他们在不断实践中深化对长度单位的理解,同时为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