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组织比赛》教学设计示例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组织比赛》教学设计示例(3篇)

时间:2024-12-13 教案 版权反馈
【摘要】:本文介绍了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中《组织比赛》一课的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活动及评价方法等,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第1篇: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组织比赛》教学设计示例
拓展

教案: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组织比赛》

一、说教材

(一)教学内容

《组织比赛》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首节课。

(二)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学生在一年级上册已掌握分类、象形统计图及简单统计表等基础知识,因此本课将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学生需要运用所学的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来收集与整理有关比赛主题的数据,并能够以条形统计图的方式(每格代表一个单位)来展示数据。通过绘制简单的条形统计图,学生将逐步体会到统计的抽象性,以及如何通过阅读图表得出合理的判断,为后续的决策提供依据,进一步增强他们对统计的必要性的理解,也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目标:经历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体会统计的实用性,认知简单的条形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和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探索的过程,帮助学生体验统计的实践,培养初步的统计意识。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会合作与交流,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相关性。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与整理过程,认知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

学生能够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与解决问题,并依据信息作出判断。

二、说教法与学法

一年级学生年龄小且活泼,往往自制力较弱,因此教学应注重趣味性,活动与游戏应为主导方式。我将使用情境教学法、激趣法、探索性学习及引导发现等教学手段,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本课内容。我的目标是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同时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要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学习方法,提升学习能力。因此,我将分组进行合作学习,鼓励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学习与交流讨论,以奖品激励学生的积极性,并为课堂练习做准备。

三、说教学过程

根据上述分析,我设计了以下主要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将在课前播放一段动物奔跑的视频:“这些动物跑得真快,它们为什么急匆匆呢?哦,原来狮子大王在组织动物们进行运动比赛,他们都急着去参加呢!你们想去看看吗?”接着,我引入课题:组织比赛(并在黑板上板书)。

(二)参与操作,体验过程。

该环节是本课的核心,我采用三个活动实现学习目标。

1. 活动一:数一数,填一填——收集整理数据。

围绕动物组织比赛的情境,我引导学生讨论各动物喜欢的比赛:“动物们有的喜欢跳绳,有的喜欢跑步,也有的喜欢拍球!”随后,我出示统计表,指导学生根据课件填写统计数据,观察后得出结论。

2. 活动二:数一数,涂一涂——认识条形统计图。

我向学生展示条形统计图,并解释其构成,强调一格代表一个单位,随后引导学生分组合作完成图表,帮助他们直观了解喜欢拍球比赛的动物数量。

3. 活动三:想一想,说一说——分析条形统计图。

引导学生观察统计图,解决相关数学问题,并鼓励他们提出其他可能的问题,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与观察能力。

(三)开展比赛,反馈深化。

通过拍球比赛,学生将应用所学的统计知识以小组为单位记录并制作条形统计图,我将根据图表结果宣告获胜小组,并引导学生讨论比赛中遇到的数学问题。

(四)联系生活,巩固新知。

为巩固知识,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练习环节:

1. 讨论生活中常见的统计场景,使学生体会数学无处不在。

2. 统计课堂表现情况,应用所学知识整理奖品,并完成条形统计图。

3. 调查喜爱的动画片,通过观察条形统计图,提出相关数学问题,升华学生的统计认识。

(五)互动评价,课堂总结。

总结环节中,让学生分享学习体验,反馈所学知识,帮助他们更好地认知和掌握新知识。

(六)课后练习,拓展延伸。

我设计的作业是让学生调查同学们喜欢的活动,并将结果记录在条形统计图上,进一步联系日常生活实际,巩固课程内容。

四、说板书设计

本节课的板书设计力求简洁明了,同时突出重点与解决难点。在整个教学设计中,我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体验、感知、理解、概括、运用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并在探索活动中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相互讨论,以此享受学习的乐趣与成就感。

第2篇: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组织比赛》教学设计示例
拓展

在本次教案中,我们将重点探讨《组织比赛》这一课题,通过备课思路、教学目标和实施方法,帮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统计知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一、集体备课的思路

在一年级的数学教学中,统计知识的引入尤为重要,旨在让学生初步认识到统计的价值与必要性。通过生动的真实情境,不仅激发学生的兴趣,也帮助他们在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过程中体会统计与日常生活的关系。在上学期,通过“喜欢的水果”这一活动,同学们开始接触基础的统计知识,认识象形统计图及简单统计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并找到答案。

《组织比赛》作为下册统计的首节课程,充分利用学生熟悉的场景,设计了多个互动活动,如“组织比赛”“买气球”“调查同学喜欢的电视节目”等,旨在让学生体验整个统计活动的过程,从而获得数据收集与分析的实战经验。在这一节课中,学生将学习如何使用条形统计图(每格代表一个单位)展示数据,并进行基本的图表分析,提升他们的观察与判断能力,理解统计在决策中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

1. 利用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参与统计活动,体验统计的必要性,培养他们的统计观念。

2. 让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过程,并认识和制作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3. 通过统计图表中的数据,让学生提出并解决一些基础问题,培养他们的信息判断能力。

4. 促进学生间的合作与交流,使其在互动中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的认可和信心。

二、本节课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及方法

为顺利实现上述目标,我将采取以下教学方法,确保学生的积极参与,并有效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

(1)激发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考虑到一年级学生的好奇心和活跃性,我从他们熟悉的情境入手,引入如奥运会及其吉祥物福娃的例子,激发学生对“组织比赛”的想象与讨论,进而引导他们思考比赛组织的重要性与趣味性。

(2)通过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数学。合作收集和整理数据,学生可以分享各自的发现和见解,这不仅增强了他们的合作意识,还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在根据统计图的信息做出决策时,学生将感受到将课堂知识运用到生活中的成就感。

(3)强调数学源于生活且服务于生活的理念。在学生初步掌握数据整理的方法后,我会通过小组练习,要求他们分析统计结果,进行相关比较,从而增强他们的应用意识,体验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作用。

三、问题解决的预期效果

在完成以上教学活动后,学生将能更深入地掌握与统计相关的知识与技能。虽然他们在上学期已对统计图与表有所了解,但在实际数据收集时,可能仍会遇到不够仔细或不准确的情况。通过本次《组织比赛》的课程,他们能亲身经历统计过程,让信息收集与处理变得更加准确。

通过引导学生制作条形统计图并分析数据,学生将深入理解如何合理判断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统计意识。同时,培养学生将课堂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的习惯,使他们不仅能在课堂内快速掌握理论知识,也能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这些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本节课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更强调在实践中学习、交流与合作,让学生在生动的学习环境中成长,实现数学与生活的深度融合。

第3篇: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组织比赛》教学设计示例
拓展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以学生对象形统计图的初步认识为基础,旨在拓展他们的统计知识,进一步加深对这一学科的理解。《组织比赛》通过贴近日常生活的情境,引导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这不仅帮助学生感悟到统计的意义和实际作用,也为他们未来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学生分析

在本班学生中,大多数对统计知识已具备初步了解,表现出较强的好奇心、动手能力及求知欲,学生间的竞争意识也较为明显。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他们的注意力往往不能持续较长时间。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多样化的活动,以确保学生能够始终充满兴趣,积极参与到学习中。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过程,认识基本的条形统计图,并能够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和回答简单问题,从而感受到统计的必要性。

2. 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习惯,体验与同伴合作的乐趣。

教学重点:

理解数据的整理过程,并能够将统计结果以方格图的形式表现出来。

教学难点:

能够根据统计图提出和回答一些简单问题。

三、教学准备

教学所需的材料包括课件、统计表、条形统计图以及水彩笔。

四、教学过程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节课的教学分为四个环节进行。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本节课从学生课间活动的体验入手,营造了组织比赛的场景。我将播放一段录像,展示学生在操场上进行拍球、踢毽子、跳绳、丢沙包四项活动。教师提出问题:“我们班想在这四项活动中选择一项来组织比赛,大家认为选择哪一项最好呢?”在此时,学生会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我顺势引出问题:“同学们的意见不统一,你们认为应该怎么办?”通过激励性的问题让学生明白此时需要通过统计来决定哪项比赛更受欢迎,从而培养他们学习的兴趣。[设计意图:通过亲近生活的话题,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感和对统计的关注,让他们逐渐领悟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第二环节:自主探索,合作体验

在这一环节中,我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合作交流来自主构建知识体系,我将此环节分为三步:

第一步:自主探索,合作体验

学生们提出要确定比赛项目,就必须对大家的意见进行统计。我鼓励他们分享各种调查方法,可能会想到举手表决、问询等多个方案。我对每个合理的方案表示认可,并鼓励学生在小组内选择适合的方法进行统计,记录结果并进行小组内展示。这一过程中,通过小组间的交流与合作,学生开始感悟和体会统计的核心问题。

第二步:整理数据,绘制统计图

在小组汇报后,学生意识到统计图能够更加清晰地展现结果,也为象形统计图向条形统计图的转变做了准备。教师展示一张统计图,并引导学生思考该如何用颜色表示数据。学生利用既有的象形图经验,提出每个方格代表一位同学,并在统计图上进行涂色,最终绘制出条形统计图。全班一起分享成果,开展互评。

第三步:绘制全班统计图,并解决问题

在各小组的调查基础上,师生共同设计班级统计图。引导学生观察统计图后,提出两个思考问题:1、在统计图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2、根据图表的情况,认为我们班应该组织哪项比赛?旨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并提升其依据信息做出决策和预测的能力。

第三环节:应用实践,提高认识

我抓住学生喜欢小食品的心理,为他们准备了饼干、薯片、巧克力、棒棒糖四种食品作为比赛奖品,设计“统计自己喜欢的食品”活动,让数学与日常生活紧密结合,提供实践和应用的机会,使他们更加深刻地体验统计的过程,并强化统计思维。

第四环节: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在这一环节中,我向学生展示几种常见的统计图,鼓励他们回顾日常生活中与统计相关的情景。让学生明白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统计的影子,激励他们在课外继续探寻统计的应用。

效果预测

通过本节课的设计,学生在参与统计活动的过程中,深入探索统计方法,增强了学习能力。在“数一数”、“涂一涂”、“填一填”和“说一说”的互动中,学生不仅学习到了相关知识,还体验到了统计的乐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