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教案:运用方程解决应用题
教学目标:
1. 通过复习,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通过列方程的方式解答应用题。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团队协作的能力,准确找出等量关系,用方程解答问题。
3. 提高学生分析实际问题并应用恰当的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 理解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的联系,能够准确识别题目中的等量关系。
教学难点:
- 准确找出并分析题目中的等量关系,帮助学生提高理解和解题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 找出下列应用题中的等量关系:
- 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2倍。
- 梨树比苹果树的3倍少15棵。
- 做8件大人衣服和10件儿童衣服共用布31.2米。
- 两根同样的铁丝分别围成长方形和正方形。
(学生回答后,教师给予点评与小结)
- 今天的学习目标是运用这些等量关系解题,记住:列方程解应用题。
二、新授内容
1. 例题讲解:
- 第一题: 一列客车以每小时90千米的速度从甲站出发,同时一列货车以每小时75千米的速度从乙站出发,经过4小时相遇,问甲乙两站之间的铁路长度是多少?
- 学生尝试解答后,教师引导:
- 速度之和 × 时间 = 路程
- (90 + 75)× 4 = ?
- 引导提问:
- 这里的90 + 75表示什么?再乘以4又是什么意思?
- 第二题: 甲乙两站之间的铁路长660千米,客车的速度为90千米每小时,货车的速度为75千米每小时,求它们经过多少小时相遇。
- 先用算术方法解,再用方程解:
- 算术:660 ÷ (90 + 75)?
- 方程:设 x 小时相遇,则 (90 + 75)x = 660 或 90x + 75x = 660。
- 让学生一起讨论等量关系和解题思路。
- 第三题: 已知铁路长660千米,客车以90千米每小时的速度行驶4小时后与货车相遇,求货车的速度。
- 先用算式解,后用方程解:
- 算式:(660 - 90 × 4) ÷ 4 = ?
- 方程:设货车每小时行驶x千米,则 90 × 4 + 4x = 660。
- 比较以上三道题目的联系与区别,同时讨论用方程解法与算术解法的不同之处。
三、巩固反馈
1. 填写方程:
- 张华借的一本116页的书,每天看x页,7天后剩53页。
- 方程:117 - 7x = 53。
- 妈妈购置3米布,单价9.6元,另买x千克毛线,单价73.80元,合计139.5元。
- 方程:9.6 × 3 + 73.80x = 139.5。
- 电工班架设一条全长x米的输电线路,上午架设21%,下午架设280米。
- 方程:0.21x + 280 = x。
2. 解应用题:
- 东乡农业机械厂有39吨煤,已烧16天,平均每天1.2吨,若每天再烧1.1吨,能再烧多少天?
3. 思考题:
- 甲乙港相距480千米。一艘货船上午10时出发,下午2时客船出发,客船开出12小时后与货船相遇,若货船速度为15千米每小时,客船速度是多少?
四、课堂总结
- 本节课的复习与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请分享你的想法与感受。
五、课后作业
- 请完成课本P110第5题,注意不抄题,只写题号。
板书设计:
- 标题:列方程解应用题
- 关键词:等量关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 例题:一列火车以90千米每小时速度从甲站开往乙站,货车75千米每小时,经过4小时相遇,求距离。
通过本节课的设计和实施,学生将加强对应用题中等量关系的识别与运用,提升解题能力与数学思维。
教案: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列方程解应用题》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识别不同数量之间的等量关系,并能够准确列出方程。
2. 学生掌握通过等式的性质解方程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等量关系
1. 理解数量关系
通过一些实例,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题目中的数量关系。
例如:
- 单价 ×(数量) = 总价
- 工作时间 = 总工作量 ÷ 工作速率
- (速度) × 时间 = 路程
- (单个商品的数量) × (商品种类) = 总产量
- 三角形面积 = 底 × 高 ÷ 2
- 长方形面积 = 长 × 宽
- 正方形周长 ÷ 4 = 边长
- 梯形面积 = (上底 + 下底)× 高 ÷ 2
- 长方形周长 = (长 + 宽) × 2
- 平行四边形面积 = 底 × 高
二、列方程解应用题
1. 列方程的一般步骤
- (1)弄清题意:仔细阅读题目,识别出已知和未知的量,并用字母表示未知量。
- (2)找出相等关系:分析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找出可以列方程的相等关系。
- (3)列出方程:根据已知条件和识别出的关系,形成相应的方程。
- (4)解方程:运用适当的数学方法解出方程,得出未知量的值。
- (5)检验结果:将解出的结果代入原方程中,检查是否符合题意,确认答案的正确性,并写出结论。
2. 常用关系举例:
- 付出的钱数 - 找回的钱数 = 总消费
- 已修的米数 + 需要修的米数 = 总共要修的米数
- 总路程 - 已走的路程 = 剩余路程
三、课堂归纳与总结
在课堂的最后,教师要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确保学生对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和方法有清晰的理解。同时,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以巩固学生的学习与理解,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应用方程的实际问题并尝试解决。
作业布置:
选择课本中的应用题和一些附加练习,要求学生独立完成,通过实际练习加深对方程和等量关系的理解。教师可以在下节课中检验并讨论作业中的难点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内容。
新标题: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应用题解法之列方程
教学目标:
1. 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寻找等量关系,使学生初步掌握通过列方程解决两步或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 从多角度探究解题思路,让学生学会在计算公式中求取未知量的方法。
3. 让学生初步体会到利用等量关系分析问题的优势和有效性。
教学重点:
1. 学习在计算公式中求取未知量的方法。
2. 体验利用等量关系分析问题的优越性。
教具准备:
配套教与学的平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 解方程练习:
- 8x ÷ 2 =28
- 7(x+3)÷ 2 =28
- 2(x +17 )=40
- 6(5+x)÷ 2 =36
2. 任意选择一题进行检验与讨论。
3. 回顾以前学过的公式,如:
- C=2(a+b)
- C=4a
- S=ab
- S=ah÷2
- S=(a+b)h÷2
4. 揭示课题:列方程解应用题(1)
[说明:复习部分旨在帮助学生巩固方程的解法,并对方程的检验格式进行回顾,从而培养良好的验算习惯。同时,复习计算公式也为新课的学习搭建了基础。]
二、探究新知
1. 出示例题:用一根长为28厘米的铁丝围成一个长方形,已知长方形的长为8厘米,宽是多少厘米?
- (1) 学生尝试解题,并进行板演。
- (2) 分析与交流,设这个长方形的宽为x厘米,寻找等量关系列方程。
- (3) 板书过程:
解:设宽为x厘米。
2(8 + x)=28
8 + x =14
x =6
答:长方形的宽为6厘米。
- (4) 比较算术解法与方程法,两者的差异,鼓励学生选择方程解法。
- (5) 进行结果检验。
2. 补充例题:一块三角形土地的面积是900平方米,高为36米,底边长多少米?
- (1) 分析题目,明确已知条件与要求。
- (2) 探讨能否直接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计算高的值。
- (3) 引导学生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列方程,确定未知数的表示方式。
3. 小结:强调根据计算公式列方程解应用题的重要性。
[说明:通过尝试、分析、交流和比较的方式,让学生更加深入理解用方程解题的优势。探究活动促使学生面对不同的解法,尤其是方程的运用,提升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巩固练习
1. 列方程但不解答:
- (1) 一个长方形的面积为3600平方米,宽为40米,长应为多少米?
- (2) 长方形的周长为26厘米,长为8厘米,宽应为多少厘米?
- (3) 正方形的周长为100厘米,边长是多少厘米?
2. 练习列方程解应用题:
- (1) 长方形游泳池占地600平方米,长30米,宽多少米?
- (2) 面积为15平方厘米的三角形,底边长6厘米,这条底边上的高是多少厘米?
- (3) 一块梯形草坪的面积是30平方米,上底长4米、高6米,下底长多少米?
(学生独立练习后进行交流讨论。)
3. 总结: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与方法。
四、课堂总结
1. 通过本课学习,学生收获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需要解决?
2. 布置作业:完成练习册相关内容。
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孩子们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思维能力和解题技巧得到了提升,也为未来的数学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