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 通过生活中的实际情境,使学生深刻理解小数除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 利用已有的数学知识,支持学生自主探究除数为整数而商为小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3. 正确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过程,并能够灵活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
掌握除数为整数,商为小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特别是如何处理余数。
教学难点:
在运算过程中,如果结果有余数时,如何补“0”继续进行除法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与情境相关的主题图,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新学期开始,我们班级购置了打扫卫生的用具,其中购买了6把笤帚,总共花费了18.6元,另外还购买了4个簸箕,花费总计24元。同学们可以思考一下,你们能提出哪些问题?又该如何来进行计算呢?”
接着,鼓励学生独立计算并列出算式:18.6 ÷ 6 和 24 ÷ 4。计算完成后,引导学生讨论整数除法与小数除法的异同之处。
二、对比中探索,交流中生成
教师引导:
“同学们在解决复习题时表现得非常好,现在我们稍微改动题目,你们觉得能否继续进行计算?”
将情境中的数值由18.6改为18.9,24改为26。
1. 初步尝试,并发现问题。
“请大家尝试计算这两个新问题,然后告诉我你们发现了什么?”
2. 独立思考并尝试解决问题。
“如果得到了余数,你们能否继续将其除下去?我们一起来试算一下18.9 ÷ 6。”
3. 讨论交流,异中求同。
(1)在小组内汇报自己的计算方法。
(2)展示不同方法的计算过程(可能会出现不同的解决方案)。
(3)对比这些方法,寻找共同点。引导学生发现,无论是将小数转化为整数,还是分开计算整数与小数,或使用竖式,都有一个相似的地方:小数的末尾可以补充“0”继续进行除法。通过具体的情境讲解,加深学生对这一部分内容的理解。
4. 应用方法,归纳总结。
进行竖式计算示例:26 ÷ 4,激发学生主动思考(1)“当整数除以整数且有余数之时,怎么处理被除数后的小数点与‘0’?”(2)引导学生总结:在进行小数除法时,商的小数点应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三、巩固练习
1. 家长为孩子购买了16个玩具恐龙,总花费为12元,请问每个玩具恐龙的价格是多少?
2. 进行错题诊所的纠正与分析,例如:209 ÷ 5 = 418 和10 ÷ 25 = 4 的错误。
3. 先估算各题的商,哪些大于1,哪些小于1,再用竖式计算。涉及题目:32 ÷ 8、12 ÷ 25、2.45 ÷ 3。
4. “一只蜜蜂的飞行速度是蝴蝶的2倍,如果蜜蜂每小时飞行11千米,那么蝴蝶每小时可以飞行多少千米呢?”
四、课堂总结
在课尾,引导学生反思,询问:“今天你们在课堂上学到了哪些新的知识?对于小数除法又有了什么新的认识?”通过这种总结和反思,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 理解小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运算相同,能高效地进行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掌握基本运算方法。
2. 运用所学知识,通过小数加、减、乘、除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促进学生探讨与表达数学问题的习惯,提高他们综合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学生应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算法,并能运用这些算法进行实际运算。
教学难点:
通过具体问题的解决,理解不同运算之间的内在联系与逻辑。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回顾前几天班级关于生活垃圾的调查研究,展示五年级两个班级的调查结果(通过课件出示相关数据)。教师提问:“通过这些调查汇报情况,你们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呢?”
学生积极参与回答,分别列举出五年级1班和五年级2班的相关数据:
- 五年级1班:一个人四周内可产生30.8千克生活垃圾。
- 五年级2班:某小区在周一至周五每天产生3.5吨生活垃圾,周末每天产生1.3吨。
教师继续引导,询问:“面对这些信息,你们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通过讨论,激发学生思考各种相关问题。
二、探究新知
1. 研究连除与乘除混合运算
教师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选择一个进行深入探讨:“一个人四周内产生30.8千克生活垃圾,那么他平均每天产生多少千克?”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所需材料与条件,是否题中已提供?并鼓励学生独立计算,之后进行小组讨论。
在汇报阶段,学生可能会展示出不同的计算思路:
- 方法一:先计算四周总共的天数,即4×7=28,再用30.8÷28进行计算平均每天产生的垃圾量。
- 方法二:直接用30.8除以4得到每周平均的垃圾量7.7,再用7.7÷7算出每日垃圾量。
2. 研究除法与加法混合运算
接着,教师提出第二个问题:“某小区周一至周五产生3.5吨垃圾,周末每天1.3吨,周末每天多于平时多少吨?” 学生独立思考并计算,教师鼓励他们尝试先列出分步算式,然后再结合题意完成综合算式的运算。
3. 总结规律
在讨论两个问题后的答案时,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其中的算式和计算规则,得出:“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同样遵循整数运算的顺序,整数运算定律同样适用于小数运算。”
三、巩固练习
通过完成教材第17页的“算一算”环节,学生可以在一定的实践中巩固学到的知识,检验他们的学习成果。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及时给予反馈与辅导,以确保学生全面理解并掌握小数的混合运算和实际应用问题的解决方法。
教学设计: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小数除法》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 理解小数除法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2. 掌握小数除以整数时(恰好除尽)的计算步骤与技巧。
(二)能力目标:
能够在实际情境中识别与小数除法相关的问题,通过观察与比较,感知小数除法的特点,并能与同学合作讨论解决方案。
(三)情感目标:
在探索小数除法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计算带来的乐趣与成就感,加强对学习数学的兴趣与信心。
教学重点:
- 小数除法的意义。
- 小数除以整数(恰好除尽)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 正确处理商的小数点位置,使其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教学方法:
- 探究式学习、合作交流、引导式教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创设情境
1. 教师展示一幅有关购买牛奶的图片,提问:“淘气打算购买牛奶,从这幅图中你看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2. 学生积极思考并提出问题,例如:“牛奶多少钱一袋?”、“如果我买几袋牛奶需要多少钱?”等。
3. 教师记录学生提出的问题,并引导他们列出与小数除法有关的算式,如:
- 11.5 ÷ 5
- 12.6 ÷ 6
让学生观察这些算式与他们以前学过的除法有什么不同之处,确认被除数是小数而除数是整数。
二、探索新知,解决问题
1. 教师询问:“那两个商店的牛奶单价分别是多少呢?”引导学生从算式入手,计算甲商店的牛奶单价。
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教师巡视并适时给予支持和指导。
3. 教师引导学生分享不同的计算方法,并对其进行比较,最终得出“商的小数点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这一重要结论。
4. 详细讲解小数除法的算理,强调分步计算的清晰性。
5. 学生进行自主尝试计算,教师巡视,帮助遇到困难的学生。
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 学生完成教材第3页的练习题,尤其是第1题。全班集体订正,教师强调重要技巧与注意事项。
2. 进行“小小神算手”挑战,计算以下问题:
- 20.4 ÷ 4
- 96.6 ÷ 42
- 55.8 ÷ 31
引导学生观察并比较小数除以一位数与两位数的不同,重申商的小数点要对齐的原则。
3. 再次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第4题,教师巡视并进行一对一指导,确保每个学生理解。
四、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对小数除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每位学生可以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新的发现,教师总结课程内容,鼓励学生继续练习。
板书设计:
1. 甲商店牛奶每袋多少钱?
- 11.5 ÷ 5 = 2.3(元)
2. 乙商店牛奶每袋多少钱?
- 12.6 ÷ 6 = 2.1(元)
通过本次教学,希望同学们对小数除法能有更深刻的认识,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