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幼儿园大班数学学习活动方案第三篇

幼儿园大班数学学习活动方案第三篇(3篇)

时间:2024-12-13 教案 版权反馈
【摘要】:本文提供了一份针对幼儿园大班的数学活动教案,旨在通过有趣的游戏和互动,增强孩子们的数学基础,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与参与感。
第1篇:幼儿园大班数学学习活动方案第三篇
拓展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人民币的世界

活动目标

1. 帮助幼儿感知不同面值的人民币,了解人民币主要分为纸币和硬币两大类。

2. 让幼儿认识面值在10元以内的人民币,并能够在实际生活中正确使用。

3. 引导幼儿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初步理解数字与生活的联系。

4. 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使他们乐于参与操作类游戏,提高思维能力。

5. 让幼儿在活动中获得成就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活动重难点

1. 活动的重点是让幼儿感知并识别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2. 活动的难点在于让幼儿能够准确认识10元以内的人民币,并掌握其使用方法。

活动准备

1. 经验准备:幼儿需具备在现实生活中使用金钱的基本经验。

2. 材料准备:准备一份互动课件(ppt)、创设“超市”情景的环境布置,以及若干“仿真人民币”。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猜谜语

- 教师引导幼儿进行思维游戏,请他们尝试猜谜。

- 谜面:“长长方方一张纸,上有人头和数字。拿它可以进超市,买了东西报数字。多退少补很简单,小朋友快试一试。”

- 谜底是:人民币。

(二)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1. 教师通过幻灯片展示不同面值的人民币,鼓励幼儿观察并发问:

- “这些人民币有什么不同?分别是什么面值?”

- 幼儿回答:“它们的大小和图案都不同,看钱上的数字就知道了。”

- 小结:介绍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包括纸币和硬币的区分,以及面值的分类(角和元)。

2. 进行“记忆找找看”的小游戏:

- 教师展示“仿真人民币”,让幼儿依次认读面值。

- 玩一个记忆游戏,教师从桌上拿走一张,幼儿要找出哪张被拿走。

3. 介绍面值的兑换概念:

- 教师讲解:1张2元可以兑换成2张1元;1张5元可以兑换成5张1元;1张10元可以兑换成10张1元。

(三)游戏活动:开超市

- 教师:“小明家的超市开张了,我们一起去购物吧!”引导幼儿进入模拟超市场景。

- 幼儿分组,其中一组为顾客,另一组为售货员。在购买物品时,幼儿需要计算出应付的金额和找回的零钱。

- 教师在活动中进行指导,帮助幼儿掌握支付技巧和找零方法。

(四)活动总结

- 教师总结:“今天小朋友们认识了人民币,学会了如何正确取钱和兑换,希望大家回家后能和家人一起去超市买东西,练习计算你所购买物品的价格。”

通过此次活动,不仅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还增强了他们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同时也为日常生活中合理使用金钱打下了基础。

第2篇:幼儿园大班数学学习活动方案第三篇
拓展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

活动目标:

1. 让幼儿认识球体,并能在日常生活中找到相似的物体。

2. 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3. 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 激发幼儿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5. 让幼儿乐于参与活动,并体验成功后带来的愉悦感。

活动准备:

- 教具:篮球、足球各1只,圆镜子1面,圆硬币2-3枚,玻璃球2-3个,扣子2-3个,圆卡片2-3张。

- 学具:每位幼儿准备1份操作材料(塑料球1只、圆卡1个)。

活动过程:

一、通过游戏激发探索兴趣,导入课题。

“今天老师要带来一个有趣的游戏,名字叫《小孩小孩真爱玩》。在游戏中,小朋友们需要仔细观察身边的物体,发现它们之间的不同之处,准备好了吗?”

二、通过观察比较,认识球体。

1. 幼儿自由探索手中的学具,观察这些物品,并说出它们的不同之处。

2. 教师总结:“像圆形卡片一样的物体是扁平的,而像篮球和足球这样的物体从任何角度看都是圆的。”

三、了解球体的特征。

1. 继续通过游戏,请幼儿操作手中的物品。“现在,请大家来摸一摸、比一比、滚一滚这些物品,看看你们能发现什么。”

2. 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发现,并上前试验,指出哪些物品能够向不同方向滚动。

3. 教师总结:“扁平物体只能向前或向后滚动,而球形物体可以向任何方向滚动。我们称能够自由向任何方向滚动的物体为球体。”

4. 师生共同朗诵儿歌,加深对球体特征的理解:“球体球体圆溜溜,那边看它都是圆;球体球体圆滚滚,哪边推它都能滚。”

四、巩固对球体特征的认识。

1. 进行分类活动,将扁平物体与球体进行分类。

2. 引导幼儿思考并分享生活中与球体相似的物体,例如:乒乓球、苹果等。

五、区分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认识球体属于立体图形。

通过展示不同的图形,引导幼儿理解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区别,帮助他们识别球体作为立体图形的重要性。

六、延伸活动

观察幼儿用书中的图例,请幼儿找出不属于球体的物体,并讨论这些物体为什么不是球体。从而鼓励他们运用新学的知识,拓展思维。

通过这一系列活动,幼儿能够加强对球体的认识,不仅激发了他们的探索欲望,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观察和思维能力,增强了他们的数学基础知识。

第3篇:幼儿园大班数学学习活动方案第三篇
拓展

活动标题: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认识时钟和培养时间观念

活动目标:

1. 进一步了解时钟的表面结构及时针、分针的运转规律,掌握整点和半点的识别。

2. 促进幼儿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提高他们的观察力。

3. 培养幼儿珍惜时间的观念,养成良好的时间管理和作息习惯。

4. 提升幼儿的比较和判断能力,增强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1. 每位幼儿一个时钟模型,以及数字头饰(1-12)一套。

2. 两个大时钟模型,便于集体观察和操作。

活动过程:

1. 拨钟听时间

- 重温整点的知识,回顾时钟的基本结构。

- 引导幼儿拨动模型时钟,找出整点所在,理解时间的变化。

2. 学习看半点

- 通过问答互动,启发幼儿思考动画城的播出时间,进而引入“半点”的概念。

- 展示两个大时钟,一个指向整点,另一个指向半点,鼓励幼儿观察分针和时针在两者间的异同,认识到半点的独特性。

- 进行拨针演示,指出分针和时针的运转规律,即分针走半圈时,时针只移动半格。

3. 幼儿操作

- 让幼儿亲自动手验证分针走半圈和时针走半格的规律,提升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 教师为幼儿讲述一日活动的时间安排,鼓励他们练习拨动整点和半点,加深记忆和理解。

4. 游戏巩固——《分针带着时针转》

- 12位幼儿佩戴数字头饰,围成一个圆圈象征时钟的表盘。

- 选择2位幼儿扮演分针,1位幼儿扮演时针,其他幼儿围成圈,边朗诵儿歌边转动。

- 儿歌内容:

“小钟表啊,表盘圆,

12个数字围一圈,

分针长来时针短,

分针带着时针转,

睁大眼睛仔细看,

现在究竟是几点?”

- 当儿歌结束时,指针要指向教师事先指定的时间,由数字角色担任裁判,确保正确性。

活动延伸:

1. 在日常生活中,鼓励幼儿观察时钟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例如观看电视的时间、用餐时间等。

2. 鼓励幼儿回到家中和家长一起动手制作简单的小钟表,加深对时钟概念的理解和兴趣。

通过本次活动,幼儿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时钟的概念,还能在参与中提升自身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