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数学活动教案
活动主题:探索数字7的乐趣
活动目标:
1. 让幼儿能够感知与辨认数量为7的物体,掌握数字7的概念。
2. 培养幼儿排除物体的大小和颜色等干扰因素,正确判断物体的真实数量。
3. 通过观察与动手操作,增加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4. 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让他们在活动中学会分析与判断。
5. 鼓励幼儿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尝试记录和分享他们的发现。
活动准备:
- 物质准备:数字卡片(数字6和7),以及多种图片(如苹果、梨、蝴蝶、小鸟、小鱼等);分组操作的材料(珠子、玩具等)。
- 环境创设:布置以“秋天公园”为主题的活动区域,营造出温馨而富有趣味的学习氛围。
活动过程:
1. 情境引入:
开始时,教师通过讲述“秋游”的故事,引导幼儿进入主题,让他们自由表达在秋天公园看到了什么,数量分别是多少。比如,“你们看到了几个苹果?几个梨子?”
2. 数字7的认识:
- 观察活动:
让两名幼儿分别摘下6个苹果和7个梨,引导其他幼儿观察数量,帮助他们直观地感受6和7的差别。
- 讨论数字:
出示数字“7”,引导幼儿辨认,并讨论数字“7”像什么,激发他们的想象力。
- 寻找物品:
在秋天公园的环境中寻找数量为7的“小鱼”、“蝴蝶”和“小鸟”,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 指令游戏:
教师发出指令,幼儿根据指令进行相应的动作,以此来感知数字7的数量。
3. 分组操作活动:
- 串项链:引导幼儿根据绳子上显示的数字,串起7颗珠子,增强动手能力和数字认知。
- 小火车:通过可爱的玩具小火车,幼儿要将7个小鸡或小娃娃一一放入车厢,训练匹配能力。
- 包糖果:根据袋子上的数字,幼儿将糖果按规定的数量包好,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 夹夹乐:让幼儿根据笑脸或刺猬模板上的数字,夹上相应数量的夹子,锻炼手部协调。
4. 认识生活中的数字7:
引导幼儿观察生活中的物品,例如:家里的电话、门牌号等,帮助他们理解数字不仅存在于课堂上,也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活动总结:
通过本次活动,幼儿不仅认识了数字7,还通过合作与讨论,发展了他们的逻辑思维和社交能力。教师可以在活动结束时,邀请幼儿分享他们的收获和感受,鼓励他们继续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发现数学的乐趣。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探索顺数与倒数的乐趣
活动目标:
1. 学习6以内的倒数,体验倒数数值逐渐减小的特点。
2. 理解教师的指令,并按照指令有序进行操作。
3. 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材料互动,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4. 培养幼儿与同伴合作的能力,尝试记录活动结果。
活动准备:
1. 21块统一的长方体盒子,方便搭建楼梯。
2. 小纸人和“楼梯图”,每个幼儿一份,方便学习和操作。
活动过程:
一、搭建楼梯,感受倒数的变化
1. 教师首先示范使用长方体盒子搭建6级楼梯,给幼儿展示台阶的构造。
2. 在搭建过程中,引导幼儿观察每个台阶由多少个盒子构成,并鼓励他们数一数,同时在每个台阶下方放置对应的数字卡片(1至6)。
3. 教师手持小纸人走动于搭建好的楼梯,引导幼儿进行顺数和倒数的练习,帮助他们直观理解倒数的概念。
二、运动小人走楼梯
1. 向幼儿介绍运动小人,鼓励他们激活身体,参与到走楼梯的活动中。
2. 分发“楼梯图”,让幼儿在图上操作小纸人,要求他们在上楼时顺数,下楼时倒数。
3. 鼓励幼儿与同伴的楼梯进行互动,轻轻地让小纸人走过,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三、理解指令,有序操作
1. 教师引导幼儿根据指令操作运动小人,例如“从3楼开始往下走”,幼儿则从3楼开始倒数。
2. 进行数次活动后,让小纸人休息,幼儿可以用手指模仿运动小人走楼梯,一起体验顺数和倒数的乐趣。
四、小动物走楼梯
1. 教师示范使用玩具小猫,让小猫一阶一阶上楼,引导幼儿与小猫同步数数。
2. 幼儿独立练习数数,教师可以选择部分幼儿上来展示,确保大家数得准确。
3. 设想其他小动物也需要搭建楼梯,鼓励幼儿分组进行搭建,并让小动物们准备上楼。
五、顺数与倒数的活动
1. 幼儿根据书中的图示练习用手指代替小纸人进行顺数和倒数,教师可先做示范再由幼儿独立练习。
2. 进行一个“走楼梯”的游戏活动,个别幼儿与教师面对面模拟上楼和下楼,并强调顺序和规则。
六、结束与复习
1. 在结束环节,复习小猴荡秋千的手指游戏,借此回顾课程中学习的6以内的倒数。
2. 鼓励幼儿分享他们在活动中的体会与感受,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幼儿不仅能够掌握6以内的顺数与倒数,还能在愉快的互动中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合作和沟通能力。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范文
活动目标:
1. 能从不同方向辨别7以内的序数。
2. 能准确运用序数词表示物体的排列次序。
3. 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养成有序做事的好习惯。
4. 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成功后的乐趣和成就感。
活动准备:
1. 7种小动物头饰(如小兔、小狗、小猫等)。
2. 装饰漂亮的7层大楼(每层大楼上分别画上不同的小动物)。
3. 7种花灯(设计成小动物形状)。
4. 新年音乐(如《恭贺新禧》)。
5. 正月十五扭秧歌及赏花灯的图片。
活动流程:
一、开始部分
1. 播放新年音乐
教师引入:“小朋友们,听,这是什么音乐?(过新年的音乐),大家喜欢过新年吗?为什么呢?”
(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自由回答,如“可以穿新衣、放鞭炮、吃年夜饭”等)。
2. 欣赏正月十五相关课件
教师引导:“哪位小朋友知道这是在什么时候我们能看到的?”引导幼儿回答正月十五是元宵节。
二、基本部分
“大家是不是都喜欢过新年呀?森林里的小动物们也特别喜欢过新年,今年它们搬进了新楼房,把新房子装饰得可漂亮了,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1. 出示森林楼房挂图
教师询问:“楼房漂亮吗?这栋楼里面都住着哪些小动物呢?”
(幼儿可以自由回答,分享他们看到的各种小动物名字)。
2. 教师提问
教师引导:“小动物们刚搬进新家,还不知道住在哪一层。我们来帮助它们吧!从下面数,住在第二层的是谁?住在第四层又是谁?”或“从上面数,小猪住在第几层呀?”
(问题可以反复进行,在幼儿熟练后,可以转为比赛形式,提升参与积极性)。
3. 花灯会庆祝活动
“小动物们非常开心,决定要举行一个花灯会,邀请小朋友们一起去参观!”
教师出示花灯,请孩子们欣赏,并讨论自己喜欢的花灯。
“你们可以说说自己喜欢的花灯是从左边数第几个,或者从右边数第几个,让好朋友猜一猜你喜欢的是哪一盏!”
4. 游戏:帮小动物找花灯
请7个小朋友戴上7种小动物的头饰,按指导(例如:从左边数第几盏等)找出对应的花灯。
(可以分组进行游戏,增强互动和趣味性,或进行对抗性比赛,加深孩子们对序数的理解)。
三、活动延伸
在日常生活中,鼓励幼儿反复进行此类活动。
例如:“你的座位从前面数排在第几个?从后面数又是第几个?”
或者在排队时提问:“你的位置从前面数是第几个,从后面数又是第几个?”
这种游戏不仅能帮助幼儿更加准确地辨别序数,同时也能培养他们用序数词表达的能力,增强参与感和趣味性。通过日常生活的实际应用,让孩子们在无形中掌握序数的运用,为他们未来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学活动范例
活动目标:
1. 认识数字5,并理解5以内各个数字的实际意义。
2. 能够根据数量取物品,或者根据物品数量确定数字。
3. 明白朋友之间应互相关心并相互支持。
4. 培养幼儿与同伴之间的合作与配合能力。
5. 鼓励幼儿积极回答问题,提升口头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 数字卡片1至5,出自于游戏《数数是多少》。
2. 游戏《送水果》的卡片。
3. 幼儿水果游戏卡。
4. 操作单《小熊过生日》(分为一、二两个部分)。
活动过程:
一、数字排序
1. 将数字卡片1到4打乱顺序展示,请幼儿为其排序。
- 教师提问:“你们看到这是哪些数字?我们可以用什么方式给它们排队?为什么选择这种方法?”
- 孩子们可以选择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来排列。
- 教师再问:“数字4后面应该是什么数字呢?”
2. 展示数字卡片5,帮助幼儿认读并辨认其特征。
- 教师引导:“这是几个数字?它看起来像什么?我们为什么要把它排在数字4的后面?”
二、送礼物游戏
创建一个小熊过生日的情境,邀请幼儿为小熊送礼物。
- 教师提问:“今天是小熊的5岁生日,你们想送他什么礼物?小熊希望用数字5来代表这个礼物的数量哦。”
三、送水果的操作
1. 出示《送水果》的游戏卡,练习根据数字取物品,引导幼儿寻找并点数水果。
- 教师问道:“小熊喜欢吃水果,这里有很多水果,大家每人取出一种水果,数量为5个。”
2. 幼儿在取出相应的水果后,使用数字卡片进行验证。
- 教师鼓励:“请大家相互数一数,看看你的水果数量是否正确,并找出对应的数字卡片放置旁边。”
3. 完成操作单《小熊过生日》的部分内容。
- 教师与幼儿共同阅读操作单,在孩子们完成的过程中给予及时的鼓励和指导,使用大拇指贴纸作为成就奖励,贴在他们的操作单上。
四、活动延伸
将操作单放置在活动区,让孩子们在此区域内继续进行相互验证,检查操作单的正确性。促进他们在轻松的氛围中,进一步巩固所学的数字知识与数物技巧,加强团队合作的意识与能力。
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不仅能帮助幼儿掌握数字5的相关知识,更能让他们在游戏中体会到与同伴之间的友情与支持。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示例
活动目标:
1. 尝试将五个蛋糕合理分配给两个小朋友,探索所有可能的分法。
2. 鼓励幼儿与同伴进行合作与分享,交流各自的分法。
3. 让幼儿在实践中学习简单的数学概念。
4. 提升幼儿的观察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活动准备:
- 玩具小蛋糕
- 盘子
- 记录纸
- 笔
活动过程:
一、引入情境:回忆故事
首先,教师与幼儿共同回顾绘本故事《蛋糕长大啦》。教师可以用生动的语言描绘故事情节,吸引小朋友的注意力。
教师提问:“故事里的佳佳在制作蛋糕时遇到了困难,但她终于成功做出了五个小蛋糕。现在,佳佳的好朋友琳琳和小茂来拜访,她准备把这五个蛋糕分享给他们。小朋友们,谁能帮佳佳把蛋糕分好呢?”
二、实际操作:分配蛋糕
1. 自主分配: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开始尝试将五个蛋糕分配给琳琳和小茂。教师观察孩子们的操作,鼓励他们记录下自己的分法。
教师说:“请大家试着把蛋糕分给两个小朋友,看看你们能想到多少种不同的分法呢?”
2. 分享分法:在幼儿完成分配后,教师组织大家分享自己的分法。每位幼儿都有机会发言,介绍他们的分配方式。
教师提问:“谁愿意告诉我们你分蛋糕的方式?请看看大家的分法有没有相同的地方?”
3. 比较与讨论:教师引导幼儿比较不同的分法,鼓励他们思考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结果。
教师引导:“有的小朋友选择分给每人两块,有的则是三块,大家的选择是如何做出的呢?可以和小伙伴讨论讨论。”
三、总结与反思:寻找规律
1. 罗列所有方法:教师将每种分法汇总在黑板上,帮助幼儿直观理解。
2. 规律探索:鼓励幼儿观察这些分法之间的规律,并思考是否还有其他的分法可能。
教师询问:“除了你们今天分的这些,还能想出什么新的分法吗?我们怎样才能确保每一种分法都不漏掉呢?”
教学反思:
此次活动没有过多的复杂语言,而是着重于培养孩子们的思维能力与合作精神。通过实际操作,幼儿们得以锻炼手眼协调能力,同时在互动中学习到了数学的基础知识。总体来看,课堂效率良好,孩子们在规定时间内积极参与活动,表现出良好的学习状态。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考虑引入更多的互动游戏和情境模拟,进一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范文
活动目标:
1. 学习使用自然物体进行图形边长的测量,初步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
2. 能够用数字记录测量的结果。
3. 积极参与测量活动,并独立完成相关的操作任务。
4. 在活动中展现幼儿的可爱一面,增加活动的趣味性。
5. 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培养实际操作的兴趣。
活动准备:
- 教学课件
- 多个大小不一的正方形
- 回形针若干
- 长棒
- 记录表格
活动过程:
一、讨论环节:如何测量图形?
1. 教师出示正方形图形,并引导幼儿观察它的特点。询问幼儿:「这是什么图形呢?」(孩子们回答:正方形)
2. 教师进一步提问:「正方形的边有几条?这四条边的长度相等吗?」引导幼儿思考并复述。
3. 若幼儿们表示不知道边长,教师可以问道:「我们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正方形的边长呢?」激发幼儿的探索意愿。
二、实践环节:使用自然物测量边长
1. 教师介绍测量工具——回形针,说明它可以帮助我们测量正方形的边长。
2. 激发孩子们的思考:「如果我们要测量某一条边,从哪里开始,结束在哪里呢?」引导他们进行小组讨论。
3. 在教师的指导下,幼儿开始动手操作:
- 将回形针首尾相连,沿着一条边完整地量完。
- 数清楚使用了多少根回形针,并在记录纸上标记下这一结果。
4. 回到自己的座位后,请2-3位幼儿分享他们的测量结果及体验,教师可进一步引导讨论:「你们测量的长度是否一致?为什么会出现差异呢?」
5. 教师总结:不同的测量方式可能导致不同的结果,正确的测量方式是从边的一端开始,确保回形针之间的连接紧密,得到准确的长度。
三、拓展环节:用相同工具测量不同大小的正方形
1. 向幼儿提出新的问题:「如果我们使用相同的测量工具去测量不同大小的正方形,结果会一样吗?」
2. 教师将不同大小的正方形和回形针放在桌子上,引导幼儿进行分组尝试,让他们探索各个正方形的边长。
3. 在幼儿完成测量后,鼓励他们用数字记录边长的结果,并在记录纸上进行标注。
4. 教师巡视帮助,给予适当的指导,确保每位幼儿都能够顺利完成任务。
总结:
通过测量活动,幼儿不仅学会了用自然物体(回形针)进行边长的测量,增加了对图形特性的理解,还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在交流中,幼儿们能互相学习、碰撞思想火花,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数学的基本概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