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及反思三
活动目标:
1. 能够正确判断7以内的数量,并根据所观察到的物体数量圈出相应的数字。
2. 在活动过程中,有序地一个接一个地数物体,形成良好的数数习惯。
3. 积极参与活动,认真观察并仔细倾听教师和同伴的发言,培养良好的交流能力。
活动准备:
1. 教具:自制教学挂图《与数字做朋友》,展示不同的小动物及其数量。
2. 幼儿用书《与数字做朋友》,每位幼儿人手一份,准备记号笔若干,方便他们进行标记和记录。
活动过程:
1. 导入环节:
教师出示教学挂图,通过生动的故事引入主题。
- 教师:“小朋友们,最近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深林里小动物们在举办比拼,看谁的本领更大呢!你们看,这里都有哪几种小动物呢?它们各自有什么特别的本领呢?”
- 通过提问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挂图上的动物,并描述其特征,以此激发他们对数字和数量的兴趣。
2. 集体感知:
教师引导幼儿一起统计动物的数量。
- 教师:“每种小动物有几只呢?在数数的时候,我们要一个接一个地数,不能跳着数哦,这样才能确保数对数量。”
- 教师请几位幼儿进行示范,鼓励他们按照顺序数出小动物的数量,并分享他们的数数方法与思路。
3. 幼儿操作:
幼儿根据教师的指导进行练习,教师观察并给予适当的指导。
- 教师:“小朋友们,注意看在每个小动物旁边都有三个数字,现在请你们看看哪个数字是它的好朋友,请把它圈画出来。”
- 教师在观察过程中,引导幼儿进行思考,鼓励他们主动交流与讨论。
4. 展示与点评:
让幼儿展示他们的作业,并进行师生点评。
-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在圈画的过程中,发现了哪些有趣的事情?谁愿意分享一下自己的想法呢?”
5. 互动游戏:
- 教师:“你们真棒!现在我们来进行一个有趣的游戏,大家一起扮演小动物,看看在比拼中谁的本领更大!”
- 教师带领幼儿进行角色扮演,通过游戏的方式巩固所学的内容,提升他们的参与感。
活动反思:
通过这次活动,我发现中班幼儿对数字的认知还有待进一步加强。他们虽然能辨认数字,但在实际操作和理解上仍然存在困难。此外,各个环节之间的衔接并不是很流畅,导致活动整体节奏有所影响。这次的经验让我意识到,数学课的准备工作需要充分,教师需提前做好资料搜集,并将复杂的知识简化,让幼儿更容易接受。今后在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互动环节的设计,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成长。
标题:幼儿园中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及反思三
活动目标:
1. 通过有趣的游戏帮助幼儿掌握6以内的数数技巧,学习按物体的特征进行分类。
2. 培养幼儿识别数字,并能根据卡片上的圆点数匹配相应数量的夹子。
3. 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鼓励他们乐意表达自己的操作成果。
4. 促进幼儿的空间想象能力,增强他们对数量的直观理解。
5. 培养幼儿的分析与归纳能力,提高他们运用智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 各种颜色、大小的夹子若干
- 大小统计表各一张
- 音乐磁带和录音机
- 自制小红花若干,用于奖励表现优秀的幼儿
活动过程:
一、引入活动,激发兴趣。
教师展示准备好的夹子,询问幼儿:“你们猜这是什么?”并告诉他们今天将要通过夹子玩一个有趣的游戏,调动幼儿的参与积极性。
二、第一轮游戏:夹夹子。
1. 幼儿在听音乐时,夹住绿色夹子,并进行数量统计。
2. 教师引导幼儿记录夹子数量,粘贴标志在统计表上,帮助他们认知数量。
三、第二轮游戏:颜色分类及数量统计。
1. 幼儿继续夹夹子,教师观察并提问:“你夹了几个夹子?夹不同颜色的夹子时,数起来会更方便吗?”
2. 鼓励幼儿将夹子按照颜色进行分类,提高他们的分类能力。
3. 教师再次介绍统计表,帮助幼儿把分类后的数量记录下来。
四、游戏:摸摸乐。
1. 教师展示摸箱,解释游戏规则,指出卡片上的圆点数量和颜色,并引导幼儿进行相应的夹子匹配。
2. 幼儿根据卡片内容进行操作,教师个别指导,确保每个幼儿都能跟上。
3. 鼓励幼儿之间进行交流与验证,促进他们的合作意识。
4. 最后,邀请其他老师帮助检查幼儿的统计情况,表现优秀的幼儿获得小红花作为奖励。
延伸活动:
在区域活动中继续提供夹子,鼓励幼儿进一步探索数量和颜色、大小的分类统计,丰富他们的实践体验。
活动反思:
通过本次活动,我认识到夹子作为常见的生活用品,能够很好地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新纲要》相关领域目标的指导下,我将夹子引入课堂,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幼儿在玩乐中体会数学的乐趣和重要性。
创建一个轻松自在的学习环境,让幼儿在探索中学习是我本次活动的核心。如我观察到,兴趣无疑是最好的老师,而游戏则极具吸引力。通过设计适合幼儿的游戏情境,让他们以自主的方式去学习,真正体现了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教师的指导尽量少而精,更多是在幼儿遇到困难时给予适时的帮助。
在活动中,有多个成功的方面:1)所有教学材料均为儿童生活中常见,方便获取;2)幼儿能够自由探索,拓展了操作空间;3)材料充足,保证幼儿积极动手,形成具体的思维能力;4)趣味性强,整体活动氛围活跃,幼儿参与积极。
然而,活动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在指数字时,我需要突出强调,以确保每个幼儿的视觉关注到目标数字。同时,活动的节奏感也需加强,使内容更加紧凑,确保每个环节的衔接流畅。
总的来说,活动顺利进行,实现预期目标,体现了以孩子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互动关系,绝大多数幼儿表现出主动学习、积极参与的态度。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改进不足之处,创造更为丰富多元的学习体验。
幼儿园中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及反思
一、活动目标
1. 培养幼儿相互合作和有序操作的良好习惯,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2. 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比较判断能力,提高他们的思维灵活性。
3. 引导幼儿学习如何进行高矮比较,使他们理解高矮是通过物体间的比较得出的,同时掌握在同一水平面上进行高矮排序的能力。
二、活动准备
1. 每位幼儿准备一套操作材料,包括大矿泉水瓶、小矿泉水瓶、椰奶瓶和旺仔牛奶瓶,以便进行实际操作。
2. 事先设置一个表演情境,营造出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三、活动过程
1. 引导幼儿在同一平面上比较两个物体的高矮
首先,教师设置表演情境,请两位幼儿上台进行高矮比较。让孩子们分别站在地板和椅子上,提问:“你们觉得谁高,谁矮呢?”鼓励幼儿进行自由讨论。教师随后进行总结,强调要比较高矮,必须让两个物体处于同一个平面上,这样才能明确判断高矮关系。教师可以示范正确的比较方法,以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
2. 引导幼儿意识到高矮是相对的
接着,请一个比前两位幼儿更矮的小朋友上台问道:“我们的比较又会有什么变化?这个小朋友是高还是矮呢?”通过提问,引导幼儿思考并讨论,得出结论:判断一个人是高还是矮,要取决于与谁进行比较。这样的讨论能帮助孩子们理解高矮的相对性。
3. 教导幼儿按高矮给物体排序
接下来,教师可以通过生动的故事引入活动:“今天,有几只瓶子在一起,它们想出去走走,但不知道怎样排队。请小朋友们来帮它们排好队,并跟大家讲讲你们是怎么决定的。”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不仅能体验实际操作,还能说出理由,增强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
4. 通过参与游戏进一步理解高矮的概念
组织幼儿进行“比高矮”的游戏,将他们分成小组,选出每组中最高的小朋友,进行比赛。在比赛结束后,给获胜的小朋友颁发“高高奖牌”,并鼓励所有的幼儿要多吃饭和锻炼,这样才能长得更高。这样的活动不仅有趣,也能激励孩子们关注自己的生长。
四、活动延伸
在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带领幼儿观察幼儿园内的建筑、树木、运动器材等,鼓励孩子们进行更广泛的高矮比较,增强他们的观察与思考能力。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设计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通过让幼儿亲自上台参与高矮的比较,能够更直接地激发他们的参与兴趣。先让幼儿自我比较,随着活动深入,再引入图片和排序,使得这种学习过程更加生动,层层递进,最终达成对高矮概念的良好理解。整体来看,活动顺利完成了设定的目标,孩子们在参与中不仅学到了知识,还提高了合作和表达的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