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好玩大班数学教学活动设计
活动目标
1. 鼓励幼儿尝试使用数字以及点、线等符号进行记录,帮助他们清晰地表达活动结果。
2. 促进幼儿积极参与讨论和思考,分析多种记录方式的优缺点,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幼儿的记录与表达能力,使他们能够更有效地传达自己的想法。
4. 通过丰富的感官体验提升幼儿对数学计算的兴趣,增强他们思维的准确性和敏捷性。
5. 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喜爱,鼓励他们参与多样的操作性游戏,以培养思维的逆向发展能力。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确保幼儿对1-10的数字有基本的书写能力,并能制作简单的点、线标记。
物质准备:
1. 《幼儿用书》P21、22页的双色鱼操作材料。
2. 《幼儿用书》P10页的双色鱼记录表,以及适量的小篓子、黑色、红色、黄色三色水彩笔,每位幼儿各一份。
活动过程
一、引入
教师展示班级饲养的鱼,引导幼儿介绍鱼的名称,并分享自己家中所养鱼的种类。随后,教师出示特殊的双色鱼,鼓励幼儿仔细观察,并指出这类鱼的特征:一面是红色,另一面是黄色。接着,引导幼儿数一数班级总共有几条双色鱼,并思考用哪个数字来表示这个数量。
教师继续引导:“现在我们来玩一个有趣的游戏,叫做‘撒小鱼’。请你们每个人抓五条小鱼,轻轻地把它们撒在小篓子里。你们能告诉我,有多少条红色和多少条黄色吗?”个别幼儿可以上前示范,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为了更清晰地记录结果,教师出示一套颜色丰富的水彩笔,询问幼儿如何将撒小鱼的结果记录下来,鼓励他们提供不同的记录方法。
二、小组操作活动:好玩的双色鱼
1. 请幼儿数一数自己小篓子里的小鱼,然后记录总数。
2. 教师引导幼儿进行小鱼撒撒的操作,每次撒的小鱼数量都要记录,并用不同颜色的水彩笔区分结果。
3. 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方式进行记录,可以采用数字、点或线等多种标记。
4. 展示幼儿的记录单,邀请他们观察自己与同伴的记录结果,分析相同与不同之处。
5. 教师组织讨论,邀请幼儿共同分析和讨论各种记录方法的优缺点,鼓励他们将不同方法中的优点结合,形成一种更好的记录方式。
通过本次活动,幼儿不仅能够在轻松有趣的游戏中学习数学知识,还能够提升他们的社交能力和表达能力,让他们在分享和讨论中共同成长。这种以游戏为基础的数学活动,不仅激发了幼儿的兴趣,也为他们提供了实践和探索的机会,从而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掌握数学的基本概念。
有趣的大班数学教案:探索对称的美丽
活动目标:
1. 理解对称的概念,能够判断图形是否具有对称性。
2. 学会绘制与图形对称的另一半,初步体验图形的对称美。
3. 采用对折的方法,剪出对称图形,感受和欣赏对称的美感。
4. 让幼儿接触简单的数学题,通过游戏激发数学思维。
5. 认识数字在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活动准备:
1. 每位幼儿准备一份操作纸(包括正方形、梯形、月牙形)及剪刀。
2. 教师准备示范材料:各种图形(正方形、梯形、月牙形)。
3. 课件内容,包括对称图形的展示。
活动过程:
一、故事引入:激发幼儿的兴趣
教师通过故事引入,设定情境:在一个充满奇幻的王国中,有位可爱的公主被一位狡猾的巫师囚禁,巫师设置了五道难关,只有聪明的孩子们才能帮助公主逃脱。小朋友们,你们愿意加入这个冒险吗?
二、在探索和判断中理解对称的概念
- 第一关:寻找对称红心
教师展示几个形态各异的红心图案,幼儿需要找出其中具有对称特征的红心。
- 第二关:折一折
教师示范如何将一张纸对折,然后展示折痕的对称性。幼儿自己动手,感受折纸带来的对称效果。
- 第三关:分类
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将不同的图形进行分类,找出属于对称类别的图形。
- 第四、五关:拼搭对称图形
幼儿利用提供的图形拼搭出对称图案,鼓励他们在小组中讨论和展示。
三、创作对称图形
- 任务布置:
教师展示一些未完成的图形,询问幼儿:这些图形的另一半应该是什么样子?请小朋友们动手,把它们完成。
- 幼儿操作:
幼儿使用剪刀和纸进行创作,鼓励他们大胆尝试不同的对称设计。
四、延伸活动
1. 小朋友们,知道这个神奇的王国叫什么名字吗?(对称王国)大家有没有期待再次踏上对称王国的旅程?
2. 教师鼓励幼儿下次带上自己创作的对称图形,继续探索对称的世界。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的目标基本达成,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理解了对称的概念,参与度高,乐于探索。然而,在一些细节方面仍需改进:
1. 在孩子们进行纸上操作时,可以考虑使用适合的座椅,以方便他们更好地进行剪切操作。
2. 在第一关中,为各种形状标记进行标识,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准确地找到需要找的对称图形。
3. 第五关的图形设计要考虑幼儿的操作能力,适当地简化形状,以提升他们的自信心。
通过这个有趣的数学活动,我们不仅让孩子们理解了对称的含义,同时也为他们提供了一个观察和实践的舞台,培养了他们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新标题:趣味扑克牌数学活动教案
设计意图:
在大班阶段,幼儿通常对扑克牌的概念已经有一定的认识,并掌握了几款简单的扑克牌游戏。然而,要帮助幼儿将扑克牌与日常生活中的数字和数学概念建立更深的联系,我们需要精心设计活动,通过引导和提升他们的数学认知能力。利用扑克牌进行分类、配对和比大小等小游戏,不仅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还能够拓展他们的数学经验,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根据《纲要》的要求,我们应选择既贴近幼儿生活又具挑战性的内容,以帮助他们扩展视野并深化经验。扑克牌作为幼儿生活中常见的材料,正好符合这一原则。
活动目标:
1. 感受到数学操作活动的乐趣,享受游戏的快乐。
2. 通过猜数游戏,锻炼幼儿的逆向思维和思维的流畅性、敏捷性。
3. 认识扑克牌,根据特征进行有效的分类与排序。
4. 使用清晰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察与发现。
5. 体验解决问题时所带来的成就感。
活动重点:
通过观察发现扑克牌的特征,并据此进行分类和排序。
活动难点:
发展幼儿的逆向思维能力及思维的流畅性和敏捷性。
活动准备:
准备若干副扑克牌,制作PPT图片,准备活动音乐等。
活动过程:
一、认识扑克牌
1. 在PPT上展示扑克牌,引入活动:
- 教师提问:“小朋友,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魔术师,大家知道他是谁吗?”(引导幼儿回答并期待)
- 教师引导观察扑克牌上的元素,询问其具体内容:“扑克牌上有什么?”(数字、图案等)
- 讨论扑克牌的颜色,并总结扑克牌的特点。
2. 教师展示一副扑克牌,与幼儿共同认识。
- 进一步询问哪些数字和图案(梅花、方块、红桃、黑桃),总结扑克牌的排列顺序和特征。
二、魔术游戏:猜猜少了哪个
1. 介绍游戏规则,教师与幼儿共同参与。
- 幼儿从五张牌中任意抽取一张,教师根据观察猜出被抽掉的牌。
- 通过询问幼儿如何猜对,增强交流和思维。
三、分类游戏
1. 扑克牌的多样性:
- 教师引导幼儿进行分组活动,按颜色和图案进行分类,鼓励不同的分类方式,促进合作与思考。
- 幼儿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分类理由,学习尊重和倾听他人观点。
四、排序游戏
1. 在分类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排序练习。
- 引导幼儿讨论如何根据扑克牌的特征进行排序,并鼓励多种排序方式的尝试。
- 利用PPT展示1-10的数字,引导孩子们进行顺序和倒顺序的练习。
活动延伸:
教师鼓励幼儿将所学应用于家庭游戏,邀请父母一起玩扑克牌,探索更多游戏玩法。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有效结合了幼儿的现有认知,吸引了他们的参与。通过游戏形式的学习,不仅促进了幼儿的数学知识增长,还提升了他们的交流与思维能力。整体上,活动激发了幼儿的学习热情,教学效果显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