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小学数学课堂听课记录样本及模板分享

小学数学课堂听课记录样本及模板分享(3篇)

更新时间:2024-12-31 教案 版权反馈
【摘要】:本文提供了一份小学数学听课记录的模板范文,旨在帮助教师更系统地记录课堂情况,以便分析教学效果,提升教学质量。
第1篇:小学数学课堂听课记录样本及模板分享
拓展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

科目: 数学

课时: 一节课

授课者:

听课时间: 20XX年2月28日

课题: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7的乘法口诀应用》

---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 学生背诵乘法口诀1-7。

2. 进行“我说你答”的互动环节,例如:教师提问“6×7=?”学生回答。

3. 开展“开火车”游戏,老师提问学生回答,激发课堂氛围。

4. 学生两人一组互背乘法口诀,并进行检查。

5. 更换题目,将老师给出的口诀转化为运算式。例子:如老师说“六七四十二”,学生回答:“6×7=42,7×6=42”。

---

二、新授

1. 引入故事

- 教师讲述白雪公主的故事,并提问:“一共有几个果子?”

- 学生回答:“三七二十一,21个。”

-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数学信息:“一共有7个小矮人,每人3个果子,问一共有几个果子。”

- 教师强调运算式的写法,学生写出加法运算式:3+3+3+3+3+3+3=21(个),并转化为乘法算式3×7=21(个)。教师提醒,虽然乘法算式简单,但理解其中的关系至关重要。

2. 发现新的数学信息

- 教师展示小矮人的盘子,询问:“盘子里有什么?”

- 学生回答:“有汉堡和薯条。”

- 教师进一步引导:“每个小矮人的盘子里有2个汉堡,7个小矮人一共有多少汉堡?”

- 学生回答6×2=14,讲出相应的算式。

- 对于薯条,学生回答:“7×7=49(个)”,并给出乘法口诀。

- 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发现题中的信息,比如杯子、花等,并引导学生将所学的乘法口诀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

三、练习

1. 练一练

- 第一题:教师请学生完整准确地读出题目,接着提问“一共用了多少?”

- 学生通过观察横列和竖列,得出:“4×7=28(块)”。

- 对于第二、三题,采用“开火车”形式进行复习。

- 第四题,教师请学生先读题目,再找同学回答。

2. 书上的习题

- 学生自己完成书上习题,通过检查,确保准确无误后,挑选同学进行解答。

3. 延伸练习

- 教师提问:“同学们,能否用一句乘法口诀写出2个除法算式?”鼓励学生自己尝试。

4. 思考题

- 教师让学生静思,不发声,思考题目含义,随后再给出解释,学生自己完成后找老师对答案。

---

总结意见:

总结环节依次进行:复习---导入---图示找信息---运算口诀---加法式子转乘法式子---综合应用。整体课堂结构严谨,效果良好,课堂氛围活跃。建议在计算举例环节,可以多试几个例子,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理解深度。

第2篇:小学数学课堂听课记录样本及模板分享
拓展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

科目:数学

年级:五年级

授课者:

课题:方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老师:同学们,我们在生活中经常需要称量东西,大家能告诉我用什么工具来称东西呢?

学生:有秤、电子秤等。

老师:很好!那么,你们见过天平吗?请看这里,我给大家展示一台天平。

二、介绍天平

老师:天平是一种古老而经典的称重工具,它有两个托盘,中间有一个刻度盘。在两个托盘上放置物品时,如果中间的刻度指向0,那么说明两个托盘上的重量是相等的。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天平平衡。

三、探究新知,观看课件

(一) 等式

1. 我们来做一个小实验,在天平的左盘上放20克和30克的砝码,而右盘上放50克的砝码,刻度指向0。请大家思考,这样的情形可以用什么数学表达式来表示?

学生:20+30=50。

2. 接下来,大家通过观看课件,观察这些等式:30+x=80,x+20=70,2x=100。

3. 请同学们思考,什么是等式呢?

学生:表示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

老师:非常好!我们来看几个例子:60+x=80,70+20=90,50-20=30。这些都是等式。

4. 总结一下,刚刚讨论的所有式子都是等式,我们要首先寻找其中的等量关系,等式就是表示相等关系的数学表达。

5. 那么,有没有一些表达不相等的式子呢?比如5x>29和30<70,它们是等式吗?

学生:不是的。

6. 请大家跟我一起朗读两遍等式的定义,加深印象。

(二) 方程

1. 我们再来讨论一下,像30+x=80、x+20=70、2x=100这样的式子我们称之为什么呢?

学生:方程。

老师:非常好,这位同学真是预习得很好,值得表扬!

2. 对,正是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称之为方程,大家可以反复地读一下。接下来,我给大家举一些方程的例子。

3. 让我们来明确一下等式和方程的关系。可以说所有的方程都是等式,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等式都是方程。

(三) 板书

- 20 + 30 = 50

- 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 30 + x = 50

- x + 20 = 70

- 2x = 100

-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四、练习

1. 现在请大家判断哪些是方程,哪些是等式,并思考为什么?

2. 看图画出相应的方程,并解释它们所表达的实际意思。

五、总结

那么,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能告诉我什么是等式,什么是方程吗?

学生: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听课意见

1. 从生活实际入手导入新课,极大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更容易理解。

2. 教学过程安排逻辑清晰,帮助学生循序渐进地理解等量关系、等式和方程的概念。

3. 在板书时老师使用彩笔分层次标注,帮助学生有效区分并理解各个概念。

4. 老师在课堂中关注到大多数学生,互动频繁,能够做到一视同仁,兼顾每位学生的学习需求。

5. 在强调重点内容时,通过反复朗读等方式增强学生的记忆,为后续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3篇:小学数学课堂听课记录样本及模板分享
拓展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范文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 教师播放录像

在课堂开始时,教师首先播放了一段关于第一小学校园的视频,伴随着生动的校园景象,老师引导学生观察课本上的主题图。

- 教师提问:

① “在图中你能看到什么?”(学生同桌之间互相交流)

② “你看到哪些图形了?”

- 学生回答:

- 学生1:我看到了正方形的蓝色地板砖。

- 学生2:我看到了长方形的蓝色地砖……(教师进一步请其他学生回答)

2. 点明主题

老师指出,在这个美丽的校园中,有许多不同的图形,其中包括正方形、长方形等,这些形状统称为四边形。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很自然地了解了本节课的核心——四边形。

二、探究交流,学习新知识

1. 涂一涂

老师发给每位学生一张印有多个图形的卡片,接着提出任务:找出你认为是四边形的图形,并用颜色填涂出来。

学生们认真地审核图形并涂色,随后老师展示了几位同学的作品,鼓励学生之间进行评价与讨论。

2. 四边形的特点

老师在投影仪上展示了涂好的四边形,然后询问:“观察这些四边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积极参与讨论并最终汇报结果:四边形有四条边、四个角。通过这样的共同探究,加深了学生对四边形的理解,认识到四边形的基本特征。

3. 举例进一步深化

教师要求两位学生前来举例,指出长方体的面是四边形,得出的结论是“长方形的六个面都是四边形”。同时,老师鼓励学生们联系现实生活中观察到的四边形物体,学生们纷纷举手回答,课堂气氛热烈。

三、动手实践,取得新知识

1. 小组活动

上课前,教师准备了信封,里面装有各种图形卡片。教师指示每个小组以他们认为合适的方式对图形卡进行分类。经过讨论后,各小组分享了他们的分类结果,比如按形状相似、按颜色分等,弘扬了合作精神与创造力。

2. 游戏活动

教师准备了橡皮筋和钉子板,让学生亲自动手围成一个四边形。

- 教师提问:

① “你围成了什么四边形?”

- 学生答:例如,“长方形”或“正方形”。

② “你为什么认为它是长方形或正方形?”

- 学生先进行讨论后再分享回答。紧接着,各小组探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具体特点,教师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总结出长方形对边相等、角是直角,正方形则四边均相等的特点。

3. 联系实际问题

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形状,提出“我们镇是毛织重镇,用毛线编织出美丽的衣服”。随后,教师用彩色橡皮筋引导学生动手编织各种四边形,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对四边形的理解。

四、课后总结与反馈

在课快结束时,教师鼓励学生再次翻阅课本,有疑问的地方及时提问。教师在认真解答后,进行整节课的总结,强调四边形的特征并通过板书进行梳理:

- 四边形

- 四条直的边

- 四个角

这种总结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消化与吸收知识点,同时也突出了四边形的核心特征。

总评:

本节课得益于教师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多样化的学习活动中全面掌握知识点。通过生动的游戏与实践,学生认识到四边形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自然地理解了四边形及其特征,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经过本节课程的学习,相信学生们在数学学习中将更加积极主动,激发出更高的学习热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