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数学教案:《认识梯形》
活动目标:
1. 帮助幼儿初步感知梯形的基本特征。
2. 引导幼儿认识不同类型的梯形,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动手能力。
活动重难点:
1. 活动重点:熟悉梯形的特征。
2. 活动难点:理解不同位置和形状的梯形。
活动准备:
1. 环境创设:在活动室内展示一些包含梯形的图画,营造图形王国的氛围。
2. 教师演示用具:准备正方形娃娃、长方形娃娃和梯形娃娃等各种形状的道具。
3. 幼儿用具:若干张包含梯形的图画(空白未上色)。
活动过程:
一、感知梯形的特征
1. 情景导入:出示请柬,提问小朋友们:“这是什么呀?”引导他们进入情境:“这是图形王国的国王邀请我们的请柬,我们一起去看看聚会吧!”(老师带领幼儿进入活动室)
2. 探索发现:鼓励幼儿用眼睛寻找和观察图形,逐步引导他们说出图形的名字,最终引出“梯形”。提问:“这是哪种图形?是正方形吗?还是长方形?”
二、观察了解梯形的特征
1. 出示梯形宝宝:提问:“这个图形有几条边?几个角?跟哪种图形像呢?”
2. 比较图形:展示正方形并让幼儿比较梯形与正方形、长方形的异同点,引导他们理解正方形四条边长度相等,四个角相等,而梯形则有明显的不同:一条短边与一条长边,以及两条相斜的边。关于斜边的形象比喻可以让幼儿进行想象。
3. 总结:告诉幼儿:“这种形状的图形叫做——梯形。”
4. 形态变换:教师演示梯形不同的摆放方式,提问:“这样还是不是梯形?”通过演示让幼儿理解,不同摆放的梯形依然是梯形。
5. 认识更多的梯形:展示直角梯形和等腰梯形,并引导幼儿思考这两种图形是否也是梯形。总结:“梯形的大家庭里还有直角梯形和等腰梯形哦!”
三、小组操作,巩固理解
1. 挑战环节:“图形国王想请小朋友们接受他的考验,看看能不能找到隐藏的梯形。”引导幼儿涂色,找出梯形,并进行相应的手工活动,如折叠或剪切出梯形的图形。可以使用正方形或长方形进行创作,装饰出不同的梯形形状,例如梯形饼干、梯形杯子等。(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帮助)
2. 反馈交流:与幼儿一起分享他们的创作,检验成果。
四、寻找梯形,加深认识
1. 参观表演:“国王说我们通过了考试,所以可以去看图形娃娃们的表演,大家开心吗?那就出发吧!”引导幼儿在活动室内寻找隐藏的梯形图形。
2. 互动分享:鼓励每个孩子与同伴或老师分享他们找到的梯形的位置。
五、结束活动
1. 分享好消息:告知孩子们:“为了表扬今天你们的出色表现,国王决定将这些图形造型送给我们,大家开心吗?”引导幼儿一起将图形带回活动室,并总结今天的活动内容,鼓励孩子们继续在日常生活中观察不同的图形。
通过本次活动,幼儿不仅对梯形的特征和形状有了更深的理解,同时也增强了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幼儿园数学《认识梯形》教案
活动目标:
1. 让幼儿认识梯形,能够根据图形的特征进行准确的归类。
2. 鼓励幼儿探索利用不同形状的纸张创作出梯形的多种表现形式。
3. 培养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思考。
活动准备:
1.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一份,包括同样大小的长方形和等腰梯形各一个,另外再准备不同大小的四边形和等腰梯形若干。
2. 学具:幼儿用书第14页《认识梯形》的操作材料;准备有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的彩纸,剪刀和笔。
活动过程:
(一)认识梯形
1. 教师展示多种不同的图形,邀请幼儿进行分类,并鼓励他们说出每种图形的名称。
- 教师提问:“这里有几种图形,谁能告诉大家它们的名字?”
2. 教师引导幼儿对比梯形和长方形,讨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 教师示范:“梯形和长方形相比,哪个地方一样?那又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
3. 在幼儿发言时,教师将长方形和梯形重叠,帮助幼儿进行观察与比较。
- 教师进一步提问:“你觉得梯形是有两条平行的边,还是两条斜的边呢?”
(二)运用已知经验判断图形
1. 教师出示一种倒放和斜放的梯形及四边形,鼓励幼儿仔细观察。
2. 教师引导幼儿辨认:“这里有没有梯形?哪个是梯形?你是从哪些特征判断出它是梯形的呢?那哪个图形不是梯形,你又是怎么判断的?”
3. 教师指导幼儿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判断,进一步巩固他们的认识。
(三)幼儿操作
1. 教师宣布开展“变梯形”的游戏,展示各种形状的纸张给幼儿。
- 教师询问:“小朋友们,看看这些纸,我们要怎样将它们变成梯形呢?”
2. 教师示范和指导幼儿使用折叠的方法,变形纸张为梯形,并且让幼儿沿折痕剪掉多余的部分。
- 教师提示:“完成后,请在纸上记下你是如何变成梯形的,看看谁的变形方法最多!”
(四)活动评价
- 请个别幼儿展示自己的创作并介绍他们的变形过程和记录方式。
- 教师提问:“你是怎么把纸变成梯形的?你的记录又是怎样的?还有谁的变法和你不一样,可以分享吗?”
活动延伸:
- 在数学区域活动中,提供更多的材料,让幼儿自发探索如何利用各种小图形拼接成梯形,进一步拓展他们的思维和实践能力。
通过此次活动,幼儿不仅能认识并理解梯形的特征,还能在动手操作中增加对图形的感知与认知,提升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幼儿园数学《认识梯形》教案
活动目标
1. 在互动交流和动手操作中,帮助幼儿认识梯形,并观察其特征。
2. 幼儿能够对不同形状、颜色和大小的梯形进行分类,并能清晰地数出每一类的数量。
3. 通过引导幼儿按图形特征进行归类,进一步巩固他们对各种几何图形的认识。
活动准备
- 教具:多种不同形状的梯形;一张三角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纸张。
- 学具:每位幼儿准备两张不同大小的梯形,以及若干三角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纸张。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通过互动了解梯形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讲述和示范,让幼儿初步认知梯形。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激发他们的思考能力。比如,问幼儿:“你们觉得梯形长什么样呢?”同时,通过折纸的方式,展示梯形的形成过程。
二、观察与感知梯形的特征
接下来,教师可以进行引导,提出“这是什么图形?”的问题。通过观察与折叠,帮助幼儿探索如何将长方形变为梯形。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强调梯形的特征,例如:“梯形由四条边组成,其中有两条边是平行的,还有两条斜边连接这两条边。”
三、实践折叠梯形
然后,教师可以给每位幼儿分发长方形纸,让他们尝试自己动手将长方形折成梯形。教师要明确折法,比如:“请你们把长方形折弯一个角,然后观察它的变化。”幼儿在实际动手操作中,能够更深刻地理解梯形的特征。
四、分享折梯形的经验
折完梯形后,鼓励幼儿相互交流他们的折叠方法和过程。教师可以询问:“你们是怎么折出梯形的?在过程中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这样的互动,能够增强幼儿的表达能力。
五、分类不同的梯形
在幼儿掌握了梯形的基本知识后,教师可以引导他们将准备好的梯形按照形状、颜色和大小进行分类。教师问道:“请你从篮子里抓一把图形,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个?.”通过这个环节,幼儿能够更好地理解图形的特征。
六、自主分类与游戏活动
最后,教师可以让幼儿按照自己的理解,对形状、颜色和大小进行自由分类。之后,可以开展“跳格子”的游戏。教师可以发出指令,例如:“在圈子里,请你们听到‘梯形’这个词就跳到相应的图形格子里。” 这不仅使幼儿在游戏中巩固了对梯形的认识,还增加了活动的趣味性。
通过这样一系列的活动,幼儿们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不仅认识了梯形的特征,增强了观察和分类能力,还提高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幼儿园数学《认识梯形》教案
活动目标:
1. 让幼儿认识梯形,了解其基本特征。
2. 培养幼儿在不同图形中寻找梯形的能力。
3. 引导幼儿主动与教学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 初步锻炼幼儿的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重点:
- 认识梯形及其基本特征。
难点:
- 能在各种图形中找到梯形。
活动准备:
- 幻灯片课件、若干梯形图形、各类几何图形、绘有不同图形的小路图。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 图片导入(展现PPT)
-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一幅绿色草地上的图画,且提问:“小兔子住在这里,它的房子是什么样子?”
- 引导幼儿描述房子是由哪些几何图形构成的,帮助他们辨认出梯形作为屋顶的形状。
2. 辨别长方形与梯形
- 教师指示幼儿把凳子底下的小盒子放在膝盖上,迅速找出教师所说的图形(如长方形、梯形),考察他们的反应能力和准确性。
二、基本部分
1. 认识梯形
- 教师让幼儿手中抓住梯形,放下其它图形,并引导他们描述梯形的特征。例如:“这个梯形和长方形有什么不同?”
- 幼儿讨论后,教师总结,两者都有四条边和四个角,但梯形的上下边不等长,左右边呈斜线。
2. 从各种图形中辨别梯形
- 在展示的图片中,教师提到小兔子在房子周围种植花草,设立牌子,询问幼儿:“哪些是梯形?”
- 教师和幼儿一起确认找到的梯形数量,共同计算并验证。
3. 梯形变变
- 教师通过拉伸、压缩和旋转等方式演示让梯形变形,尝试引导幼儿讨论即使形状变化,为什么仍然是梯形。
- 幼儿也可以尝试在教师的引导下变换自己手中的梯形,强调形状的本质不变。
4. 在各种图形中找出梯形
- 教师展示小兔子的设计图,让幼儿识别出设计中包含的各种图形,并突出要铺设梯形的任务。
- 幼儿用视觉识别和动手操作相结合,从盒子中挑选出梯形并参与铺路活动。
三、结束部分
1. 检查任务
- 教师邀请三位幼儿上台检查大家的铺路成果,确保没有遗漏或错误,并鼓励他们在检查过程中复述梯形的特征。
2. 去郊游
- 教师宣告小路铺设完成,询问幼儿是否想要走上去体验,鼓励他们在走路时每一步都踏在梯形上,游戏中巩固知识。
通过这些活动,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认识梯形,培养观察力和动手能力,真正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幼儿园数学《认识梯形》教案
活动目标:
1. 认识梯形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等腰梯形和直角梯形的特点。
2. 在动手操作中感知并区分两种不同的梯形形状。
3. 通过拼图游戏,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比较能力和合作能力。
活动准备:
- 梯形图片每人一份
- 课件
- 作业纸
- 拼图教具
活动过程:
一、预备活动
教师引入话题:“今天我们班来了两个形状的宝宝,它们想和大家一起玩,大家猜猜它们是谁呢?”通过幼儿的积极反应,引出梯形的认识。
二、集体活动
1. 观察梯形
- 教师提问:这是什么形状?(幼儿回答“梯形”)
- 继续引导幼儿思考:你是通过什么判断它是梯形的?
- 提问:梯形有几条边和几个角呢?(中间鼓励幼儿举手回答)
- 讨论:这四条边是一样长的吗?(幼儿回答“不一样”)
- 教师引导观察上、下两条边的长度:谁能告诉我,这两条边的长短关系?(学生可回答“上面短,下面长”)
- 进一步引导发现:这两条边都是平平的吗?(认识到它们是平行的)
- 提问:这两边是它的什么呢?(幼儿回答“腰”)那么,它的腰像什么呢?(可以引导想象“滑滑梯”)
- 总结:原来梯形有四条边和四个角,当两边的腰相等时,它就是等腰梯形。
2. 直角梯形的介绍
- 教师出示直角梯形并让幼儿观察两个不同的直角梯形和等腰梯形。
- 问道:这两个梯形之间有什么不同之处?(幼儿回答)
- 引导出示等腰梯形:请说说它的特点,有几条边和几个角?(幼儿回答)
- 接着指出直角梯形的不同:它只有一条边是斜斜的,可以想象成滑滑梯的形状。
- 通过细致观察,教师引导幼儿发现直角梯形的边的特性:一条边是直的,另一条边是斜的。
三、集体游戏
- 开展“变变变”的游戏,教师快速出示直角梯形,幼儿则要迅速说出名称,比赛说出形状的名字,看谁最快能反应。
四、集体操作
1. 教师为每位幼儿发放梯形教具,鼓励他们一起拼图,看看能拼出哪些形状。
2. 使用数码相机拍下幼儿的作品,并在电视上展示,请每个幼儿描述自己的拼图结果。
3. 发放作业纸,指导幼儿圈出图片中哪些是梯形,进行巩固练习。
五、梯形联系实际生活
1. 引导幼儿思考: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东西的形状像梯形呢?
2. 幼儿举手回答,老师可适时补充和引导。
3. 教师展示生活中的一些实例,鼓励幼儿观察和评论哪些部分是等腰梯形或直角梯形,促进对形状的认识。
通过设计这样深入的互动活动,让幼儿在游戏和讨论中加深对梯形的理解与认识,同时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