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托班数学教案
活动目标
1. 了解圆形和方形的基本特征,识别并区分这两种形状。
2. 通过观察和探索,能够在生活中找到类似的圆形和方形物品。
活动准备
1. 趣味练习材料:找相同的形状卡片(1-18,1-19)。
2. 各种圆形和方形的实物,例如圆形的球、盘子,方形的纸箱、书本等。
活动过程
一、引入主题
1. 教师出示自制的圆形蛋糕和方形蛋糕,吸引幼儿注意。
2. 询问幼儿:“小狗要过生日,朋友们给它带来了两个蛋糕。你们猜这两个蛋糕分别是什么形状的?”(引导幼儿回答:圆蛋糕和方蛋糕)
3. 进一步引导幼儿讨论:“这两个蛋糕有什么不同呢?”(如:一个是圆的,一个是方的,形状不同等)
二、观察玩具汽车
1. 教师拿出玩具汽车,引导幼儿观察:“这辆车上有哪些部分是圆形的,哪些部分是方形的?”
2. 讨论中,教师提问:“为什么汽车的车轮是圆的呢?”(启发幼儿思考,车轮的圆形设计可以使车辆更容易滚动)
三、寻找活动室中的圆形和方形物品
1. 引导幼儿在活动室中寻找可以像车轮一样滚动的东西,例如茶叶罐、饮料瓶等。
2. 与幼儿分享发现的物品,讨论这些物品的形状特征。
四、扩展生活观察
1. 请幼儿分享生活中看到的圆形和方形的物品:“在家里、在公园、在商店,你们见过哪些圆形的东西?又有哪些是方形的?”
2. 教师可以记录下幼儿的分享,形成一个形状库,让幼儿直观感受形状的多样性。
五、趣味练习
1. 进行寻找相同形状的趣味练习,鼓励幼儿在卡片中找到和老师出示相同的圆形或方形。
2. 最后,可以组织一场“小形状大挑战”,让幼儿分组比赛,谁能最快找到教室里最多的圆形和方形物品。
总结
通过此次活动,幼儿在轻松有趣的氛围中,不仅加深了对圆形和方形特征的理解,还提高了观察能力和动手寻找的兴趣。在游戏和讨论中,孩子们的思维得到了锻炼,同时也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各种形状打下了基础。
幼儿园托班数学教案
活动目标
1. 通过观察、寻找和讲述等互动游戏,帮助幼儿掌握方位词,初步尝试按大小进行分类。
2. 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 小蚂蚁头饰、大小不同的饼干若干、两个篮子(分别标有“大”和“小”)。
2. 音乐磁带,为活动增添趣味。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教师装扮成蚂蚁妈妈,幼儿则扮演小蚂蚁。
蚂蚁妈妈微笑着对幼儿说:“今天天气真好,妈妈要带宝宝们去搬粮食喽!在开始之前,我们先来活动活动身体,为搬食物积攒点劲儿吧!”随后,教师引导幼儿边跳边唱儿歌,活跃气氛,准备进入游戏环节。
二、游戏环节:寻找饼干
1. 寻找挑战:“小宝贝们,饼干们在躲猫猫,快去看看、找找它们躲在哪里!找到了记得告诉妈妈哦!”
2. 幼儿们四散开去寻找饼干,教师在课堂中个别指导,引导幼儿用方位词表达自己的发现,比如“在桌子下面”、“在玩具旁边”等。
3. 律动时间:在找到饼干后,大家一起跟随音乐跳舞,享受快乐的时光。
4. 分享喜悦:“找到美味的饼干真开心,我们再跳一段舞来庆祝吧!”鼓励幼儿分享他们的发现和欢乐。
三、游戏环节:根据大小送饼干
1. 教师询问: “你们找到了几块饼干?它们都是一样的吗?有什么不同呢?”引导幼儿进行简单的比较,认识饼干的大小差异。
2. 教师介绍篮子:“妈妈准备了两个篮子,分别是大篮子和小篮子,上面还有标记哦!”初步接触大小标记,帮助幼儿理解分类的概念。
3. 分类活动:让幼儿根据饼干的大小将它们送到对应的篮子中。教师在此过程中进行个别指导,帮助幼儿理解分类。
4. 验证成果:“大家快来看看,我们的饼干宝宝有没有找对家呢?”组织幼儿一起检查分类情况,增强他们的参与感和成就感。
5. 庆祝环节:“太棒了,宝宝们都把饼干送到家了!为了庆祝我们的成功,我们来一起念首儿歌吧!”通过共同的庆祝活动,加深幼儿之间的友谊,同时享受成功带来的喜悦。
通过本次教案,幼儿不仅在游戏中了解了方位词和大小的概念,而且在互动中提升了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交技巧,增强了自信心。
标题:幼儿园托班数学教案
活动目标:
1. 学习手口一致地点数4以内物体的数量。
2. 通过操作练习,增强按物点数的能力。
活动准备:
- 4只小白兔
- 2个胡萝卜
- 4棵青菜
- 4棵青草
- 操作材料的放大版(如卡片或彩色图画)
活动过程:
一、复习1、2、3、4
1. 向幼儿介绍小白兔,师说:“今天我们有几只可爱的小白兔来做客,大家一起数数它们吧!”
2. 显示1只小白兔,问:“小朋友们,你们能告诉我这里面有几只小白兔吗?”(引导幼儿回答出“1只”)
3. 显示2只小白兔,问:“现在有几只小白兔呢?”(引导幼儿回答出“2只”)
4. 按同样方式依次显示3只小白兔和4只小白兔,并引导幼儿数出数量。
二、学习按物点数
1. 师说:“我给小白兔备了一些它们喜欢吃的食物,我们一起来看看有什么好吃的!”
2. 显示2个胡萝卜,师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现在一共有几个胡萝卜?”(与幼儿一起数:一个、两个,共同说出“一共有两个胡萝卜”)
3. 显示4棵青菜,师问:“这些是什么呢?大家来数一数,有几棵青菜?”(与幼儿一起数出“四棵青菜”)
三、请小朋友进行实操
1. 师说:“小兔子还喜欢吃青草,我为每只小兔子准备了青草。现在请小朋友们来帮我数一数,第一只小白兔有几棵青草?”
2. 显示3株青草,邀请小朋友上前通过点数的方式来验证。若小朋友所说数量不对,引导其他小朋友来纠正错误。
3. 按照相同的方法,继续依次给第二只小白兔准备2株青草以及第三只和第四只小白兔各自的青草。
四、讲解操作方法
1. 师展示幼儿用书的放大版,解释今天的学习内容。师说:“我们今天学习了如何数小白兔和它们爱吃的东西。现在,小朋友们需要在自己的书上,按照每个框框里面的物品数量,画出相同数量的手指。”
2. 提问:“这个框框里面有几只青蛙呢?”邀请幼儿一起数,得出结论:“一只、两只、三只、四只,总共有四只小青蛙!”并指导他们把数量和手指连接起来。
五、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 在这个环节,教师应注意观察每个小朋友的操作过程,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六、展示与修改
1. 鼓励几位幼儿展示他们的操作,如果有错误,请他们边点边数,进行修改。
2. 邀请其他小朋友提出意见,确保每个幼儿都能参与到修改和讨论中。
3. 对表现优秀的小朋友给予表扬,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通过这一系列活动,幼儿不仅能认识到数字的数量,还能在互动和操作中加深对数学的理解,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活动目标
1. 理解“空集”的概念,尝试用多种方式感知和判断“有”和“没有”,愿意用简单的语言进行表述。
2. 培养幼儿探索和发现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活动准备
1. 动画片《我要去超市》。
2. 两个不同的袋子(一个装有物品,另一个为空袋)。
3. 各种食品包装盒(有的里面装有物品,有的是空盒)。
4. 小熊妈妈的玩偶或形象道具。
活动过程
一、感知“有”和“没有”
1. 出示两个袋子,分别展示一个装有星星和雪花片,另一个空空如也。
2. 提问幼儿:“这两个袋子有什么不同呢?你是怎么知道的?”鼓励幼儿观察和分享他们的看法,帮助他们理解“有”的意思与“没有”的意思。
二、判断“有”和“没有”
1. 观看动画片《我要去超市》。在观看后,教师提问:“你们在超市里看到了什么?”鼓励幼儿回忆片段并表达对所见到物品的认识。
2. 幼儿进行实际操作:
(1) 教师告诉幼儿:“熊妈妈想开一家小超市,但超市里什么东西都没有,我们应该帮她找到一些东西。”
(2) 介绍操作要求:在货架上的物品中,有的是可以吃的,有的是有用的,还有一些是玩具。幼儿需要把有物品的盒子拿过来,而空的盒子则不需要。
(3) 幼儿开始操作,教师观察他们如何判断物品的“有”和“没有”。
3. 交流小结:
教师询问幼儿:“你选择了什么?这个盒子里面有东西吗?你是如何判断的?”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他们的判断过程。
4. 再次操作:
(1) 鼓励幼儿用不同的方法再为熊妈妈挑选更多的货物。
(2) 对能力较弱的幼儿提供直接的引导,而对能力较强的幼儿给予挑战,让他们尝试更多的判断方式。
(3) 教师个别询问幼儿:“这个盒子里面有东西吗?你是用什么方法确认的?”
(4) 幼儿之间相互分享和介绍自己的选择,进行互动交流。
三、和熊妈妈一起开超市
1. 在活动的最后,鼓励幼儿齐心协力,和熊妈妈一起开设超市。教师可以设计一个简单的“超市场景”,让孩子们模拟购买和销售过程。
2. 让幼儿把他们认为“有”的物品放在货架上,并标记“卖”或“空”来帮助理解商品的存在与否。
通过这一活动,孩子们不仅能够加强对“有”和“没有”这两个概念的理解,还能在互动与实践中提升观察力、判断力和表达能力。
标题:有趣的幼儿园托班数学活动教案
内容:
活动目标
1. 通过观察、寻找和讲述等有趣的游戏,引导幼儿学习和使用方位词,初步尝试对事物进行颜色和大小的分类。
2. 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发现。
活动准备
1. 小鸭头饰、各式各样的颜色和大小不同的鱼,与鱼匹配颜色和大小的筐。
2. 音乐《五只小鸭》,作为活动的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一、游戏:找小鸭
1. 引入活动:教师带着孩子们一起欢快地唱《五只小鸭》,然后引导他们;
- 教师:看,谁来了呀?(引导幼儿注意小鸭)
2. 寻找小鸭:教师对幼儿说:
-教师:小鸭宝宝想和我们玩捉迷藏,你能帮它们找到藏身之处吗?请告诉我你在哪里找到小鸭的!
3. 幼儿行动:幼儿们开始分散寻找,教师在旁进行个别指导,鼓励他们使用方位词,如“在前面”、“在后面”、“在左边”等。
4. 小鸭舞蹈:找到小鸭后,大家可以一起随着音乐《五只小鸭》做律动,增加活动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二、游戏:找小鱼
1. 引导提问:活动一结束,教师换个话题:
- 教师:玩得真开心,但我们肚子饿了,怎么办?小鸭喜欢吃什么呢?对了,我们去找找小鱼吧!
2. 寻找小鱼:幼儿分开寻找各种小鱼,教师在旁指导,继续鼓励幼儿使用方位词。
3. 数数小鱼:找到的小鱼后,教师询问:
- 教师:你找到多少条小鱼?它们是一样的吗?分别有什么不同?你找到的小鱼是什么颜色的?
4. 分享发现:教师鼓励幼儿,把他们找到的小鱼与同伴分享:
- 教师:快去告诉你的好朋友你找到了什么有趣的小鱼吧!
三、游戏:送小鱼
1. 观察小鱼的家:教师引导幼儿观察:
- 教师:小鱼宝宝的家在哪里?是什么样子的?我们在送小鱼回家的时候,应该怎么说呢?
2. 送小鱼的活动:幼儿们开始把小鱼放回对应的筐,教师在旁进行个别指导,让他们用语言表达送小鱼的过程。
3. 验证结果:最后,大家一起检查小鱼宝宝是否回到了正确的家,促进幼儿的集体合作意识和观察能力。
通过这些有趣的互动和游戏,幼儿们不仅能够学习到数学相关的知识,还能在活动中建立起积极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幼儿园托班数学教案
一、活动目标
1. 帮助幼儿识别正方形,并了解正方形的名称及其主要特征。
2. 通过观察与讨论,让幼儿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和认知正方形的物品。
二、活动准备
1. 正方形泡棉块。
2. 各种正方形物品的图片(如盒子、桌子、铺垫等)。
3. 幼儿数学学习用书,里面有与正方形相关的练习和图画。
三、活动过程
1. 情景导入:
教室中布置一个小熊家里做客的场景,讲述小熊为了欢迎朋友们,特意准备了两种不同形状的饼干。教师提问:“小朋友们,这些饼干的形状你们认识吗?”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看法。
2. 交流探索:
教师引导幼儿逐步认识正方形。首先出示一张正方形的图片,问道:“这是什么形状呢?”请幼儿大声回答“正方形”。随后,教师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正方形物品(如巧克力、巴士车窗、棋盘),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形状,进一步确认正方形的概念。
3. 特征认识:
教师出示正方形的特征图,如四条边等长、四个角都是直角,引导幼儿观察并描述正方形的特征。在此过程中,使用正方形泡棉块进行互动,让幼儿用手触摸并感知正方形的形状,帮助他们用语言表达出正方形的特征:“正方形的边都是一样长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4. 观察与思考:
教师鼓励幼儿认真观察教室内外的物品,说出他们认为是正方形的物品。可以引导他们思考:“在你们的家里,还有哪些东西是正方形的呢?”通过小组讨论,让幼儿分享自己的发现,增强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四、实践操作
1. 幼儿动手操作:
提供多个正方形泡棉块,让幼儿自由组合、堆叠,感受正方形的物理特性。教师巡视观察,随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2. 游戏互动:
设计一个与正方形相关的游戏,例如“找找正方形”,小朋友分组竞赛,找出教室里和生活中所有的正方形物品。游戏结束后,教师引导幼儿回顾并分享他们的发现,加深对正方形的认知。
3. 巩固练习:
通过幼儿用书中的练习题,引导幼儿进一步巩固对正方形的认识。可以设计简单的填色或者图案配对活动,鼓励幼儿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与探索。
通过本次活动,幼儿不仅能认识正方形,还能在游戏和活动中体会到数学的乐趣,提高他们对形状的探索和兴趣。
幼儿园托班数学教案
活动目标:
1. 感知并识别数字“1”、“2”、“3”。
2. 能够找到与自己胸饰上相同的数字,并进行配对。
活动准备:
1. 每位托儿配备一份印有数字“1”、“2”、“3”的汽车胸饰,同时准备大号的数字胸卡一套。
2. 准备三张分别标有数字“1”、“2”、“3”的椅子,作为游戏中的“家”。
3. 准备音乐播放设备和适合小朋友的开汽车音效。
4. 小动物玩具一个和一些小贴纸,用作奖励和互动道具。
活动过程:
1. 活动导入:
教师通过放音乐,吸引托儿的注意力,引导他们进入活动情境。可以简单介绍今天的活动主题,让孩子们感到期待。
2. 情境一:红绿灯游戏
托儿们扮演小汽车,教师充当交通指挥员。利用红绿灯的指令,教师提醒孩子们在红灯时要停下,在绿灯时才能行驶。这不仅锻炼孩子们的反应能力,还能培养他们对信号的认识。
3. 情境二:找妈妈的游戏
在这个阶段,汽车妈妈会逐一展示数字卡片,询问托儿们:“几号汽车宝宝在哪里?”每个托儿根据自己胸饰上的数字进行回答,并迅速驶向汽车妈妈的位置。通过这种互动,可以帮助孩子们巩固数字的认知。
4. 情境三:我是几号车
小动物玩具和汽车宝宝进行互动,小动物会问:“你是几号车?”各个小汽车宝宝根据自己的胸饰回答。这个环节鼓励孩子们表达自己,同时也增强他们对数字的记忆。
5. 情境四:找家游戏
教师发出“汽车宝宝回家了”的指令,托儿们要按照指示开到相应数字的椅子上。此环节可以分开进行,教师可以询问:“几号车回家了?”,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数字与位置的关系。
6. 活动总结:
在活动结束时,教师可以带领孩子们回顾今天学到的数字,鼓励孩子们分享自己的感受。还可以适当给予表现积极的孩子一些小贴纸作为奖励,提高他们的参与热情。
通过本次活动,孩子们不仅能够在玩乐中识别数字,还能在互动中增进彼此的沟通,这将为他们未来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幼儿园托班数学活动教案
活动目标:
1. 引导幼儿观察物体的数量差异,学习进行正逆排序,理解7以内的数量关系。
2. 培养幼儿独立取放和操作材料的能力,并教授他们正确使用这些材料。
活动准备:
- 教具: 五个高矮不等的绒毛娃娃。
- 学具: 44份材料袋(内含7个以内高矮不同的筷子、吸管、纸条、牙签等),排队纸每人一份。
活动过程:
一、给娃娃排队
1. 向幼儿展示五个高矮不等的娃娃,请他们观察并提问:“小朋友,看看,这里有哪些娃娃?” 让幼儿回答:“有5个娃娃。”
2. 引导幼儿进一步讨论:“这些娃娃是一样的吗?它们有什么不同呢?”(鼓励幼儿描述高矮差异)
3. 邀请一名幼儿上前为五个娃娃排队,完成后请该幼儿分享他们的排法及理由。
4. 添加一个新的娃娃后,引导幼儿思考:“这个娃娃应该排在哪里最合适呢?”继续让幼儿进行比较和讨论。
5. 最后请幼儿思考:“除了刚才那种排法,我们还可以如何排列这6个娃娃呢?”引导他们思考从高到矮或从矮到高的不同排序方式。
二、游戏“排排队”
1. 分享活动规则:“现在每组的小朋友需要站成一排,自己先比较谁高谁矮,然后根据老师的要求,从高到矮排队。我们看看哪一组排得又快又好!”
2. 当一组排好后,再要求他们以面对老师为标准,从矮到高进行排队。
三、幼儿操作“排排队”
1. 介绍今天的材料和操作方式:“今天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些有趣的材料,包含了不同高度的筷子、吸管、纸条和牙签。请小朋友打开自己的袋子,看看里面有什么,数量是多少,谁高谁矮?”
2. 请幼儿在小红旗线上将材料按高矮有序排队。再让他们分享:“你们是按什么顺序排的呢?可以尝试不同的排法吗?”
3. 向幼儿分发一个袋子和一张排队纸,帮助他们开始操作。
4. 教师在活动中巡回指导,鼓励幼儿之间互相交流和分享各自的操作结果。
5. 活动结束后,请幼儿有序收拾和整理用具,保持环境整洁。
通过这次有趣的活动,幼儿不仅能加深对数量的理解,还能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同时,通过游戏和操作的方式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幼儿园托班数学教案
活动目标:
1. 激发幼儿对环形排列物品的兴趣,认识到这种排列方式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鼓励幼儿尝试多种数数方法,享受与同伴之间的互动与沟通。
3. 发展幼儿的探究精神,提升他们思维的灵活性和逻辑性。
4. 让幼儿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 活动前,请家长协助收集日常生活中的环形物品,如圆盘、手镯、伞等,帮助幼儿观察和讨论这些物品的特征。
2. 为每个小组准备一份盘子、手镯、雪花、记录纸和笔等工具。
3. 准备课件、大记录纸、即时贴纸、夹子、回形针、笔以及适合的音乐CD。
活动过程:
1. 引入活动
教师展示课件中的“钟面”,让幼儿观察并感知平面环形的排列方式。同时引导幼儿讨论环形排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钟表、环形游乐设施等。
2. 小组操作
幼儿分组进行环形物品的数数活动:
- 幼儿分别数盘子上的图案、手镯上的珠子以及雪花上的花瓣,并将结果记录下来。
- 教师记录各组的不同结果,引导幼儿思考:同样的物品,为什么每组的数数结果会不同?
3. 经验分享
开展经验交流活动,邀请数对的幼儿与数错的幼儿一同展示他们的数数方法。让他们在同伴面前演示如何进行数数,帮助其他幼儿学习不同的数数技巧。
4. 思考与讨论
播放课件围绕如何有效数数进行思考。引导幼儿思考在数花瓣时,如何选择数数的起点以及结束点,使他们直观地理解从直线到圆形的变化。
5. 标记和方法探讨
交流如何记住开始数的地方,鼓励幼儿使用不同的标记方式来帮助计数。讨论可以使用哪些工具或方法作为标志,例如手指、夹子等。
6. 再次数数
幼儿第二次操作时添加材料,尝试用标志的方法进行数数:
- 请幼儿分享他们选择的标志物以及数数的方法。
- 教师总结环形计数的要领:确保每个图案都被数到,各图案无需重复不漏数,不论从哪个起点开始,结果均应一致。
- 引导幼儿分享哪些方法既快速又准确,帮助他们发现高效的数数方式,比如通过发现图案排列的规律,以便更快地完成数数任务。
7. 观察与欣赏
播放课件,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环形排列图案的物品,帮助幼儿进一步巩固对环形排列的认知。
8. 音乐游戏
进行“快乐舞伴”的音乐游戏,幼儿随着音乐表演动作。当音乐停止时,幼儿自由组合成圈,并请他们数一数每个圆圈内有多少人,以及从哪里开始数等问题,增强互动和数学理解。
通过此次数学教案,幼儿将在欢快的氛围中学习到数数的技巧,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并提升逻辑思维能力和合作意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