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数学活动教案
一、活动目标
1. 使幼儿认识并能够区分两样物体的长短。
2. 增强幼儿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
二、活动准备
- 两根长短相同的吸管
- 两根可伸缩的教鞭(或天线)
- 每位幼儿准备三根套管(其中一根长,两根短)
三、活动过程
1. 教师演示吸管的比较
(1)教师首先出示两根长度相同的吸管,其中一根直立放置,另一根斜插入透明的橘子水瓶中。此时,教师引导幼儿目测比较,询问:“哪根吸管是不是更长一些?”鼓励幼儿主动表达自己的看法。
(2)接着,教师请幼儿取出斜插的吸管,让他们将其与另一根直放的吸管一端对齐,得出结论:原来这两根吸管的长度是一样的。
2. 教师演示教鞭的比较
(1)教师展示两根伸缩性的教鞭,带领幼儿观察并比较,哪根教鞭更长,哪根更短。
(2)然后,任意拉长其中一根教鞭,询问幼儿:“现在哪根教鞭更长,哪根教鞭更短呢?”让幼儿亲自感受到伸缩带来的变化。
3. 幼儿自主操作
(1)教师鼓励幼儿使用自己的套管进行长短比较。幼儿可以在小组内互相比较自己的套管,讨论出哪个更长哪个更短。
(2)幼儿使用不同的方法,将自己的套管进行两两连接,然后再进行长短比较。可以要求幼儿记录下他们的发现,增强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4. 建议
(1)在小组活动中,鼓励幼儿互相合作,将各自的套管进行合并,并尝试不同的连接方式,比如交错、叠加等,然后重新进行长短的比较,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意思维。
(2)在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请幼儿分享自己的体验和发现,让每位幼儿都有机会表达,巩固他们对长短概念的理解。
通过本次活动,幼儿将在实践中理解“长”和“短”的概念,同时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为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
活动目标:
1. 帮助幼儿学习如何按照物体的长短进行排序,理解长短之间的差异。
2. 增强幼儿用语言描述排列顺序的能力,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
活动准备:
- 教具与学具:四根颜色相同但长度不同的纸条,每根纸条上标记有序号。
- 排队标记图,用于展示纸条的排序。
活动过程:
一、集体活动
1. 引导提问:教师展示四根纸条,问幼儿:“这是什么?它们有何不同之处?谁能告诉我哪根是最长的,哪根是最短的?”
2. 讨论排序方法:教师询问:“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证明你们的观点呢?”引导幼儿思考和讨论,通过比较纸条的长度,发现它们之间的差异。
3. 演示比较方法:教师在白板上比对纸条,讲解如何进行顺序比较。教师示范,同时问幼儿:“我们该如何给这几根纸条命名呢?”
4. 实践排队:教师出示排队标记图,请幼儿思考:“谁能在红线上把这些纸条排好队?想想哪根应该放在最前面,哪根放在最后面,一边排一边说出你选择的原因。”
5. 个别展示:请几位幼儿上前展示他们对纸条的排序方式,每位幼儿都要说出自己的排队理由。
6. 总结交流:请其他幼儿分享自己观察到的情况,如“我看到那根纸条很长,所以它排在最前面”。
二、幼儿操作
1. 准备个人材料:每位幼儿从桌子中取一个排队标记图,以及一个装有纸条的小袋子。
2. 自主活动:幼儿倒出纸条,进行长短比较,观察哪根纸条更长、哪根更短。鼓励他们相互讨论和验证。
3. 动手排队:幼儿依据长短对纸条进行排序,边操作边用语言描述出他们的排序过程,例如:“这根纸条是最长的,所以我把它放在最前面。”
三、展示幼儿作业
- 组织幼儿将自己的排序结果展示给全班,分享他们的想法和排队依据。
四、活动结束
- 教师引导幼儿整理操作材料,清理桌面,结束本次活动,并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和体会。
通过本次活动,幼儿不仅学会了长度的基本概念,还在实践中提高了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进一步发展了他们的认知能力和社交技巧。
活动目标:
1. 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通过实际操作体验,培养其对数字与空间概念的感知和理解。
2. 鼓励幼儿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勇于举手回答问题,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3. 帮助幼儿掌握物体长短的比较方法,能够按照长短差异,将3至5个物体进行合理排序。
活动准备:
1. 准备长短不同的裤子图片,以便于观察和比较。
2. 准备几组小吸管、小木棍、硬卡纸条等工具,每组包含3至5个物体,同时准备若干排序底板,便于幼儿进行实操。
3. 提供记号笔、纸张,方便幼儿记录自己的排序过程和想法。
活动过程:
1. 观察与比较:
a. 教师展示挂图中的四条裤子,引导幼儿观察并回答问题:“妈妈给宝宝买了什么?你们觉得这些裤子一样吗?从哪个地方看出来的不同?”通过问题激发幼儿的好奇心,让他们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重点讨论裤子的长短差异。
b. 教师引导幼儿进行裤子的两两比较,问“哪条裤子更长?哪个更短?”教师与幼儿一起通过比对得出结果,确保每个幼儿都能参与其中。
2. 长短排序:
a. 教师展示长短排序板,并询问:“妈妈让你帮忙排裤子,你觉得该如何排呢?”教师鼓励幼儿积极思考,可以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时倾听其他幼儿的意见,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b. 鼓励幼儿自行尝试将裤子按照长短进行排序,然后请幼儿分享他们的排序方法,指导他们运用眼睛观察和两两比较的方法来得出排序。
c. 教师总结讨论中提到的长短排序技巧,帮助幼儿理解并掌握排序的方法与逻辑。
3. 物体排序活动:
a. 教师引导幼儿了解规则,“小吸管、小木棍和硬卡纸条都想找朋友排队,你们来帮它们吧!”引导幼儿讨论如何进行长短比较,鼓励他们思考并总结出排序的步骤。
b. 幼儿开展动手操作活动,教师鼓励他们将小工具整齐地排列在排序板上。教师在旁辅助并观察,及时给予反馈与帮助,营造一个积极参与的氛围。
c. 鼓励幼儿尝试不同组合的操作,激励他们在不同组别间进行比较和交流,增强他们的实践和表达能力。
活动延伸:
在活动结束后,可以鼓励幼儿回到家中观察生活中不同物体的长短,并进行记录。下次上课时分享他们的发现,进一步巩固对长短概念的理解,同时与家庭互动,增强亲子关系。教师也可以推荐幼儿参与一些简单的数学游戏,激发他们的兴趣,让他们在生活中不断实践数学知识。
标题:幼儿园小班数学活动教案
活动目标:
1. 通过操作活动,掌握4以内的数数技巧。
2. 学习单位量词,增强对数字实际意义的理解。
3. 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并培养观察能力。
活动准备:
小猪洗澡的图片;1至5的圆点卡片和相应的数字卡片。
活动过程:
一、看图说话
1. 教师出示小猪洗澡的图片,问幼儿:“你们能找到图片中只有一件的物品吗?”引导他们回答,如“一只小猪”、“一个水桶”、“一块肥皂”、“一条裤子”等。
2. 接着询问:“那你们能告诉我图片中有哪些物品是有两件的呢?”鼓励幼儿个别回答,并指导他们使用正确的单位量词。如果有幼儿无法回答,教师可以适当提供提示。
3. 然后,引导幼儿观察图片,询问:“谁能告诉我,图片上有哪些东西是用数字‘3’表示的呢?那有没有用数字‘4’表示的物品呢?”鼓励幼儿积极回答。
二、认识数字
1. 教师提问:刚才我们发现了一只小猪和一块肥皂,这些用哪个数字宝宝来表示呢?请大家说出理由。
2. 赞美幼儿的回答,并展示其他的圆点卡片,问他们:“你们能找出这两张卡片的好朋友吗?”从而帮助他们进一步理解数字间的关系。
三、编数数歌
1. 教师询问:“你们想不想学习一首有趣的儿歌呢?”
2. 教师范念儿歌内容:“你数1,我数1,1只小猪来洗澡;你数2,我数2,2条毛巾擦擦背;你数3,我数3,3滴水珠淌下来;你数4,我数4,4只小脚踩水花。”
3. 提问:“这首儿歌说了些什么呢?”引导幼儿思考歌曲内容。
4. 最后,与幼儿一起重温这首儿歌,确保他们能够准确跟唱。
四、总结
在今日的活动中,我们不仅学习了4以内的数字,还编了有趣的数数歌。请大家回家后,试着为这首儿歌设计一套动作,明天来幼儿园时与大家分享,你们觉得如何呢?
通过这样的活动,孩子们在游戏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进一步提升了他们的数学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高矮的比较
教学目标:
1. 帮助幼儿理解高矮的概念,能够初步掌握高矮之间的相对关系。
2. 教授幼儿简单的比较方法,发展他们的观察、比较和判断能力。
3. 培养幼儿勇于思考和实践的精神,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4. 提高幼儿的观察和分析能力,以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
- 区分高、矮和一样高的概念,学习比较高矮的方法。
教学难点:
- 理解高矮之间的相对关系。
教学准备:
- 三副课件,布一块,日常生活中能够比较高矮的实物若干。
教学过程:
一、认识高矮及一样高
1. 引导观察:
- 利用课件一,展示一对生活习惯和健康状况不同的姐妹,让幼儿观察她们的身高差异,并引导幼儿讨论:她们身高的不同与生活习惯有何关系?
2. 实物比较:
- 逐一展示不同的实物(如玩具、书本等),引导幼儿进行比较,讨论哪个高、哪个矮或是一样高。
3. 互动实践:
- 请两个小朋友上台,实际进行比较,看看谁高谁矮,同时邀请全体幼儿参与互动,增进他们的对比意识。
4. 分享认识:
- 请幼儿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生活中哪些东西是可以进行高矮比较的,鼓励他们多交流自己的观察与发现。
二、学习比较高矮的方法
1. 创造错觉:
- 请一位高的小朋友和一位矮的小朋友配合,通过让矮的小朋友站在凳子上并用布遮住,令幼儿判断谁更高。当幼儿产生错觉时,揭开布并解释在比较高矮时要注意物体高度相同的重要性。
2. 注意距离:
- 利用课件二,展示两棵树,一棵近一棵远,让幼儿判断高矮,并在争论时重新拉近远的树,让他们再次比较。这教导幼儿在比较时保证物体在同一水平距。
3. 趣味提问:
- 展示课件三,讲述长颈鹿与猴子的故事,问幼儿猴子的话是否正确,并引导他们思考:在不同的高度条件下,高矮的判断会怎样变化。
三、讲解高矮的相对关系
1. 相对比较:
- 请一个高的和一个矮的小朋友进行比较,再让高的小朋友与老师比较,或是矮的小朋友与更矮的人比较,帮助幼儿理解:高与低是相对的,单独看一个物体不能直接判断其高矮。
2. 实践排队:
- 请三个小朋友上台,示范如何根据身高从高到矮进行排队,并请他们描述谁高谁矮,进一步练习比较的表达。
3. 创意绘画:
- 给每个幼儿发放纸和笔,让他们画出三棵高矮不同的树,鼓励幼儿自由发挥,同时练习他们的观察力与动手能力。
四、总结与反思
- 鼓励幼儿分享他们的绘画作品,并进行彼此间的展示,强化他们对高矮概念的理解和对比能力。同时,教师对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给予积极的反馈,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激发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