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幼儿园数学公开课教学设计与实施方案

幼儿园数学公开课教学设计与实施方案(10篇)

更新时间:2024-12-31 教案 版权反馈
【摘要】:这份幼儿园数学公开课教案旨在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帮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基础数学概念,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探索欲。
第1篇:幼儿园数学公开课教学设计与实施方案
拓展

幼儿园数学公开课教案

活动目标:

1. 学习运用记录与统计的方法,比较物品的数量,从中感知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2. 鼓励孩子们探索自己喜爱的记录方式,辨别出更快速、清晰的记录方法。

3. 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让孩子们在讨论中互相肯定,倾听彼此的见解。

4. 帮助孩子们准确判断数量,提高他们的数学认知能力。

5. 让孩子们体会到数学的生活化,享受数学游戏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1. 器材:录音机、磁带;对应的小动物木偶(小猫、小狗、小兔);金牌一枚;印有小猫、小狗、小兔图案的记录纸和若干空白表格;每位幼儿一支记号笔。

2. 其他材料:大格子图、皮球、沙包、绳子,用于实地活动和比较不同物品的功能。

活动过程:

(一) 创设情景,激起疑问

- 教师播放录音,讲述关于投篮比赛的情节,请幼儿认真倾听。

- 向幼儿提出问题:“你们能说出哪个小朋友投进的球最多吗?”

(二) 商讨方法,鼓励探索

1. 鼓励幼儿进行自由讨论,共同探讨判断谁是比赛冠军的不同方法。

2. 展示表格,引导幼儿思考,通过表格记录比赛结果的方法。

3. 幼儿再次倾听比赛的过程,试着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记录。

4. 鼓励幼儿相互交流记录的结果与方法,并展示几种有效的记录方式。

5. 分析不同的记录方法,讨论哪种更方便、更清楚,并进行比较。

6. 指导幼儿重新记录投篮情况,并使用简单明了的记录方法。

7. 播放录音时,选出个别孩子为比赛的冠军颁发金牌,增强荣誉感。

(三) 合作调查,应用实践

1. 教师通过示范,引导孩子谈论生活中的选择问题:

- 示例问题:“老师这里有绳子、沙包、皮球,你们觉得哪种更好用?”(孩子们可以自由发言)

- “那么这么多不同的意见,我们如何知道哪种更受欢迎呢?有什么方法可以比较出来?”

2. 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分组进行合作调查,并记录各组的意见。之后,各组将记录结果汇总到老师预设的总表上。

(四) 汇总结果与实地活动

- 引导幼儿一起观察和分析大表格的统计结果,讨论统计数据所反映的信息。

- 带领幼儿前往户外,参与有关的比赛项目,将课堂所学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巩固数学知识。

通过此活动,让幼儿不仅体验到数学的趣味性,还在实践中培养了观察、记录和统计的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第2篇:幼儿园数学公开课教学设计与实施方案
拓展

幼儿园数学公开课教案

活动目标

1. 了解祖国各地的特产,激发幼儿爱祖国的情感,增强文化认同感。

2. 进一步积累5以内的算式与图片的匹配,培养幼儿学习有计划的花费和购物能力,初步理解金钱的概念。

活动准备

1. 制作精美的PPT,展示各地特产的图片以及相关信息。

2. 准备幼儿操作卡,上面有各种特产的图片与价格标注。

活动过程

一、引发情感

- 过渡语:国庆节假期结束了,我们去旅行了,体验了很多有趣的事情,还带回了各地的特产。今天,我们就来开设一间特产商店,看看能买到哪些令人兴奋的商品吧!

- 关键提问:

- 特产商店里有哪些物品呢?

- 这些物品是哪些地方的特产?你见过吗?有吃过吗?知道它的味道吗?

- 小结:每个地方都有独特的特色物品,下次旅游的时候,我们可以选择一些特产赠送给朋友,分享我们的快乐和发现。

二、观察特产商店的价目表

- 过渡语:特产商店今天要隆重开张了!让我们一起去看看里面的商品价格。

- 关键提问:

- 你想购买几样东西呢?这些东西各自的价格是多少?

- 如果你有5元钱,可以选购两样东西,你打算买什么呢?

- 如果5元钱的预算下,怎样选择才能买到更多种类或数量的特产?

- 小结:每次购物前,我们都需要制定一个计划。无论是5元、6元还是更多的金额,先做计划才能更好地使用这些钱。

三、幼儿尝试图片和算式匹配

- 过渡语:现在,让我们去特产店挑选物品。看看是什么样的算式与这些特产的图片能够匹配呢?

- 关键提问:

- 你觉得有哪些算式适合和相应的图片匹配?可以说说原因吗?

- 小结:使用5元钱可以购买两样、三样东西,甚至相同的东西可以多次购买。学会合理分配花费是很重要的哦!

四、活动延伸

- 在角色扮演活动中,请幼儿尝试模拟购物,体验如何合理分配自己的钱。通过实践,他们将更加深入地理解金钱的使用和购物的乐趣。

总结

通过本次活动,幼儿不仅了解了祖国各地的特产,还学习了如何制定购物计划,培养了他们的数学能力和理财意识。同时,活动也让他们感受到不同区域文化的丰富性,激发了对家乡和祖国的热爱。

第3篇:幼儿园数学公开课教学设计与实施方案
拓展

幼儿园数学公开课教案

活动目标:

1. 创设“玩具城”情境,旨在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浓厚兴趣,让他们在互动中感受到与同伴共同学习的乐趣。

2. 通过观察、交流和实践等多种形式,帮助幼儿初步感知4以内的数量,提升他们的思维能力。

3. 让幼儿能够有序地进行操作,增强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

4.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比较能力和反应能力,使他们在活动中逐步提升这些技能。

5. 激发幼儿对学习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让他们愿意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活动准备:

- 每位幼儿准备一辆玩具车

- 每位幼儿准备一份操作材料

- 教师准备一套示范教具

活动过程:

一、激发对“玩具城”的兴趣

1. 向幼儿提问:你们喜欢玩玩具吗?你们都喜欢什么样的玩具呢?(鼓励幼儿自由表达他们的想法)

2. 通过律动歌曲《开火车》,引导幼儿快乐进入活动室,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

二、玩玩具,初步感知4以内的数量

1. 幼儿开始玩具车,感知其轮子能够滚动的特性,初步学习如何点数4以内的数量。总结:看,轮子都可以滚动,而且各有不同的形状和颜色。

2. 幼儿们互相交换玩具车,再次体验不同数量的轮子,加深对数量的理解。

3. 在游戏结束时,引导幼儿轻松地将玩具送回“家”,并按数量进行点送。

三、帮玩具宝宝数轮子

1. 介绍玩具宝宝参加轮子装配比赛的情节,告诉幼儿它们还不知道需要装多少个轮子,这时候我们能帮忙吗?

2. 出示一个示范车,引导幼儿思考其轮子的数量。这是什么车?它应该装几个轮子?(鼓励幼儿用语言表达,并请他们帮助老师完成粘贴操作)

3. 幼儿进行实际操作,教师巡回指导,促使幼儿相互验证所装的轮子数量,并对个别能力较弱的幼儿进行适度启发和帮助。

4. 进行集体体验,鼓励幼儿分享你帮助哪个车装了几个轮子,是否每个玩具宝宝都学会了数轮子?

四、我们一起变一变

1. 向幼儿询问:你们想不想和玩具宝宝一起参加比赛?

2. 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动脑筋:你们想变成什么样的车去比赛呢?

3. 随着音乐的响起,幼儿们乐于参与并自由出活动室,准备进行新一轮的创意变身。

五、延伸活动

1. 在数学区投放适合的材料,让幼儿有机会进一步巩固对轮子数量的理解与应用。

2. 在日常活动中,鼓励幼儿自由地想象不同数量的轮子,变成他们喜欢的玩具车,加强学习的有趣性和实践性。

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幼儿不仅能有效地学习4以内的数量,还可以提升他们的社交能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为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4篇:幼儿园数学公开课教学设计与实施方案
拓展

幼儿园数学活动课教案

活动目标:

1. 理解并巩固对图形形状特征的认知,能够进行有目的的分类活动。

2. 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分类理由,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

3. 学习简单的数学概念,增强对数学知识的兴趣。

4. 激发幼儿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

活动准备:

- 经验准备:幼儿已经认识基本的平面图形,包括三角形、圆形、正方形、长方形、梯形和椭圆形。

- 物质准备:为每位幼儿准备一个分类盒,便于进行图形分类活动。

- 材料配套:提供《科学・按图形的特征分类》和《科学・图形组合》的操作材料,以便幼儿进行动手实践。

活动过程:

1. 引入活动:

- 教师出示一个色彩鲜艳的“奇妙口袋”,轻轻摇晃并引导幼儿猜测里面隐含的内容。

- 教师说道:“这是一个装满惊喜的口袋,里面藏着很多好玩的东西!让我们一起来摸一摸,猜一猜。”同时,让幼儿一个接一个地从口袋中摸出不同的图形,如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鼓励他们辨认名称。

2. 图形分类操作:

- 继续引导幼儿:“现在请每位小朋友拿出自己的分类盒,把相同形状的图形放在一起,看看能否把它们分类成功。”

- 在幼儿进行操作的同时,教师在一旁进行观察,并适时给予指导和帮助,确保每位幼儿都能参与其中。完成后,请幼儿相互检查所做的分类,寻找错误并加以纠正。

3. 完成操作材料:

- 引导幼儿观察操作材料《按图形的特征分类》和《图形组合》,询问他们:“这些图案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呢?大家可以数一数,每种图形有多少个,并将结果分类记录下来。”

- 在这个环节中,让幼儿在记录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对图形特征的理解,同时培养他们的数数技巧和记录能力。

4. 分享与讨论:

- 最后,邀请幼儿分享他们的分类结果和在操作过程中的感受,教师适时给予肯定与鼓励,以增强幼儿的自信心与参与感。

通过本次活动,幼儿不仅加深了对数学图形的认识,还在互动中提高了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第5篇:幼儿园数学公开课教学设计与实施方案
拓展

标题:幼儿园数学公开课教案

内容:

活动目标:

1. 通过引入多媒体课件,激发幼儿参与排序活动的兴趣和热情。

2. 培养幼儿的观察与比较能力,促进他们的判断推理能力,发展逆向思维的能力。

3. 帮助幼儿学习如何根据物体的形状进行有规律的排列。

4. 鼓励幼儿与材料进行积极互动,感受数学活动的乐趣与魅力。

5. 促进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发展。

活动准备:

需要准备的材料包括课件以及教师和幼儿使用的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1. 教师展示课件,首先复习幼儿之前所学的按颜色排序的知识。引导孩子们观看课件,介绍图形王国发来的神秘礼物,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2. 接下来,教师展示图形,邀请幼儿观察并探索形状排序的规律。提问:“小朋友们,除了这些红色和蓝色的图形,你们还发现了什么呢?这些形状是怎样排列的?” 引导幼儿识别各种图形(如三角形、圆形等)并描述它们的排列。

3. 玩一个互动性强的“我说你做”游戏,进一步启发幼儿进行自主操作。教师说:“刚才的问题大家都答得很好,现在我们继续玩游戏!请你们根据我给出的图形进行排序,并分享你们是如何排列的?”

4. 在活动结束时,教师进行总结:“今天,通过有趣的游戏,大家学会了如何根据物体的形状有规律地排列图形。我们又掌握了一项新技能!感谢我们的图形朋友们,大家一起跟图形朋友说再见吧!”

通过这样的活动,幼儿不仅能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还可以促进他们的社交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第6篇:幼儿园数学公开课教学设计与实施方案
拓展

幼儿园数学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1. 培养幼儿相互合作与有序操作的良好习惯,促进团队意识的建立。

2. 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提高他们的比较与判断能力。

3. 引导幼儿理解高矮概念,学习通过比较来判断物体的高矮,并能够在相同高度平面上进行物体的排序。

教学准备:

1. 每位幼儿准备一套操作材料,包括:大矿泉水瓶、小矿泉水瓶、椰奶瓶和旺仔牛奶瓶。

2. 事先布置好活动情境,创设有趣的比拼环境。

教学过程:

1. 引导比较高矮

首先,创设表演情境,让两名小朋友上场进行高矮的比较。甲同学站在地面上,乙同学站在椅子上。教师提问:“你们觉得谁高,谁矮呢?这样能比较出高矮来吗?为什么?”鼓励幼儿积极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师总结:要比较高矮,两个物体或人必须站在同一个平面和同一高度上。在此基础上,由幼儿示范正确的比较方式。

2. 探索高矮的相对性

请一位比前两位同学更矮的小朋友上场,教师问:“刚刚我们说那位同学矮,现在这位同学又与他们两位比起来,变化如何呢?”引导幼儿进行观察与思考,得出结论:高矮的定义是相对的,必须依赖于比较的对象。

3. 物体排序的练习

通过生动的情境,指引幼儿参与到物体排序的活动中。设想有几只瓶子它们吵吵嚷嚷,想知道怎样排队才能出门。教师鼓励小朋友们合作,利用自己的观察能力帮助瓶子们排队,并在排好队后分享他们的排列方式及理由。

4. 实践与分享经验

在“比高矮”的游戏中,将幼儿分成几个小组,选出每组的小朋友进行高矮比赛,最终选择一位全班最高的小朋友并颁发小奖牌,激励幼儿积极参与,同时提醒大家注意饮食和锻炼,才能健康成长。

总结:

通过本次活动,幼儿不仅学习了高矮的概念和比较方法,还通过实际参与增强了团队合作意识和社交能力。教师在后续课堂中应继续关注幼儿在比较与排序方面的实践,激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

第7篇:幼儿园数学公开课教学设计与实施方案
拓展

幼儿园数学公开课活动方案

活动目标:

1. 让幼儿感受生活中存在的规律序列,激发他们对规律活动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主动探索精神,使他们能够感知和识别规律的基本特征。

3. 鼓励幼儿尝试创造属于自己的规律,以提升他们的实际运用能力和逻辑思维。

活动准备:

1. 多种颜色和图案的衣物,用于展现规律的排列。

2. 不同颜色和形状的小积木若干,配备足够的绳子供幼儿串挂使用。

3. 精心制作的课件,包含生活中有规律的事物照片,重点围绕幼儿熟悉的日常环境。

活动过程:

(一)感受生活中的规律事物

1. 观察与讨论:引导幼儿欣赏彼此的衣服,首先让他们发现衣物上的颜色和图案规律。例如,找出红色、蓝色、黄色的排列顺序,或是上下搭配的规律。在讨论过程中,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观察和理解。

2. 课件观看: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各种规律事物(如:花园中植物的排布、街道上车辆的排列等),问幼儿:“这是什么地方?你找到规律了吗?这个规律是怎样的?”鼓励幼儿观察、提问并分享他们的发现。

(二)玩具穿串,感知规律

1. 自主实践:给每位幼儿分发小积木和绳子,要求他们按照自己发现的规律,将小积木串在一起。可以是颜色交替、形状组合等,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2. 集体分享:鼓励幼儿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作品和使用的规律,带领他们将所用的规律转换成符号形式,例如“红-黄-蓝”的排列,可以用“R-Y-B”符号来表示。

3. 提炼规律特点:引导幼儿对分享的内容进行分析,提炼出不同规律的主要特点,如周期性、对称性等。例如,讨论“我用红色和黄色交替串的规律有什么特别之处?”帮助幼儿加深对规律的认识。

(三)应用规律

1. 排队游戏:组织幼儿进行排队活动,要求他们在排队时使用一些自创的规律,例如:按照身高、颜色或性别交替排队。通过这样的活动,增强幼儿对规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编排动作:让幼儿用自己的身体动作来表现规律,例如“一次跳、一转身、再一次跳”等。这样不仅能让他们理解规律的表现形式,还能增强身体协调性和团队合作意识。

活动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活动,幼儿不仅能够感受到规律的存在,更能够在观察和实践中主动探索与创造规律,从而为后续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总结环节,可以鼓励幼儿分享他们从中学到的知识和乐趣,促进他们的自我表达和社交能力。

第8篇:幼儿园数学公开课教学设计与实施方案
拓展

活动标题:幼儿园数学公开课教案 - 学习数字6与7

活动目标:

1. 能够通过手指数数准确地找到6或7个物品,并能够清晰言说总数。

2. 理解数字6和7的形成过程及其实际含义,能够认读并书写这两个数字。

3. 促进幼儿思维的灵活性,激发他们对数字的好奇心与探索欲望。

活动准备:

1. 教具:数字卡片、黑白灰串珠。

2. 学具:每位幼儿准备一套数字卡片。

3. 学习手册:准备《操作册》第3册第9-10页的相关内容。

活动过程:

1. 预备活动:

- 教师与幼儿互致问候,营造愉悦的课堂氛围。

- 进行走线游戏,教师播放音乐,幼儿模拟火车按照节奏行进,快节奏时加快步伐,慢节奏时放慢步伐。

- 游戏结束后,教师提问:“它是什么花,没有人栽?”幼儿猜谜,答案是“雪花”。通过猜谜增强互动。

2. 集体活动:

- 学习数字6的形成:

教师展示黑白灰串珠,首先让幼儿拿出5颗黑色串珠,请幼儿数数。接着展示6颗串珠,询问与5颗串珠的区别。幼儿发现增加了一颗白色串珠。

教师总结:“5加1等于6,6比5多1,而5比6少1。”通过这种方式,帮助幼儿掌握加法的基础概念。

- 自主探索数字7的形成:

幼儿拿出7颗串珠,数出数量后,与6颗串珠对比。幼儿得出结论:6加1等于7,进一步理解7的形成。此环节鼓励幼儿自我探索,增强参与感。

- 数字认读:

教师引导幼儿认读数字,通过生动的语言描述数字的形状,比如:“6像哨子,有一个大大的肚子和长长的脖子。”以及“7像爷爷的拐杖。”这种形象的解释增强幼儿的记忆。

3. 操作活动:

- 幼儿进行《操作册》第3册第9-10页的活动,通过动手实践巩固所学的内容。教师在活动中巡视指导,适时给予鼓励和帮助,确保每位幼儿都能顺利完成任务。

通过本次活动,幼儿不仅能够清晰地了解数字6和7的概念,还能通过互动游戏和实际操作增强对数字的兴趣和记忆,为后续的数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9篇:幼儿园数学公开课教学设计与实施方案
拓展

幼儿园数学公开课教案

活动目标:

通过此次活动,幼儿将初步学习使用多种方法进行统计和简单的数学计算,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合作意识。

活动准备:

1. 幼儿事先已制作好个人工资表。

2. 幼儿对用木珠进行简单的两数相加已有初步体验。

3. 材料准备:木珠、雪花片、点卡、夹子、各种图片、纸和笔等。

4. 黑板上准备好四块贴有各组标记的区域,方便展示结果。

活动过程:

一、幼儿介绍自己的工资表

1. 教师引导:“现在你们每个人手里都有自己的工资表,谁愿意来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的工资表呢?”

2. 幼儿分享时,教师可以提示:“请说明你做了什么事情,获得了多少钱。”此环节鼓励幼儿分享1至2件事情,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二、算算你一共赚了多少钱(个人统计)

1. 教师宣布:“今天我要给你们发工资了!”引发幼儿的兴趣和参与感。

2. 教师鼓励幼儿计算自己所得工资的总数:“你们可以请旁边的工具们(如木珠、雪花片等)帮忙,来算一下你们到底可以得到多少钱。”

3. 幼儿根据个人工资表,利用准备的材料进行计算,教师应巡回指导,帮助有需要的幼儿,并鼓励能算好的小朋友尝试使用其他计算方法。

4. 小结环节:请已经算好的幼儿按小组将答案贴到黑板上,并互相检查得数。教师可邀请个别幼儿介绍自己的计算方法,并进行简单总结,强化他们的理解。

三、检查答案

1. 幼儿互相自由检查贴在黑板上的其他小组的答案,进行互动加深理解。

2. 小结讨论:“大家检查的结果怎么样?我们发现了什么?”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看法,增强观察能力和合作学习的意识。

四、发工资

1. 教师准备好“工资”进行发放。在发放之前,可以进行一个小小的复习:“今天我们通过工资表学习了哪些数学知识呢?”

2. 发放工资的同时,鼓励幼儿再次计算他们的新“收入”,并与同学进行乐趣分享。

3. 最后,教师可引导幼儿进行简单的总结,讨论今天的学习收获,同时预告下次活动,让幼儿期待未来的学习内容。

通过这样有组织的活动,幼儿在参与中,不仅实现了对数学的初步理解,也提高了他们的社交和交流能力,激发了学习的兴趣。

第10篇:幼儿园数学公开课教学设计与实施方案
拓展

幼儿园数学公开课教案

活动目标

1. 帮助幼儿复习和巩固对人民币元和角的认识,掌握点数并记录的方法。

2. 让幼儿了解人民币在市场上流通的功能,以及基本的使用方式,进行50以内的加减运算练习。

3. 培养幼儿灵活的思维能力以及良好的社会交往技巧。

4. 鼓励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增强数学思维。

5. 通过互动和探索,让幼儿体验到数学活动的乐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活动准备

1. 幼儿园数学课件

2. 各种面值的人民币模型或实物。

活动过程

一、观察与认识人民币

1. 教师首先展示不同面值的人民币,鼓励幼儿对着钱币说出它们的面值。

2. 引导幼儿仔细观察人民币上的各种图案、数字、文字及其颜色,进行比较,并帮助他们记住人民币的特点。

二、进行“装钱包”游戏

1. 教师发出指令,要求幼儿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放进模拟的钱包中,以此巩固对人民币的认识和记忆。

2. 在游戏中,教师可以随时提问,让幼儿思考不同面值人民币的组合。

三、进行换钱游戏“我们一样多”

1. 教师拿出一张五元钱,鼓励幼儿用角币或不同面值的钱币组合出与五元等值的金额。

- 鼓励幼儿描述他们的组合方法,如使用五角、二角、一元等进行讨论,教师适时记录和展示在黑板上。

2. 当幼儿掌握五元的兑换后,逐步引导他们进行更高面值的兑换练习,如10元、20元和50元。

四、情境游戏“买水果、买玩具”

1. 将活动设置为一个模拟商店,教师准备一些玩具或水果的模型,幼儿使用人民币进行购买。

2. 教师引导幼儿进行购物交流,练习询价、付款和找零,同时进行相应的加减法运算。

3. 通过角色扮演,增强幼儿的社交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让他们在活动中体验快乐。

活动总结

通过这些互动和游戏,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复习和掌握了人民币的知识,培养了基本的数学能力,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社交技巧。教师要注意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使他们在积极的学习环境中不断进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