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减排主题活动方案
为进一步推动青少年的环境保护意识,按照上级部门关于“生态文明、绿色先锋”的主题教育活动的部署,以及市、县教育局的相关文件精神,积极培养未成年人对节能减排的责任感,我校特制定“节能减排,从我做起”主题实践活动的具体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相关决策为指针,以普及节能减排的知识为核心,引导学生了解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倡导落实绿色生活方式。结合《小学生守则》,使全校学生在节能减排的实践中增强环保意识,自觉践行绿色生活,努力做到知行统一、学做统一、言行统一,培养文明习惯,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切实推进我校未成年人的环境道德建设。
二、活动目的
从青少年环境道德建设的实际出发,遵循未成年人的认知特点,动员全校学生积极参与节能减排的实践活动,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自觉践行节能减排的规范,增强环保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高尚的环保情操,做一个有责任感的环保小卫士。
三、活动原则
1. 内容系列化、形式多样化:确保活动内容丰富多样,形式充实多元,以便更好地吸引学生参与。
2. 活动贴近实际、效果目标化:让活动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通过有趣和有益的活动提升参与感和实效性。
3. 融入日常学习和生活:确保活动与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相结合,做到在家庭、学校、社会三个层面上全面推进。
四、活动内容
根据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按照学校、家庭、社会三方联动的原则,以“节能减排,从我做起”为主题,着重开展如下系列活动:
(一) 组织开展知识学习活动
1. 学习国家和地方关于节能减排的相关政策和文件,使学生了解国家对环保工作的重视。
2. 学习有关节能减排的宣传材料和书籍,了解绿色生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3. 举办“绿色知识竞赛”,通过游戏和问答,增强学生对节能减排知识的掌握。
(二) 组织系列实践活动
1. 节能小行动:倡导学生在家中、学校中开展节约能源的小行动,如关灯、拔掉电器插头、节约用水等,并进行记录,鼓励学生分享所做的节能小举动。
2. 环境清洁活动:定期组织“绿色护卫队”活动,带领学生走出校园,清理校园及周边环境的垃圾,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3. 亲子活动:倡导家庭共同参与,鼓励学生与父母一起种植绿色植物,开展“绿色家庭”评选活动,以增强家长的参与感和责任意识。
(三) 开展“低碳生活倡导”活动
1. 绿色出行:鼓励学生选择步行、骑自行车、公共交通等低碳出行方式,减少汽车使用,组织“绿色出行周”活动。
2. 无车日活动:倡导学生在特定的日子选择无车出行,积极宣传健康、环保的生活方式,鼓励同学们在校园内步行、骑行。
3. 低碳饮食:倡导减少食物浪费,组织“光盘行动”,在学校食堂及家庭推广节约用餐的理念。
五、几点要求
1. 提高思想认识:将节能减排活动作为学校德育与环境教育的重点内容长期抓实,融入教学的各个环节,确保落实。
2. 强化组织领导:成立活动领导小组,明确责任分工,制定详细计划并定期召开工作会议,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3. 营造浓厚氛围:利用校园广播、宣传栏、黑板报等多种方式,加强对节能减排活动的宣传,提高全校师生的参与意识。
通过深思熟虑的活动策划和多元化的组织形式,努力使学生在社会中讲公德、在校园中讲美德、在家庭中讲孝道,培养其良好的环保素养,最终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成为积极、负责任的环保小先锋。
节能减排主题活动方案
各学院、部门:
根据杭州市节能减排的总体方针,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201X年6月12日至18日将迎来全国第26个节能宣传周,6月14日则是全国低碳日。为响应这一号召,现通知如下:
一、活动主题
1. 全国节能宣传周活动的主题是:“节能领跑,绿色发展”。
2. 全国低碳日活动的主题是:“绿色发展,低碳创新”。
二、活动时间
活动时间为201X年6月12日至18日。
三、主要内容
1. 开展节能教育活动
各学院和部门应深入学习和理解有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重要讲话精神,将生态文明教育纳入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班会、团日、社团活动等多种形式,组织开展以“节能领跑,绿色发展”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在活动中,要广泛传播节能低碳、绿色文明、节粮节水节电等知识,增强广大学生的节能低碳环保意识,培养他们节约资源、反对浪费的良好习惯,努力营造出节约型的绿色校园环境。
2. 学院组织学生开展“低碳体验日”活动
各学院要以“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粒粮食、一张纸”为目标,组织学生实地参观学校的水、电、暖等设施设备,检查学校内存在的“长明灯”、“长流水”等问题。通过实际体验,提高学生对资源限制的意识和节约意识,培养师生珍惜资源、合理利用能源的良好习惯。
3. 倡导低碳出行
在节能宣传周期间,鼓励校园内师生选择低碳出行方式,如乘坐公共交通、骑自行车或步行上下班,尽量少用电梯和空调,积极倡导走路作为健康的生活方式。
4. 倡导低碳办公
大力推广办公用纸的双面使用、无纸化办公,倡导随手关灯,尽量减少设备待机时间。通过这些措施,提升师生的低碳办公意识,积极营造节能的办公环境。
5. 开展节能检查
学校将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全校节能情况的专项检查,重点关注节水、节电、节约等各项措施的落实情况。鼓励和督促广大师生积极响应学校的节约规定,共同参与到节约行动中来。
四、活动要求
1. 各学院、部门必须围绕节能宣传周的主题,做好积极宣传和引导工作,确保每一位师生员工都能参与到这一活动中,形成全校上下共同努力的氛围。
2. 各学院、部门要重视活动的资料收集和整理工作,及时将节能宣传活动的开展情况上报给节能办,以便总结经验和推广成果。
让我们共同努力,积极参与到节能减排的行动中来,为创建一个更加绿色、可持续的校园而奋斗!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践行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围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的主题活动,广泛开展以“日行一善”为内容的道德实践活动,引导未成年人从认识善、践行善入手,从自身做起,从周围环境入手,培养其修身律己、选择仁义、致力自强的道德品质和情操。
二、活动目标
通过全面开展“日行一善”教育实践活动,力求我区未成年人充分体验行善、传播善的快乐,树立“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道德观念,逐步实现从“日行一善”到“时时行善”的飞跃,最终达成“善行一生”的目标。同时,通过“小手拉大手”的形式,引导家庭其他成员的参与,达到“一所学校影响一批学生,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的良好社会效应,构建学校、家庭和社区三位一体的德育教育网络,推动全社会广泛参与,实现全方位育人的目标,形成人人向善、人人崇善、人人行善的良好道德风尚,提高全民道德水平。
三、实施原则
开展“日行一善”活动坚持以下七个原则:一是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的原则;二是知与行相统一的原则;三是教育与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四是以学生为主体,重在实践的原则;五是突出特点、体现活动特色的原则;六是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结合的原则;七是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和道德实践活动结合的原则。
四、活动内容
“日行一善”道德实践活动是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措施。所有体现真、善、美的意识和行为,以及有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行动,均属于“日行一善”的教育实践内容,具体可分为以下三方面:
(一)知善
通过主题班会、分享会、板报、“日行一善”演讲、宣传日等多种形式,利用家庭、学校、社区的资源,开展丰富的孝敬教育,帮助青少年深入理解“善”的真正意义,并学习行善、为善的具体方法与技巧。教育学生长期坚持做好事,把行善的种子深植于他们心中,逐渐形成正确的道德标准。
(二)行善
在学生中开展“学习雷锋,互帮互助”的活动。各中小学校可结合地区实际,组织学生为社区内孤寡老人提供服务,开展多种形式的志愿服务。让学生从小养成帮忙做事、随时行善的良好习惯,以助人为乐的品质为后盾,鼓励他们主动帮助他人。
(三)扬善
通过评选优秀、表彰道德模范等方式,对在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好人好事给予认可,广泛宣传先进人物与事迹,用身边的模范影响身边的人,教育引导学生以榜样为驱动力,不断培养崇尚善行的意识与行为。
五、实施途径
针对不同年龄段未成年人的特点,结合现有各项工作的开展形式,设计多样的宣传教育和道德实践活动。要使“日行一善”的教育实践深入家庭、学校和社区的德育工作中,充分整合教育资源,发挥各方合力,以提高教育实施的成效。
(一)家庭
作为孩子品德培养的首要场所,家庭的角色至关重要。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其言传身教的影响直接关系到孩子的成长。通过活动的实施,鼓励学生学会孝敬父母,主动承担适当的家务,待人热情,以“小手拉大手”的方式,悄然影响父母,提高家庭的道德修养,并邀请家长积极参与活动。
(二)学校
学校是知善行善的主要阵地。各中小学校应将善的教育渗透至教学全过程,在课程中积极挖掘善的基本思想,以善为主题设计具有引导性、激励性的活动,营造向善的校园氛围,使每位学生自觉向善、知善、行善。
(三)社会
社会是学生实践善德的广阔舞台,是检验道德教育成效的重要环境。“日行一善”活动应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适应社会,主动帮助有需要的人,妥善处理人际关系,积极保护环境,倡导和谐,做合格的小公民。
六、活动形式
(一)开展“日行一善”美德教育。通过以家庭为单位的活动,促使学生在特殊的日子表达对父母的感谢和孝心,培养敬爱父母的美德、勤于动手和多与父母交流的习惯。
(二)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以学校为平台进行中华文化的传播,通过诵读经典,启迪学生的善行意识,促进学生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与热爱。
(三)开发校本教材。设计适合当地特点和学生需求的校本教材,使活动的实施更加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包括编写有关中华传统美德的故事和诗词。
(四)开展实践活动。结合学校、社区、社会,组织丰富的志愿服务活动,深入开展“学习雷锋精神”和“日行一善”活动,营造文明和谐的校园环境。
(五)开展理论研究。将活动中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结合,以提升“日行一善”活动的社会认可度和影响力。
七、活动要求
(一)提高思想认识。“日行一善”道德实践活动不仅是弘扬雷锋精神的重要载体,也是落实“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活动的关键一环。各中小学校需强化工作措施,推动未成年人树立崇尚、了解和践行善行的意识,努力成为有道德的人。
(二)精心组织实施。学校应发挥各自特色,认真组织和动员。充分利用校园网、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等多种途径,将道德教育贯穿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的每一个环节,以确保活动的有效性与广泛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