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 如何撰写征文比赛活动总结报告

如何撰写征文比赛活动总结报告(4篇)

更新时间:2025-01-06 报告 版权反馈
【摘要】:本次征文比赛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参与者积极踊跃,作品质量高,展示了参赛者们的才华与创意,促进了文化交流与思想碰撞,达到了预期的活动效果。
第1篇:如何撰写征文比赛活动总结报告
拓展

标题:感恩教育活动经验分享

在当今社会,感恩意识对青少年的成长尤为重要。它不仅是对父母和老师的简单回报,更是个人责任、自立、自尊及健全人格的全面体现。为了让学生们能够深入理解并树立感恩的理念,我们组织了一系列感恩主题的教育活动,旨在让大家在参与中感悟生活的真谛,领悟感恩的力量。这次的演讲征文比赛正是我们人文社会学院为此推出的一项重要活动。

通过该活动,学院希望能够提升同学们的人文素养与道德风尚,并以此培养学生在思想深处对感恩的认知。活动设计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鼓励大家表达对生活中每一个给予关怀的人所应有的感激之情。

一、活动目标:

1. 通过系列的感恩教育活动,帮助学生更深刻理解和体会父母的辛勤付出,进而培养一颗感恩和回报的心。希望同学们能够用实际行动来表达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2. 通过感恩活动,增强学生对周围人和环境的关注,使其在学习和生活中不仅做一个优秀的学生,更成为一个有责任感的公民。

3. 向学生传达感恩不仅应限于父母,还有许多值得感谢的人,包括父亲、老师、朋友、同学、亲属及各种社会人士,他们在不同阶段给予我们的帮助和支持。

二、活动流程:

1. 发起感恩倡议,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2. 开展“感恩”主题的演讲征文比赛,让同学们用文字和演讲表达内心的感受。

3. 进行演讲作品的评比,确保评审过程公正、公开。

本次活动得到了学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张永华院长与其他评委对来自各院系的80余篇作品进行了认真评审,最终评选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以及多篇优秀奖作品。每篇获奖作品都展现了不同的特色和深刻的情感,令人印象深刻。

以下是获奖同学名单:

- 一等奖:《记忆中的感恩》——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法学专业 刘慧

- 二等奖:《心怀感恩的旅程》——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法学专业 田晓娟

- 二等奖:《未寄出的思念信》——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心理专业 韩志霞

- 三等奖:《心中的感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信管专业 贺英英

- 三等奖:《情义绵绵,感恩常在》——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心理专业 石喜爱

- 三等奖:《满怀感恩的人生哲理》——09级口腔专业 郭某某

- 优秀奖:《感恩母亲的爱》——护本四班 王晶

- 优秀奖:《用心感恩,让生活充满温暖》——09级口腔专业 赵晓婷

- 优秀奖:《心中的感恩》——人文社会学院法学专业 杨文宁

总而言之,感恩是我们生命中永恒的主题。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肩负着重要的责任,不仅要具备专业技能,更要培养感恩意识、合作精神和生活智慧。希望每位同学都能够心怀感恩,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让人文关怀的精神在校园中绽放,让感恩的种子在每个人的心中生根发芽。

第2篇:如何撰写征文比赛活动总结报告
拓展

标题:感恩征文活动的反思与展望

活动背景:

在校园感恩周的氛围中,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陶瓷学院社团部决定举办一场以“感恩与爱的旅程”为主题的征文比赛。这一活动旨在帮助学生深入思考身边的人和事,表达对他们的感激之情,推动校内全体师生共同营造出积极向上的氛围。

活动宗旨:

我们每个人生活在这个充满关爱的世界中,经常会受到来自家人、朋友甚至陌生人的温暖。然而,这份温情常常被我们忽略。在这次征文比赛中,我们希望激励每位参与者认真回顾自己生活中的点滴关怀,并通过文字传递出内心真挚的谢意。无论是对父母的无私奉献、朋友的陪伴,还是生活中那些微小而温暖的瞬间,都值得我们用心去铭记。

活动宣传:

1. 海报张贴:通过精美的海报在学校各个角落进行宣传,引起学生的关注与参与热情。

2. 在线通知:在学校官方网页及社交媒体上发布活动信息,确保每位同学都能及时获取相关消息。

3. 班级通知:社团部成员走进每个班级,直接与同学们交流,鼓励大家积极参与,分享感恩的故事。

活动流程:

1. 比赛形式:此次征文比赛采取个人参赛的形式围绕“感恩与爱的旅程”展开,内容不限,字数也不超过1000字。鼓励同学们从不同角度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2. 时间安排:活动时间从11月20日到11月24日,参赛作品需在11月24日晚7:00之前提交,确保有充足的时间供评委进行评选。

3. 公正评审:我们邀请专业老师与优秀学生组成评审团队,以确保比赛的公平性和透明性。

4. 奖项设置:设立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及优秀奖4名,以此鼓励更多的学生表达对生活的感恩。

活动总结:

在学院的有效组织下,本次征文比赛得到了全校同学的踊跃参与,共收集到32篇精彩的作品。通过这次活动,许多同学重新审视了与亲友的关系,纷纷表达出对父母关爱的感恩,对朋友支持的铭记,让大家意识到生活中的每一种爱都是值得珍惜的。在评审过程中,经过专业老师的细致评选,最终评出了各大奖项得主。

然而,本次活动也暴露出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少数同学未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登记信息时出现错误等。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活动中加以改进,确保每位参与者的声音都能被真实呈现。相信通过不断的反思与改进,未来的感恩活动会更加成功,让感恩的种子在校园中生根发芽。

第3篇:如何撰写征文比赛活动总结报告
拓展

标题:征文比赛活动反思报告

在经过充分讨论后,食品系及其编辑部决定于20xx年10月29日举办第xx届全院征文比赛,并向各班级发出了比赛通知,截止日期定为11月4日。此次比赛题目设置富有新意,涵盖了多样的主题,选手们可以在“我期待”、“佳听众”和“青春纪念册”中任选一题进行创作,每篇文章在800至1200字之间。

截至截止日期,我们收到了700份参赛稿件,这不仅打破了往届活动的参与量,也充分展示了同学们对文学创作的热情。一些同学甚至提交了多篇作品,个别班级的同学们更是展现出强烈的参与意识,整个班级的一半以上同学参与了征文,质量普遍优秀,充分反映了对比赛的重视和对题目的深入思考。

为了公平公正地评选优秀作品,我们将在征文中评选出25篇获奖作品,并设置了不同的奖项进行嘉奖。

在宣传方面,我们的部员们非常积极,通过张贴通知的方式向全院师生宣传活动,并且在团支书例会上通过各班的团支书将活动信息传达给每位同学。这一系列的宣传活动使得全院师生对比赛活动有了充分的了解,为活动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

在审稿过程中,我们将所有收到的稿件发放给每位部员,由他们从中筛选出两篇优秀的文章进行初审。经过多轮评审,我们最终选出了五十余篇优秀作品,并进行了严格的终审,确保文章的原创性和质量。对于存在雷同或抄袭现象的稿件,我们也坚决取消了评奖资格,进一步维护了比赛的公正性。

通过这次征文比赛,不仅提升了同学们的写作水平,也让大家对食品系、编辑部的工作和态度有了更深的认识。所设置的题目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激发了同学们对生活的思考,在写作过程中,他们更是加深了对写作结构和技巧的理解,收获颇丰。

总结来说,此次征文活动是一场成功的文化盛宴,不仅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也搭建了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值得我们未来继续弘扬和深化。

第4篇:如何撰写征文比赛活动总结报告
拓展

标题:感恩主题征文比赛活动总结

在学校12月份的感恩周活动中,我们开展了一场以“感恩与爱的旅程”为主题的征文比赛,旨在引导学生们意识到生活中的点滴关怀,培养他们对恩情的感激之心。

一、活动背景:

本次活动是在感恩周的大背景下,由我校心理办公室主办,而由学院承办。目的在于通过写作表达学生们对生活中关爱与支持的认识,帮助他们抒发内心真实的感受。

二、活动目的:

生活中,我们常常接受到来自父母、朋友、老师甚至陌生人的关心与援助,这种帮助往往默默无闻,但却温暖着我们的心灵。我们希望通过这个活动,让同学们停下忙碌的脚步,认真思索那些曾经给予过我们支持的人,学会表达感激之情,增强情感的交流。

三、活动宣传:

活动的宣传相当广泛,主要通过以下几种途径:

1. 海报张贴:在校园内的教学楼和公寓楼张贴宣传海报,吸引学生们的注意。

2. 网络通知:在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站和教务系统上发布相关的活动信息。

3. 班级宣传:动员各班的心理宣传员,扩大活动的传播范围,确保更多同学了解活动信息。

四、活动流程:

(1)征文格式:以个人名义参赛,主题围绕“感恩与爱的旅程”展开,作品可以涵盖对亲情、友情或其他重要经历的感恩之情,文字没有严格限制。

(2)征文提交:活动时间为12月4日至12月15日,所有作品需在截止日期前通过电子邮件提交。参赛者需提供详细的个人信息以便评选。

(3)评选机制:评委团队由专业教师和优秀学生组成,确保评选过程的公开、公平、公正。

(4)奖项设置:设置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激励同学们积极参与。

五、活动总结:

在学院的广泛宣传和同学们的热情参与下,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征文比赛共收到篇参赛作品,反映出同学们丰富的情感。经过评审,最终评选出了一等奖名,二等奖名,三等奖名。

通过此次活动,许多同学重新审视了与家庭、朋友之间的关系,理解了感恩的重要性。然而,在活动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部分参赛者未能充分表达内心情感,报名时信息填写不够全面。对此,我们将在未来的活动中加强管理,确保每位参与者都能更好地表达自己。希望通过这次活动,大家能够铭记心中的感恩,将爱与感谢传播到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