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工会组织在新经济形势下的就业培训与服务探索
随着社会和经济快速发展,就业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实现社会稳定和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传统的就业模式面临着新形势的挑战,工会工作在应对复杂的就业环境中也面临新的任务和要求。为了更好地了解本市工会组织在职工就业培训与服务方面的实际情况,以及发掘其面临的困境,巢湖市人大常委会内司工委近期展开了一系列调研活动,深入市总工会、槐林镇和苏湾镇,走访了职工服务中心和亿信家政培训中心。通过实地考察和交流,报告了调研结果,现将情况归纳如下:
一、工会就业培训服务的现状分析
近年来,巢湖市总工会以提升职工就业质量为核心目标,积极推动培训方式的创新,不断增强职工的职业技能。这些努力不仅在广大职工中获得了良好反响,也得到了地方政府的支持与认可。市总工会先后被评为“全国工会先进就业培训机构”,并在各类会议上分享经验。
1. 培训设施的改进:市总工会在各级政府支持下,投入重金用于职工学校的设施升级,培训场地和教学设备得到了显著改善。同时,通过整合社会资源,实现了培训与市场的有效对接,形成了更为高效的合作模式。
2. 课程设置的多样化: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职工学校调整了相关课程,引入了学历教育的机会,并开设多种专业技能培训,积极响应新经济形势带来的挑战。
3. 就业服务机制的优化:通过信息共享与需求对接,市总工会改善了就业推荐服务,每年度组织多场招聘活动,为职工提供更多就业机会,搭建了有效的供需桥梁。
二、面临的主要挑战
随着培训工作的发展,仍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1. 培训资源的不足:当前职工学校在教师数量和设施上相对薄弱,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培训需求,导致培训的质量和数量受到限制。
2. 培训内容的滞后:培训项目大多数仍集中于传统行业,未能及时适应经济形势的发展,缺乏对新兴产业的关注,导致市场需求和培训内容之间存在脱节。
3. 参与者的多样性不足:培训对象以家庭主妇和基础性岗位为主,缺乏针对中高端人才的培养,导致培训效果和参与积极性不高。
4. 基层组织的功能不足:当前基层工会受人力和资源限制,工作开展乏力,未能充分发挥其服务职工的基本职能。
三、建议与对策
为了更好地应对挑战和优化工会的就业培训工作,提出以下建议:
1. 多元化培训对象:重点关注农民工和待业高校毕业生,开发与新时代相适应的培训项目,帮助他们提升技能以满足市场需求。
2. 灵活应变的培训项目:根据市场变化,不断更新和丰富培训内容,将医疗、健康、旅游等新兴行业纳入培训范围,适应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
3. 创新培训模式:探索联合培训的合作机制,鼓励多样化的培训形式,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员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提升技能。
4. 强化基层工会功能:增强工会在基层的组织力量,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收集辖区内企业和求职者的信息,强化信息对接,提高服务质量。
通过上述措施,巢湖市工会组织可以在新的经济形势下,不断提升职工的就业能力和竞争力,有效促进就业与再就业,为实现地方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就业促进与创业支持调研报告
近年来,泸溪县致力于以“民生服务、就业促进、社会和谐”为核心战略,围绕“通过创业促进就业”的主题,开展了一系列创新举措,旨在创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和提升就业服务能力,从而有效推动城乡居民的就业和创业活动。为了全面了解当前本地区的创业就业现状,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泸溪县就业服务管理局结合实际情况,对创业就业相关工作做了深入的调研,并在此汇报调研结果。
一、现状概述
经过对过去几年的创业就业工作的总结,我们发现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 就业政策宣传增强
通过电视、网络、报刊等多种渠道广泛宣传创业就业的政策,举办了各类活动,如“创业带动就业宣传周”和“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等,旨在激发和鼓励全民的创业热情。在“春风行动”的招聘会上,共有67家企业提供了4172个岗位,签约劳动合同2933份,展示了良好的市场活力。
2. 技能培训力度加大
迄今为止,我们已设计实施了多个创新型培训项目,采用“课堂教学+实操演练+政策解读+后续支持”的培训模式,成功培养了大量具有实用技能的人才。更具体来说,从开设的334个培训班中吸引16226名学员,培训合格率高达98%。
3. 困难群体的就业援助
围绕针对“4050”及零就业家庭的重点帮扶,根据不同群体的需求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求职援助方案,确保了“零就业家庭”的动态就业率达100%。同时,为安置就业困难人员,开发了4688个公益性岗位,促进了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4. 劳动力信息库的建设
按计划开展劳动力信息的收集工作,现已成功录入17万人的信息,丰富了政府在劳动力资源配置中的决策依据。
5. 公共就业服务机制的完善
通过多层次的网络平台联动,建立了以人为本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推动姑龄、农民、城市等各方信息的精准对接,强化了就业服务的实效性。
6. 创业支持体系的构建
为了鼓励创业,我们发放了848笔小额贷款,支持848位创业者,成功带动了近2000人的就业。与此同时,我们建立了创业专家咨询团,为创业者提供全方位的智力支持。
7. 失业保险管理的强化
我们努力扩大失业保险的覆盖范围,提高保险的普及率,保障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需求。
二、面临的挑战
尽管取得了一系列成就,但在调研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 就业资金的短缺
在面临企业破产和改制的背景下,许多职业面临资金危机,特别是困难家庭的失业收入大幅下降,如何有效配置和使用资金亟待解决。
2. 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积极性低
劳务输出现象明显,很多青壮年劳动力希望留在繁华地区追求更好的职业机会,这使得本地创业者数量不足。
3. 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现有的培训设施和资源配备不足,难以满足快速增长的培训需求。同时,缺乏专门的新兴行业孵化基地,制约了大学生的创业。
4. 就业困难人员的引导不足
面对“零就业家庭”“4050”群体,技能不足和学习积极性不高成为制约就业服务成效的大问题。
5. 各部门之间的协作缺乏
虽然各部门积极开展就业与技能培训,但因缺乏有效的沟通与资源整合,导致字段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利用。
6. 失业保险覆盖率偏低
参保单位多限于部分事业单位,部分私营企业和个体户未按规定参保,这影响了社会保障的综合性与公平性。
7. 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不足
基层工作人员数量不足且素质参差不齐,信息和管理水平也不高,制约了公共就业服务的实施效果。
三、工作建议
1. 增强财政支持
政府应加大对创业项目的资金投入,确保持续推动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开展。
2. 提升基层服务能力
优化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加强对基层工作人员的培训和激励,为求职者提供更为便捷的服务。
3. 推动创业主体发展
鼓励和支持外来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同时开发本地特色产业,培育更多企业和创业者。
4. 完善优惠政策的实施
应结合当地经济特点细化政策,鼓励劳动密集型和服务业的发展,提升弱势群体的就业能力。
5. 拓展技能培训的领域
强化与地方企业的合作,围绕新兴产业需求开展定向培训项目,提高劳动者的市场竞争力。
6. 加强失业保险的覆盖力度
扩大失业保险的参保范围,尤其是针对个体户及非公经济领域的从业人员,形成覆盖面更广的社会保障体系。
通过这些措施,我们有望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深化创业与就业的融合,不断提升本地的经济实力和民众的生活水平。
家庭服务业就业促进调研与展望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家庭服务业逐渐成为了继制造业和建筑业之后的重要劳动力吸纳行业,特别是对于很多农民工而言。由于人们对家庭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政府也加大了对这一产业的支持力度,使得家庭服务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一、家庭服务业就业现状概述
家庭服务业作为一个新兴行业,其重要性在近几年愈发显现。人均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需求的多样化,推动了家庭对各类服务的需求。尽管家庭服务业的发展方兴未艾,目前仍呈现出一些行业特点,比如经营模式多样化、从业队伍逐渐分散、管理体系逐步规范。
1. 行业规模的初步形成
当前,家庭服务业整体仍处于起步阶段,尽管一些公司已经具备一定的规模,绝大部分企业依然是小规模运营。这一行业的成熟需要时间,但社区服务的网络化建设正在提速,从而为家庭服务的专业化和市场化奠定了基础。
2. 从业人员逐渐壮大
家庭服务行业从业者主要以农民工、失业人员和灵活就业人员为主,行业队伍在不断扩大。有部分从业人员开始建立个人档案并缴纳社会保险,体现出行业的规范化进程。
3. 管理体系的逐步完善
政府相关部门以及行业协会的逐渐参与,为家庭服务业的管理带来了更多的规范。然而,行业协会的作用仍需进一步发挥,以更好地促进沟通与协作。
二、家庭服务业面临的挑战
尽管家庭服务业在促进就业方面展现出强大的潜力,但在发展过程中仍然暴露出一些问题:
1. 服务形式的限制
许多家庭服务机构的服务范围较为狭窄,仍主要集中在传统的项目上,如保洁、保姆等。随着社会发展,居民对家庭服务的需求日趋多样化,行业需要不断更新服务内容,以适应新的市场需求。
2. 从业人员素质亟待提高
目前,家庭服务从业人员的学历和专业技能普遍偏低,行业的社会认知度也亟待提升。许多人对这一行业存在偏见,使得有能力的人才难以进入这一领域,形成了人才缺乏而市场需求旺盛的矛盾局面。
3. 管理模式仍显不足
许多家庭服务机构缺乏有效的管理模式,行业整体处于一种自发和无序的状态。为保障服务质量和安全,需建立更为规范的操作流程和管理制度。
4. 培训体系待加强
现有的培训机构往往对家庭服务业的重视程度不足,导致从业人员缺乏系统性的培训和实操机会。提升服务技能与加强实际操作的结合,对行业发展至关重要。
三、推动家庭服务业发展的建议
为进一步推动家庭服务业在促进就业方面的发展,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1. 政策支持
政府应出台更多的优惠政策,降低运营门槛,为家庭服务企业提供税收减免和补贴,帮助他们建立和完善与从业人员之间的劳动关系,从而维护这一群体的合法权益。
2. 职业培训体系建设
鼓励建立符合市场需求的职业技能培训机构,支持针对家庭服务行业的培训项目,并对合格人员颁发职业资格证书,保证培训质量。
3. 推动家政服务社会化
积极引导消费者扩大对家庭服务的接受度,拓宽服务消费范围。同时,建议建立更多以社区为基础的家庭服务网点,鼓励更多企业参与居家养老和社区服务,形成良好的市场环境。
4. 加强社会宣传
利用多元化的宣传渠道,增强社会对家庭服务业的认可与理解,提升行业形象。同时,鼓励企业与媒体合作,共同宣传这些服务背后的价值,激励更多年轻人投身这一行业。
综上所述,家庭服务业在促进就业方面大有可为,通过综合施策,优化服务形式,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和行业管理水平,能够为这一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农民工返乡创业指导蓝图
一、背景概述
我们所在的县域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地区,总人口约为46.6万人,其中有40.8万人为农业人口。面对人均耕地面积不足的困境,农村经济发展受到制约,传统农业无法满足脱贫需求,造成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根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底,我县外出务工农民工人数为61293人,返乡农民工为3563人,显示出返乡创业的潜力与挑战。
二、返乡农民工特点解析
返乡农民工通常年龄较轻,半数在16至28岁之间,另半数在28至55岁之间,其文化水平普遍较低,90%未达到高中以上。因此,他们在经历务工后往往选择在加工制造、建筑及服务业等劳动密集型行业进行创业。这些农民工通过打工积累了一定的资本与技能,回乡后尝试进入汽车、摩托车维修、种植业、养殖业及服务业等多元化领域。然而,由于所得规模普遍较小,也未能有效连接形成产业链条。
三、创业模式分析
当前返乡农民工的创业模式以成立合作社为主。这种“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合作方式,有效地推动了地区经济发展。例如,平乐乡通过农村经济专业合作社加速了种植业的成长,建立了多个合作社,增加了农民的收入。这种整合模式不仅有助于资源的集聚与共享,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产品的竞争力。
四、促进返乡创业的策略
1. 政策支持与引导:鼓励具备技能和资金的返乡农民工积极开创新业,特别是在农产品加工业和乡村旅游等领域。实施“回乡创业工程”,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
2. 技能培训与提升:针对愿意参与职业培训的农民工,纳入“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计划”。免费进行职业技能鉴定,并发放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以帮助他们增强就业竞争力。
3. 融资渠道拓宽:加大对返乡农民工的小额贷款支持。通过设立专项贷款,减少他们的资金压力,使其可以更顺利地完成创业计划。
4. 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政府需从政策、资金、技术多方面给予支持,降低创业门槛,为农民工的创业提供便利。
五、面临的主要挑战
尽管我们在推动返乡农民工创业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依然面临不少困难:
1. 就业知识缺乏:年轻返乡农民工在市场经济知识和管理能力方面不够熟悉,很多人对创业的途径和方法一无所知。
2. 资金不足:许多农民工在创业过程中即使有一定的资金积累,但因缺乏长远的资金规划和后续支持,常常导致项目无法持续。
3. 管理与技术短板:虽然不少农民工在某一行业中拥有一定技能,但在创业时往往缺乏全面的管理知识。家族式管理的模式容易造成企业发展的停滞。
4. 缺乏创业培训:当前我们县缺少有关创业的专业培训机构,限制了农民工获取进一步知识的机会。
六、未来发展建议
1. 强化宣传与培训:呼吁相关部门加强对返乡创业政策的宣传工作,同时搭建创业培训平台,提升农民工的经营和管理能力。
2. 提供专业技术服务:组织专家深入乡村,对农民工提供技术指导与支持,以解决他们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3. 搭建信息交流平台:应建立信息交流机制,及时提供就业、融资和技术资源的相关信息,帮助农民工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与政策动态。
通过政策的引导、资金的支持以及技术的帮助,我们期待农民工能够在家乡扎根与发展,实现就业和创业的梦想,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