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代会计阶段
古代会计,从时间上说,就是从旧石器时代的中晚期至封建社会末期这段漫长的时期。从会计所运用的主要技术方法方面看,主要涉及原始计量记录法、单式账簿法和初创时期的复式记账法等。这期间的会计所进行的计量、记录、分析等工作一开始同其他计算工作混合在一起,经过漫长的发展过程后,才逐步形成一套具有自己特征的方法体系,成为一种独立的管理工作。
2.近代会计阶段
近代会计的时间跨度标志一般认为应从1494年意大利数学家、会计学家卢卡·帕乔利所著的《算术、几何、比及比例概要》一书公开出版开始,直至20世纪40年代末。此间在会计的方法技术与内容上有两个重大发展,其一是复式记账法的不断完善和推广,其二是成本会计的产生和迅速发展,继而成为会计学中管理会计分支的重要基础。
3.现代会计阶段
现代会计的时间跨度是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到目前。此间会计方法技术和内容的发展有两个重要标志,一是会计核算手段方面质的飞跃,即现代电子技术与会计融合导致的会计电算化,二是会计伴随着生产和管理科学的发展而分化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个分支。1946年在美国诞生了第一台电子计算机,1953年便在会计中得到初步应用,其后迅速发展,至20世纪70年代,发达国家就已经出现了电子计算机软件方面数据库的应用,并建立了电子计算机的全面管理系统。从系统的财务会计中分离出来的管理会计这一术语在1952年的世界会计学会上获得正式通过。
附录资料:
★中国最早复式记账法(龙门账)产生于明朝末年(1640年),相传为山西人傅山所创。
★古代的会计账簿(www.daowen.com)
在一处早已荒废多年的明代古祠堂,三个村民在清理旧物中,意外发现了一块高1.56m、宽0.8m,整体为青石材质的古石碑。让人痛心的是,这块石碑已断为两截,但上面的文字仍清晰可辨,是一块记账石碑,记载着村中所有财产的分配情况,最引人注目的是,这块明代嘉靖二十六年的记账碑,清楚地记载着女子嫁入此村,同丈夫作为一丁分配。
我国元代承袭旧制,在会计方面无大发展。但至明代,政府颇重视会计报表,要求按旧管、新收、开除和实在四柱编报,报表逐级汇总上报,国家对报表有统一的编报格式和上报日期。明代代表性会计著作是《万历会计录》,按旧额、见额、岁入、岁出汇录了人户、田粮、军饷、俸禄及各种税收和交通运输等统计资料,编排井然有序,数据先后可循,并突出了财政收支项目的对比关系,便于分析研究。票号,又称票庄、汇票庄或汇兑庄,因其起源于山西,且多为山西人开设,故又称之为山西票号。票号问世之初,其经营以汇兑业务为主,其后随着经营实力的增大,存放款业务日益发达起来。清咸丰至光绪年间,是票号业务经营活动的繁荣时期,其运用的会计制度亦趋于完善,代表了我国古代商业会计的发展高峰。
这一时期,是中国单式簿记的持续发展和复式簿记产生的时期。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萌芽和产生,在民间商界产生了中国固有的复式账法——龙门账。此账法是山西人傅山根据唐宋以来四柱结算法原理设计出的一种适合于民间商业的会计核算方法,其要点是将全部账目划分为进、缴、存、该四大类。进指全部收入,缴指全部支出,存指资产并包括债权,该指负债并包括业主投资,四者的关系是:该十进=存十缴,或进一缴=存一该。也就是说,结账时进大于缴或存大于该即为赢利。傅山将这种双轨计算盈亏,并检查账目平衡关系的会计方法形象地称为合龙门,龙门账因此而得名。龙门账的诞生标志着中式簿记由单式记账向复式记账转变,如图2-1所示。
图2-1 龙门账
四脚账又名天地合账。到了清代,会计制度又有新的突破,即在龙门账的基础上设计发明了四脚账法。四脚账是一种比较成熟的复式记账方法,其特点是注重经济业务的收方(即来方)和付方(即去方)的账务处理,不论现金收付事项或非现金收付事项(转账事项)都在账簿上记录两笔,即记入来账,又记入去账,而且来账和去账所记金额必须相等,否则说明账务处理有误。这种账法的基本原理已与西式复式记账法相同。清末,随着西式会计的引入,中式会计趋于衰落,如图2-2所示。
图2-2 四脚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