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空间的经济效益还表现在它在一定程度上对城市经济环境的改善。
(一)文化空间具有产业塑造力,能够提供文化就业机会
文化部门产生的就业机会能够弥补产业转型过程中所丧失的工作岗位。相比其他行业,与文化艺术相关的企业或机构能够为雇员提供更加有趣、自由、扁平化的工作环境。佛罗里达的“创意阶层”概念和“创意城市”理论、克拉克的“文化设施模式”等观点,都可以从文化空间带动文化就业进而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理解。
(二)文化空间刺激文化消费,促进本地经济增长(www.daowen.com)
文化消费者在文化产品和服务方面的支出,可以为本地经济产生直接收入效应。文化空间有利于培养文化的消费群体,培养他们的消费习惯。文化消费支出是一项惯性支出,在消费者习惯养成后是一种长期的经济贡献。画家、小说家和作曲家们可以居住在他们喜欢的任何地方,但是表演艺术和视觉展览一样,要求他们的成果能够被城市中多数人看到和欣赏。不管这些文化产品是什么,对这些产品的消费多数是要在其生产地点进行的,特别是表演艺术(海尔布伦和格雷,2007:340)。此外,如果城市文化空间所营造的城市文化氛围能够增强社会凝聚力、降低犯罪率以及推动其他经济形态提升活力。那么,可以说,文化空间能够对城市经济产生长期的外部性影响。
(三)文化空间能够吸引外部资金的流入
经济全球化引发的资本流动促使地方政府有意将城市开发与吸引跨国资本结合起来。由于市场的全球化属性,投资决策者对城市的选择也趋向国际化,城市竞争的网络也越来越国际化。经济全球化意味着资金流动比以往更加自由。外部资金的不稳定性使得相互依赖又相互竞争的城市吸引外部资金注入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新经济时代的资金比制造业或重工业建设时期更加容易更换投资地点。文化空间及其代表的城市文化经济,展现出城市的经济活力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光明前景,成为流动资金是否投入的重要参考指标。英国1997年改组文化部门时将文化创意产业解释为“艺术实验室”,目标在于展现“文化企业家精神”。官方文件中以“创意”取代历史更为悠久的“文化”,其中政治修辞的意味在于:一方面意味着含有英国精英意识的词汇“文化”被一个融合性更强的词汇“创意”所取代,糅合了官方的新腔调和年轻一代充满活动的新精神;另一方面,创意更加旗帜鲜明地表现出创新的意愿,强调这是高附加值的新科技产业,希望吸引更广泛的外界关注,吸引更多的外部资源和资金的投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