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全球化的四个实质上的四个实质上的全球化

全球化的四个实质上的四个实质上的全球化

时间:2023-05-0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融入全球经济的同时,中国的资本、土地和劳动力也一并纳入全球资本主义的空间整合之中。“相关动力”在现阶段主要是华盛顿共识,即旨在推动经济自由化并使公共领域适应市场导向的制度和进程,由此推动的全球化实质上是美国化。从这种意义来说,全球化是美国文化的单向传播。在全球化的现实进程中,两种类型的全球化难分难解。

全球化的四个实质上的四个实质上的全球化

当代城市深深地烙上了全球化的印迹。全球化在经济政治文化、技术等诸多领域展开,吉登斯将其视作“现代性的根本性后果之一”:

全球化是世界范围内社会关系的强化,这种关系以这样一种方式将彼此相距遥远的地域连接起来,即此地所发生的事件可能是由许多英里以外的异地事件而引起,反之亦然。(2011:62)

与现代性的制度性维度模式(资本主义、监督、军事力量、工业主义)对应,吉登斯界定了全球化的四个维度: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民族国家体系、世界军事秩序和工业发展。

在经济全球化格局中,中国的工业化在一定程度上与西方的去工业化耦合(武廷海,2013),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也在资本主义危机转移的过程中逐步进行。20世纪80年代,中国开始参与新的世界经济体系,而当时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面临资本转移的迫切需求,正在进行一场大规模的空间修复过程,表现为跨国企业转移资本过度积累的方式,从简单地扩大生产规模转为面向全球范围投资建成环境领域。在融入全球经济的同时,中国的资本、土地和劳动力也一并纳入全球资本主义的空间整合之中。全球化加深了空间生产在城市化进程中作为不可或缺力量的重要程度,以及空间与资本融合的深度。

将全球化概念内置于现代性之中的另一位学者,印度裔美籍文化人类学家阿帕杜莱(Aljun Appadurai)提出了一个五维模型来探究全球互动体系:

(1)族群景观(ethnoscape),包括游客、移民、难民和跨国劳工等迁移的群体,他们组成了我们身处的迁移中的世界。(www.daowen.com)

(2)技术景观(technoscape),指技术的全球流动形态,无论技术含量高低,是机械技术或信息技术,都高速地跨越着曾经不可翻越的边界。驱使技术景观生成的动力不是明显的规模经济或者政治控制,而是货币流动、政治机遇和劳工技能等因素之间的复杂关系。

(3)金融景观(financscape),如今的全球资本比以往的更加神秘且难以把握,货币市场、商品投机和证券交易等让巨额资金快速穿越国家疆界,任何细小差异都可能造成截然不同的后果。

(4)媒体景观(mediascape),包括信息生产和扩散的能力分配,以及报纸、杂志、电视互联网等媒体所生产的影像。媒体景观为全球观众提供了丰富但庞杂的影像和叙事。科技推动下的多媒体是一个包罗万象的综合体,对多数受众而言,现实与虚拟之间的界线越来越模糊。

(5)意识形态景观(ideoscape),与媒体景观一样,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的影像组成,不过它们往往是直接政治化的,涉及国家意识形态。(2012:42-49)

全球化意味着资本和资源的快速流通和重新组合。全球化通过人力、物品、资本和观念的流动,把不同的生产者和消费者连接起来,连接着不同地域的差异。全球化不是要削弱空间的重要性,而是要增强它的重要性。英国政治学学者赫尔德(David Held)将全球化动力分为“深层动力”和“相关动力”:前者是不管全球化采取何种形式都会发挥作用的动力,后者是与政治选择相关的动力。“深层动力”包括与信息技术革命相关的全球通信基础设施的更新,与信息流通相关的商品和服务的拓展,与经济需求和环境变化相关的移民的流动,与消费社会相匹配的价值观念的全球传播,以及全球公共舆论要素的具体化,等等(赫尔德,2009:287)。在这些力量的共同推动下,生活世界虽然存在着破裂和冲突,但是也越来越密切联系和相互依赖。“相关动力”在现阶段主要是华盛顿共识,即旨在推动经济自由化并使公共领域适应市场导向的制度和进程,由此推动的全球化实质上是美国化。从这种意义来说,全球化是美国文化的单向传播。涉及政治选择就产生了不同评价,支持者称之为社会进步,反对者称之为美国霸权。在全球化的现实进程中,两种类型的全球化难分难解(单世联,201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