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遵纪守法是对家庭发展和个人最基本的要求

遵纪守法是对家庭发展和个人最基本的要求

时间:2023-05-0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遵守纪律就是自觉遵守单位、组织的相关纪律,规范自己的日常行为,这是每个职业人的基本要求。遵守社会公德是维护社会公共生活正常秩序的必要条件,也是对每个人的最低层次的道德要求。

遵纪守法是对家庭发展和个人最基本的要求

家庭的社会属性,需要家庭主动融入社会。除了一般的日常生活工作之外,遵纪守法是对家庭和个人最基本的要求,同时要自觉遵守和维护社会公德,主动与社会进行信息等各方面的交换,积极参与社会共建,并通过参与公益和赈灾捐助等活动回馈社会。尤其注意不要自我封闭,脱离社会现实,脱离社会发展,脱离社会建设。

(一)遵纪守法

遵纪守法指的是每个人都要遵守纪律法律,尤其要遵守职业纪律以及与职业活动相关的法律法规。遵纪守法是现代社会公民的应尽义务和必备素质,是保持社会和谐安定的重要条件,也是一个家庭融入社会的基础和前提。

规则意识。凡事皆有规则,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社会由众多的主体组成,社会的运行必须建立相应的规则。规则是制定出来供大家共同遵守的制度或章程,是社会运行的“软件”。规则就是秩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进行正常的经济社会生活,必须遵守一定的规则,否则就会处于混乱无序的状态。规则就是效率,表面上遵守规则似乎影响效率,但规则能发挥其引导、预见和规范作用,个人及社会的实际效率都会大大提高。规则就是自由,遵守规则可以取得预期的效果,免遭违法违规带来的追诉,能够获得最大的人身、财产自由。规则就是安全,很多规则都是用生命和鲜血写成的,遵守规则也是对自身和他人的最好保护。最典型的就是交通规则,有人对交通法规毫不在意,违规驾驶车辆或横穿马路,当灾难降临时,不仅贻害自己,也贻害他人。牢固树立规则意识,自觉做到遵纪守法,是家庭平安和谐的必要保证,也使家庭融入社会的成本降到最低。相反,有的人热衷于走后门、拉关系、打擦边球,希望在规则之外谋取一些利益,结果不仅费时、费钱、费力,而且还会带来违规违纪的隐患和一系列法律风险。

遵守纪律。纪律是党政、机关、团体、企业等单位和组织,为了维护集体利益并保证工作的正常进行而制定的规章、条文,要求单位和组织中的每个成员遵守。常见的有劳动纪律财经纪律、保密纪律、组织纪律、群众纪律等,有的企业专门制定了员工奖惩规定。遵守纪律就是自觉遵守单位、组织的相关纪律,规范自己的日常行为,这是每个职业人的基本要求。有的纪律看似简单、不严厉,但如果不认真执行,也会造成一些负面影响,例如不遵守劳动纪律,习惯性经常迟到、早退,就会在同事心中留下不良印象、降低信任度,带来同事关系的疏远。有些岗位有专门的职业纪律,遵守职业纪律是专业人员的基本要求,例如财务、法律等岗位,重点对获知的信息负有保密的义务,并保持自身工作的独立性。遵守组织纪律更是一件严肃的事情,违反党纪党规人事管理等组织纪律将受到相应的处分,党的十八大以来已有很多这方面的例子。

敬畏法律。当前我国已经构建了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无论日常生活,还是经济社会运行,法律都与我们息息相关。法律是最高的社会规则,不仅代表人民的基本意志,而且也是对社会各方面活动的深刻总结,反映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每一个人都应该敬畏法律,自觉维护法律的权威。敬畏法律就是要知法、学法、增强法治意识,要自觉学习新颁布的有关法律,熟悉专业工作方面的法律,掌握有关家庭、社会的基本法律,平时多听法律讲座,多收集法律资料,多查看法律裁判案例。敬畏法律就是要懂法、用法、维护正当权益,要树立强烈的权利意识,熟悉法律赋予家庭和个人的权利,用法律保障自己各种活动和获利的合法性,在遭受侵权时能够用法律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敬畏法律就是要守法、护法、履行规定义务,要自觉遵守法律的禁止性规定,不做违法违规的事情;认真履行法律规定的各种义务,尽到家庭和个人的社会责任;积极行使法律的倡导性规定,向身边的人宣传法律、推广法律。每个家庭都要从自身做起,要熟悉社会的法律空间,用实际行动完善法律环境,不断增强法律思维、推动法律进步,逐步习惯于用法律解决纠纷和争议,努力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

【链接】

违规经营受责难

2015年10月某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成立,甲股东占30%股份、乙股东占20%股份,其他5名股东各占10%股份。随后,投资公司出资接手某事业单位,由甲股东担任该单位的法定代表人。经过3年的运作,事业单位的业务量稳步上升,同时传来事业单位可以改制为企业的风声。2018年12月,乙股东见有利可图,如果改制成功可以获得巨额收益,遂以甲股东管理经营的事业单位有违规行为作理由,要求甲股东按照乙股东单方确定的价格转让股份,退出其在投资公司的全部股份,并以举报违规经营相要挟,而且态度蛮横、不讲情面。无奈,甲股东觉得乙股东排挤他在投资公司大股东地位,目的是取得投资公司的控股权,双方的合作已经没有意思。为了避免股东之间的纠纷,最终甲股东全部退出投资公司的股份。

(二)遵守公德

社会的运行除了要求遵纪守法之外,还需要遵守一定的社会公德。只有自觉遵守和维护社会公德,才能使家庭更好地融入社会。

公德的含义。社会公德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是维护社会成员之间最基本的社会秩序,以及保证社会和谐稳定的最起码的道德要求。社会公德是社会生活最基本关系的反映,是在长期社会活动中逐渐积累起来的、为社会公共生活所必需的行为规范。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是: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和维护公共安全

基本的要求。遵守社会公德是维护社会公共生活正常秩序的必要条件,也是对每个人的最低层次的道德要求。文明礼貌是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最起码要求;助人为乐是调整公共生活关系最一般的行为规范;爱护公物是维护社会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保护环境是维持社会成员身心健康的重要保障;遵纪守法是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基本义务;维护公共安全是社会运行的基本条件。在社会生活中,不仅要形成遵守社会公德的良好舆论氛围,而且遇到突发事件,特别是危害公共安全时,每个人都不应是旁观者。

家庭的作为。每个家庭和成员都要增强社会公德意识,自觉以社会责任考量自己的行为,遵循社会群体的公共规范;要注重社会公德,在公共场合注意自己的言行,妥善处理邻居及小区其他成员的关系,展现自身良好的精神风貌。只有自觉按照社会公德行事,才不会妨碍他人的正常活动,并可以保证自己所从事活动的顺利进行;也只有自觉遵守社会公德,才不会给他人造成损失和伤害,保持社会公共生活的和谐稳定,保证社会的健康发展。

(三)主动交换(www.daowen.com)

交换的基本含义,是指通过提供某种物品,作为回报从别人那里取得所需物品的行为。社会生活中的交换可以超出物质的范围,有更广泛、更深刻的内容。交换是社会生活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是联结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桥梁

交换的意义。家庭存在于社会之中,是社会的组成部分。家庭参与了社会分工,因此家庭也参与社会交换,即生产过程中,在劳动者之间分工和协作基础上的交换。此外,家庭的存在,不仅在于向社会取得什么,更重要的是向社会贡献什么。家庭可以用来交换的东西越多,对社会的贡献也越多,家庭的存在意义就越大。同时,应该看到家庭对社会贡献得越多,自身的收获也会越多。在市场环境下,有意识利己的交换,客观上可以产生利他的结果;在非市场环境下,有意识利他的交换,客观上可以产生利己的结果。

交换的内容。通常来说,交换是指在等价基础上的商品交换,即以物换物。作为家庭,交换的内容更加丰富,除了生产、分配、消费环节中一般产品和商品的交换之外,还有生产、生活中发生的各种活动和能力的交换,包括信息、技能、经验,甚至是情感、意见的交换。在社会生活中,家庭交换的性质、深度、广度和方式等,是由个人拥有的物质、能力、水平所决定的。

交换的作用。家庭作为社会群体中的一员,要有奉献意识和利他行为,要对群体做出自身的贡献,才能使群体得到更好的发展。家庭与社会之间的交换,主要体现在人与人之间的交换,这种交换不局限于物质产品,很多情况具有非物质、非市场的性质。交换发生在社会成员之间,可以互通有无、互通信息,极大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交换发生在家庭内部成员之间,尤其是情感、意见的交换,可以消除隔阂、误会,统一思想观念,加深相互之间的感情。好东西与他人分享,通过交换可以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这对家庭和个人的意义是非常重大的。

(四)参与共建

社会由众多的家庭组成,家庭融入社会的一项重要活动,就是共同参与社会建设。

社会建设。社会建设是指社会主体根据社会需要,进行改善民生和推动社会进步的社会活动。社会建设首先是实体建设,诸如社区建设、社会组织建设、社会事业建设、社会环境建设等;其次是体制机制建设,包括社会管理、社会安全、社会保障、社会利益关系协调等体制机制的建设。通过社会实体建设,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通过社会体制机制建设,使社会更加有序、和谐。社会在快速发展,社会建设对于每个家庭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家庭参与。社会建设需要每个家庭的共同参与。家庭可参与社会共建的内容很多,包括发展社会事业、优化社会结构、完善社会服务功能、促进社会组织发展等活动。最重要的是要健全民主权利保障制度、公共财政制度、收入分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以保障社会成员的权利公平、机会公平和分配公平。最直接的是参与社区建设,参与教育、医疗、卫生、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建设,建立和完善社会支持、帮助、救援的公共服务体制。最受益的是参与生活小区的物业管理,参与或协助业委会开展工作,制定小区居民规约,通过有关活动和规范,约束小区居民的行为,调整居民之间、居民与业委会之间以及居民与物业服务机构之间的关系,维护小区生活的平安、有序、和谐,实现共建、共治、共享。

(五)回馈社会

家庭与社会密切关联,取之于社会就应该回馈社会。每个家庭无论能力大小,都可以通过各种方式、途径,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

感恩之心。家庭应对社会常怀感恩之心。社会的平安与和谐,给予我们基本的生活条件;社会的分工与合作,使我们能专业从事某项工作;社会的文明和进步,给我们提供人文的关怀和温暖。心存感恩,可以帮助人从正面、乐观的角度看待社会及身边的人和事,有利于化解和应对各种压力和紧张情绪。懂得感恩,能增强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促进人际间的和谐相处,也会让人珍惜当下幸福,对未来更有信心。如果将生活视为赐予,那么生活也将回馈给你丰厚的礼物;相反,如果将生活视作理所当然,你将常常感到失望。常怀感恩之心,心态就会谦逊和谦卑,就会对外界产生友善的敬畏感,这是通往幸福快乐的捷径。

多做公益。家庭应积极参与社会公益组织和公益活动,借此深入接触社会,为自己提供认识社会、理解社会和服务社会的机会。要参与公益宣传活动,宣传国家大政方针、新的政策规定、共同价值理念、城市形象等,形成正确的社会思想引导;要参与社会公益咨询活动,提供政策解读、法律解释、办事流程讲解等,为普通市民答疑解惑,找到正确的办事途径;要参与公益服务活动,利用自身的专业特长,为社区居民提供帮助,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要参与公益主题活动,为所在城市的重大会议、重大活动等献计献策,贡献一分力量;要参与公益监督活动,抵制社会不良行为,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维护社会的公共利益。

赈灾捐助。人是社会性、群居性的动物,群居的目的是相互扶持,帮助他人和得到他人的帮助。对家庭来说,有能力帮助他人本身就是一种存在的体现,同时还能让人们意识到,陷入困境、需要帮助时,也会有人伸出援手。这样就可以增加社会的凝聚力,人们就能够更好地面对未来。家庭可以根据自身的特长,参与包含支持、帮助、救援等职能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在组织赈灾救灾、扶贫济困等方面发挥作用。最简单的就是为受灾地区适当捐款捐物,为希望工程提供适当的资助,或者主动关心、帮助身边有困难的亲戚和朋友。这些都可以很容易做到,也是很有效的。你对别人的点滴付出,即使是日常普通的事情,别人也会铭刻在心,牢记一辈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