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向度的陶艺批评将提供对现代陶艺创作之不同层次与领域的相对自主性的分析,以及对它们通过相互作用形成一种特定的现代陶艺组织模式的具体方式的分析。多向度的陶艺批评是辩证的、非还原的。它对现代陶艺的形式、语言、观念的引申等向度之间的关系作出概念分析,并拒绝将陶艺现象还原为任何一个向度。一种辩证的批评理论将会描述那些把各种现代陶艺现象彼此联系起来并把它们同占主导地位的现代陶艺组织模式联系起来的中介环节或相互作用。例如,一种对观念陶艺的辩证分析将从理论上说明观念陶艺在现代陶艺浪潮中的兴起过程,说明它的现代陶艺功能和现代陶艺效应;它将指出观念陶艺如何采纳了某种文化形式,进而反过来影响了文化的生产;它还将分析观念陶艺如何被政治形态所同化以及如何使现代陶艺政治化发生了改变,并且以此分析现代陶艺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之间的相互关系。
[1][2]易英:《走向纯现代陶艺之路》,《美术馆》,广东美术馆出版,2002,135-137。
因此,辩证地分析把特定现代陶艺现象同一个社会的各种基本力量以及现代陶艺中的各种关系联系了起来,一方面揭示了现代陶艺的结构和动因如何构成了各种特定的现象,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对这些特定现代陶艺现象的剖析有助于我们去了解广泛的现代陶艺力量。从这一角度看,对当代社会商业过程之基本特征(如商品化、物化、拜物教)的分析,可以说明诸如具有波普色彩的现代陶艺这类现象,而对波普陶艺的微观分析则又可以反过来说明广泛的现代陶艺过程。辩证的陶艺批评将会保留特殊性,试图说明构成或限制这些事件或现代陶艺品的更广泛的力量。辩证的陶艺批评也是历史性的,它对陶艺史事件和陶艺史变迁保持开放,因而能够根据现代陶艺史的发展来修正它自己的理论和形态。
陶艺批评理论还关注并且能够说明重大的现代陶艺问题、冲突以及矛盾,指出解决这些问题、实现陶艺进步的可能途径。辩证的陶艺批评因而是一种现代陶艺社会的改良理论,它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寻求改造现存陶艺面貌的可能途径。从而,一种多向度理论认为现代陶艺总是由多重向度组成的,并且包含着实现陶艺创新变革的潜在可能性。
一种多向度的陶艺批评强调社会之每一向度的相对自主性,因而它允许从各种不同的视角来探讨现代陶艺的现实领域,探讨它们任何被构成以及如何互动。一种多视角的陶艺批评理论从多个视角来观察现代陶艺。一个视角就是一种观察方法,一种分析特定现象的有利位置或视点。视角一词意味着每个人的视点或分析框架绝不可能完全如实地反映现象,它总是有所取舍,总是不可避免地受到批评者本人先有的假设、理论、价值观以及兴趣的中介。视角这一概念同时也意味着没有哪个人的视点能够充分地说明任何一个单一现象的丰富性和复杂性,更不用说去完全地说明一切现代陶艺现实的无穷的联系和方面了。因此,正如尼采、韦伯等人所言,一切关于现实的知识都来源于某个特定观察点,一切“事实”都是由人们建构起来的解释,一切视角都是有限的,不完全的。因而一个视角就是解释特定现象的一个特定的立足点、一个聚焦点、一个位置或是一组位置。一个视角就是一个解释现代陶艺现象、过程及关系的特定的切入点。
既然在今天并不存在可以作为现代陶艺理论之基础的、真实的、确定的或绝对有效的视角,那么,陶艺批评理论就必须向新的理论话语和视角敞开胸襟,以避免陷入教条主义和理论上的故步自封。多视角的理论能够把诸如陶艺批评、后结构主义、后现代理论、女性主义理论以及其他重要的理论话语结合起来,从而为当前时代发展出一种激进的理论和政治。这将意味着应当去借鉴从当代现代陶艺批评所提出的各种特定视角,或者借鉴从德·波芙娃(Beauvoir)到克利丝蒂娃的女性主义等后现代理论。从现代陶艺全盘发展角度看,一种多视角的陶艺批评将意味着将具有各种现代陶艺立场的人团结起来,阐发他们的共同利益,尊重他们各自的差异。
我们可以通过一些例子来说明多视角陶艺批评的价值。例如,对于陶艺的现代性来说,采用多重视角,从新的现代陶艺经济根源及技术革新、新的观念与意识形态、新的现代陶艺形式、新的时空经验形式和日常生活方式等方面去分析陶艺的现代性起源和发展过程,就要比仅仅从社会经济切入角度或技术角度、或文化角度进行分析可取得多。(www.daowen.com)
同样地,如果想发展一套关于现代陶艺的理论,不论是后现代理论还是其他什么理论,我们就不应该仅仅从话语和知识视角、或是仅从媒体和类象角度、或者仅仅从陶艺的文化逻辑这一角度、或仅从当代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新的福柯主义阶段这一视角来解释当代陶艺,而应该从经济、技术、文化、政治以及社会发展等多重角度来考察它,并且同时说明这些现象是如何相互联系的。这样一种理论将能够说明现代陶艺创作方式的变化与新的观念影响、新的技术、新的审美实践以及新的经验形式之间的联系和互动。
究竟选择何种视角以及选取几种视角要视具体的主体和计划而定。多视角分析并不排斥就某些特定现象进行集中而有力的分析,也不排除形成某种特定的视角。由于以下两点理由,视角多了并不一定是好事:首先,一种细致且具体的单视角分析可能要比一种高度抽象的多视角分析更有力且更能说明问题。其次,多视角分析也可能由于不加区别地乱用不同的视角而失去效用,因为把相互矛盾的假设和逻辑结合到一起会使分析陷入混乱和漫无目的。因此,多视角分析不应该不加区分地把各种理论囫囵吞枣地“综合”到一起,在这一点上,后现代对差别和不可同约性的强调很有价值。事实上,多视角陶艺批评理论必须去判断:对于特定事例来说,在各种相互竞争的理论中,究竟哪些是有用的,哪些观点是没有用的。
在进行实际陶艺批评理论分析时,我们还必须在那些不相容的视角中间作出选择,或者去重构视角以避免不一致。不过假如我们选择了系统分析,我们也应当认识到具体分析的重要性,而且,在某些情况下,还应当把微观视角和宏观视角结合起来。多视角理论致力于结合微观视角和宏观视角这一当代问题,此外,还主张使用互补的视角。
因此,陶艺批评所面临的挑战就是要将它的视角结合到一种更能阐明关于当前陶艺的理论当中。这一计划需要为最好的陶艺批评所具有的那种辩证观点和想象力。建立一套辩证的多视角的社会理论,不仅需要整合和协调各种理论视角,而且还应当清晰地认识到现代陶艺的进步与退步因素,认清现代陶艺的创作走向与变革力量。此外,还需要结合理论与实践,弄清实现进步性现代陶艺风格转变的力量和可能性。
既然我们自己处于一个与从前不同的历史时期,面对着各种互不相同而又相互竞争的理论和现代陶艺文化状态,我们就不能仅仅求助于西方现代陶艺理论的或任何其他人的理论观点。相反地,应当去建立关于当前时代的具有包容性的鲜明的理论。我们已经发现,由于后现代理论偏好玩弄碎片、放弃宏观理论、强调离散的微观现象或话语分析,或重视文化现象而忽略经济、社会与政治,不能提供一种语言来说明现代陶艺的各个方面以及各个领域是如何相互联系、相互依赖、互为中介的,因而,它往往会成为重建陶艺批评理论这一计划的障碍。大多数现代陶艺理论并不去区分不同的陶艺领域以及它们的互动模式,而是把经济、社会和文化等一股脑儿地消解为一种压迫性的机器或系统,同时推出它们自己的总体化理论形式。与后现代中一部分宣布放弃陶艺批评理论的做法不同,我们呼吁重建陶艺批评理论。尽管我们呼吁重建陶艺批评理论,但是我们并不认为任何现有的理论、方法、传统或风格都能成为当前时代的陶艺批评模式。相反地,我们主张一方面吸取后现代理论之精华,另一方面吸取现代理论之精华,从而产生出各种各样的陶艺批评。(张甘霖:《论多元视角下的现代陶艺批评》《台湾陶艺》,2008年夏季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