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李唐的山水画——采薇图妙在哪

李唐的山水画——采薇图妙在哪

时间:2023-05-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李唐不但擅长画山水花鸟,而且人物画也惟妙惟肖。在北方,李唐的画名气很大,法度严谨,线条刚硬,称得上是北方山水画的绝妙技法,而且在这个阶段里,他的大小斧劈也基本成形。然而,国土沦丧,人民苦不堪言的现状却激发了李唐的另一种作画风格。此时,李唐的画便成为世人的楷模,他独创的山水画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时至今日,对于李唐南逃的行为我们仍是赞成的,他的举动在但当时是民族气节的体现。

李唐的山水画——采薇图妙在哪

李唐(1066—1150) ,字晞古,精于山水人物。北宋时补入画院,汴京沦陷后,流落临安,以卖画为生。后来,南宋恢复画院,经举荐,李唐又入画院,时近八十。擅长山水,笔墨峭劲,气势雄峻。晚年创“大斧劈”皴,石质坚硬,体积感强。他的创新开南宋山水画之新风。流传于世的作品有《采薇》、《清溪渔隐》、《万壑松风》等。

李唐不但擅长画山水花鸟,而且人物画也惟妙惟肖。四十八岁时入考皇家画院,以“竹锁桥边卖酒家”为题,并没有重点细描酒家,而在竹林深处挑出一幅酒帘,正合“竹锁”之意。宋徽宗看后,大为赞赏,钦点榜首,于是李唐成为徽宗画院里的专职画家

北宋灭亡后,画院内的画师和画卷全部被金人所掳,李唐也在其中。而高宗只身向南逃亡,政权稳固之后,开始重建画院,可是画院中一无所有。金营中的画师们听说高宗南渡,便都冒死奔遁北国,想要投奔高宗,李唐也逃了出来。到达南方的时候,高宗的画院并没有完全恢复,李唐就在街头又开始以卖画为生。在北方,李唐的画名气很大,法度严谨,线条刚硬,称得上是北方山水画的绝妙技法,而且在这个阶段里,他的大小斧劈也基本成形。然而,在水清石润的临安城里,他的画却无人问津,他曾作诗自嘲:“雪里烟村雨里滩,看之容易做之难。早知不入时人眼,多买胭脂牡丹。”

然而,国土沦丧,人民苦不堪言的现状却激发了李唐的另一种作画风格。于是,他直抒胸臆,摆脱古法,先后创造了“欠古意”、“无古法”等崭新的绘画技巧。其中,《清溪渔隐图》就代表着他的开宗立派。描物只选取一部分,抛弃了包揽万物的画风;绘水用线条随水势勾勒,不再以鱼鳞纹作装饰。画风简练概括,饱含着自己热烈的主观情绪,可谓是形不足而意有余。李唐重入画院的时候,已经八十岁了,由于朝廷南迁,经典流失,画师们无画可临。此时,李唐的画便成为世人的楷模,他独创的山水画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不可否认金人是马背上的民族,但他们非常重视文化修养。对有所长的北宋文人更是给予了特殊的礼遇。《金史》记载,金廷设书画局,又设书画署,并且裁造署中也有绘画之事。而以当时李唐的声望,在金国一定是衣食无忧的,而创作环境也应该比动乱的宋国更有优势。其实,不难推出他逃遁北国的原因,那就是他是宋国人,不应该而且不可能在外族苟且偷生,更不能为异族效力。

时至今日,对于李唐南逃的行为我们仍是赞成的,他的举动在但当时是民族气节的体现。也正是因为这种坚定的爱国之心、民族大义,才能创造出这具有惊醒之意的《采薇图》。(www.daowen.com)

这幅《采薇图》是绢本,横91厘米,纵27.5厘米,淡设色,藏于故宫博物院。这幅图整体给人一种凝重、萧瑟之感。最前面是的一松和一枫,相对而立,树干挺拔坚硬、奇崛如铁,让人想起耐寒的枫树和不凋的苍松。将这两株大树置在最前端,这是画家有意而为, 目的是以其象征含义喻比画中的人物。这可以从枫树身后的石壁可以知晓,仔细观看,不难看出石壁上的款识,即河阳李唐画伯夷、叔齐。并且,从这里我们也可以把握图画的主题。画面的中间是一块巨大的岩石,石上二人相对而坐,想必就是伯夷与叔齐了。其中一位抱膝正面安坐,神态庄重老成,应该是长兄伯夷,此刻,他侧身而听,表情凝重,眉宇之中更有一种忧虑,像是在追忆往事,也像是远想将来无望的忧伤。叔齐则右手撑地,身体向前倾斜,左手探二指,像是在向哥哥诉说武王以暴易暴的不忠不义。清张庚在评价这个作品的时候说道:“二子席地对坐相话言,其殷殷凄凄之状,若有声出绢素。”现在看来,果真如此。

这幅画中的树木颇有新意,松树用重墨勾出树干,略加鳞纹,再用浓淡来晕染,显得浑厚苍劲。松针则在勾勒后又用青绿色描临,线条短而有力,更显挺拔和繁茂。而在细节处理上,李唐更是颇具匠心。浓重茂密的背景中衬着两个身着淡色衣服的老人,峭壁悬崖隐在岩石之后,古藤顺松树攀爬而上,一处寂静之所顿时如临眼前。让人不禁联想,这应该是一所荒芜空寂的地方,两个主人公在此闲坐,不会有周朝的管制,不会有旁人的干扰。在他们的中间,是采薇用的篮子和镢头,这一细节就更加刻画出他们的随遇而安。而画中唯一的灵动就是崖下流过的小溪,一方面它衬托出整幅画的静谧,同时也丰富了画面的视野,把人们的思绪和想象随着水流一直流向了远方。

《采薇图》其实描绘的是一个流传已久的故事,商朝末年,孤竹国国君要立次子叔齐为王位继承人。但是国君逝世后,叔齐却坚持要让长兄伯夷继承王位,伯夷并没有接受,并说这是父王旨意,不能违抗,那是不忠不孝,两个人相互退让了很久。后来伯夷为了让弟弟安心从容的继位,悄悄的离开了自己的国家。知道这个消息后,叔齐更是内心忐忑,于是毫不犹豫的也放弃了王位,追随兄长随而去。很多年过去后,他们兄弟二人投奔了西伯侯姬昌。但是赶到的时候,姬昌已经去世了,武王也就是姬昌的儿子正在积极筹备军马。准备讨伐商纣王。二人觉得这种“以暴制暴”的行为并不可取,就立刻赶到了武王马前进行制止。但是武王并没有听取他们的进言,毅然决然的讨伐了纣王,最后,他得到政权后并改号为周。伯夷和叔齐深深的以这种行为为耻辱,决心不吃周朝土地上收获的粮食。于是,他们便隐居到了首阳山上(山西永济),仅仅依靠采掘野菜过活,最后饿死在了山里。此后,这种“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行为得到人们的普遍推崇。在这里,李唐以它为题材就是要对那些苟且偷安的北宋臣子以辛辣的讽刺和最强烈的鄙夷。

众所周知,李唐可谓是南宋画家的领头人,更创造了“大斧劈皴”这种独特的绘画技术,对后世产生了深厚的影响。刘年松比李唐的画风更为细腻,作为南宋画风的代表马远、夏圭虽然简括刚劲,但却没有超越李唐。值得一提的是,李唐的影响,还在南宋时就传到了日本, 日本画家雪舟无论是构图还是用笔用墨都与他们相似至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