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米芾《米芾字》米芾画之虚实

米芾《米芾字》米芾画之虚实

时间:2023-05-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米芾 ,字元章,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祖籍山西,迁居襄阳,有“米襄阳”之称。史传说他个性怪异,喜穿唐服,嗜洁成癖,遇石称“兄”,膜拜不已,因而人称”米颠”。在书法上,他是“宋四书家”之一,又首屈一指。为后世许多画家所倾慕,争相仿效。他的儿子米友仁,留世作品较多,使这种画风得以延续,致使“文人画”风上一新台阶,为画史所称道。米芾究竟以书为尚,还是以画为尚,史家各有侧重。

米芾《米芾字》米芾画之虚实

米芾 (1051-1108) ,字元章,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祖籍山西,迁居襄阳,有“米襄阳”之称。史传说他个性怪异,喜穿唐服,嗜洁成癖,遇石称“兄”,膜拜不已,因而人称”米颠”。他六岁熟读诗百首,七岁学书,十岁写碑,二十一岁步入官场,是个早熟的怪才。在书法上,他是“宋四书家”(苏、米、黄、蔡)之一,又首屈一指。其书体潇散奔放,又严于法度,苏东坡盛赞其“真、草、隶、篆,如风樯阵马,沉着痛快”;另一方面,他又独创山水画中的“米家云山”之法,善以“模糊”的笔墨作云雾迷漫的江南景色,用大小错落的浓墨、焦墨、横点、点簇来再现层层山头,世称“米点”。为后世许多画家所倾慕,争相仿效。他的儿子米友仁,留世作品较多,使这种画风得以延续,致使“文人画”风上一新台阶,为画史所称道。米芾究竟以书为尚,还是以画为尚,史家各有侧重。

米芾集书画家、鉴定家、收藏家于一身,收藏宏富,涉猎甚广,加之眼界宽广,鉴定精良,所著的书有《宝章待访录》、《书史》、《画史》、《砚史》、《海岳题跋>等,都是后人研究画史的必备用书。其中《宝章待访录)成书于公元1086年8月,分为“目睹”“的闻”两大部分,所录八十四件晋唐品,开后世著录之先河,影响颇大,甚至有专门模仿此书体例的论著,如明张丑撰《张氏四表》。《书史》则更为详实,为后世鉴定家的依据之一。《海岳》一书主要叙述自己的经验心得,十分中肯。该书一般认为是后人辑录米论而在成。

此处插入图片:米芾画像

米芾在二三岁的时候,母亲便教他写字、画画,久而久之,米芾的学习兴趣也越来越浓厚。平常玩耍的时候,他就爱在地上随手写写画画。在他四五岁的时候,母亲带着米芾进城,想让他见见世面。走到杨府里后面的小溪石板桥时,大人们在一边休息,米芾就蹲在地上开始随意的画起小老虎。过了一段时间,人们再从这里经过时,有人劝道,这里有只大虫常常伤人,还是不要从这里走了。米芾想了想,该不会是自己前几天画的小老虎在作怪吧?于是朝那座桥走去,发现自己当时画的小老虎一会儿像画,一会儿像真的。心中知晓了几分,便极速上前擦掉了地上的画,从此,这个地方也没有了大虫。

宋徽宗赵佶十分喜爱书画,也有一定的研究和鉴赏,他还在宫中设立了御前书画所,掌管画所得便是米芾等人。相传有一天,徽宗非要拉正在作画的米芾一起出宫,于是,他们便换成便装,还带着米芾没有完成的画来到了百姓之间。行到中午,他们就在一家酒馆吃饭,可是他们吃完才发现, 自己因为出宫匆忙没有带银两。米芾思忖了片刻,说:“我身上有画,找家当铺当了吧。”于是,米芾便找了家当铺把自己的画当掉了还和他们约定半月来取。

半个月后,米芾派人来取画。当取画的人看到小二拿的画时说道,这不是自家老爷画的画。小儿一听愣了,回答说:“这不可能,当天是我亲自接的画,怎么可能有错。”来人义正言辞的说道:“我们老爷画的是喝酒赏月,可是这幅画里根本就没有月亮。”就这样,两人争执了起来,当铺门前也聚集了很多人来看热闹。这时当铺掌柜出来看了看画,又听完了原委,说:“半个月后再来,一定归还原画。”半个月过后,米芾又派人来取画,围观人早就来到了当铺门口,都想一看究竟。小二把画从柜子里拿出来并放到柜台上,展开一看,笑着说:“神了,月亮真的圆了。”围观的人也吃了一惊,都觉得米芾的画是神画。

米芾又叫米癫,世人都说他疯癫,其实他并不癫狂,而是生的一身傲骨。随他是皇帝,还是什麽大官,他连恭维话都没说过一句。所以,他虽有满腹的经纶,济世的才学,但一直没有做大官,只做过几任小官,到最后连个小官都丢了。不过,米癞对这些都不在乎,他说:“无官一身轻!”(www.daowen.com)

有个人跟米癫的父亲米佐一起做过论班辈米癫要喊他“叔太爷”算起来跟交情也有好多年了,但米癫看不起他,因为他专门巴结做官的。一次,这人为了巴结一个欢喜画画的大官,就死皮癞脸地要求米癫替他画幅中堂(挂在客厅中央的大幅字画),好让他去向大官拍马屁。米芾竟然答应了,但是也仅仅是嘴上答应,手里却一连三年不见动笔。有一天,这个人又来看米癫画画了。从早上到中午,又从中午到下午,他说一次,米癫答应一次,高低就是不动手。一直到了晚上,月亮上来了,米癫走到书房裡头磨墨了,这人又讲了:“你这刻就跟我画张画吧!”米癫说了声:“是时候了,就替你画。”这个人咧嘴一笑,很开心。米癫手脚俐落,哗啦哗啦摊开纸,呼噜一下把圆砚台往上一盖,过了一刻,把画纸一卷,就交给这个人,关照一声:“叔太爷,拿回家去吧。不过路上不能看!到家再看。路上看不得,我不画第二次!”这个人当面不好说什麽,接过画就往家走。越走越不顺心,到了千秋桥顶,心想:“一这个米癫拿我开心,还叫我路上不能看,这个不癫不识的!叫我不看我偏要看,路上看跟到家看还不是一样的看吗?他把画往桥上一摊,画纸将将掀开,只听“扑通”一声,什麽东西跳到河裡头去了。他往下一看,只见一个月亮悠悠地往下沉。水影裡两个月亮,一模一样的。他看准了才沉下去的一个,赶紧下去捞,这麽一捞把水搅得动起来了,连真的假的都分不清了,还哪能捞得上来啊!没办法,只好爬到岸上来。再一看啊,画儿成了白纸一张。他急忙跑回来找米癫,米癫对他说“:哪个叫你路上看的?我砚台一坎画出个月亮,叫你不要看,到家以后画上的墨就乾了。现在月亮跑了,只怪你自己。我说过不再画第二张了。”一这人没法了,只好怏怏地走了。从此之后,有人经常在有月亮的时候,站在千秋桥顶上往下看,怏水裡就有两个月亮影子。人都说,一个是真的,一个是从画上跳下去的。

米芾还有个怪癖,喜欢各种各样奇形怪状的石头。有一天,他跑到南郊的黄鹤山上来找石头。跑遍了整个山头,一块称心如意的也没找到,可是人却累得要命。他想起山下有座鹤林寺,就决定到裡面去歇歇脚。到了鹤林寺,米芾这里看看,那里望望,不知不觉爬到了一座小阁楼上。这小阁楼明窗淨兀,非常幽雅,就是有些闷热,因为窗子关看,密不透风,于是他就随手打开窗子。哪知不开窗便罢,窗子一开,只见远处重峦叠章,气势磅砖,山头云雾缭绕,变化万千。镇江的角头角落他跑遍了,但是这样好的景色,还是第一次看到。就在这时,有个和尚上了阁楼,看到米南宫一个人站在窗口发楞,就上前一个双手合十,问道:“施主!你一个人独自在此,不知有何贵干?”

米芾正朝窗外看得出神,忽然听到有人跟他说话,就掉转身来回道:“大和尚士你看窗外的景色多美呀!我跑了不少地方,还没有看到过这样好的景色。不知寺裡有没有纸墨笔砚?如果有的话,就请借给我一用,让我把这些景色画下来。”和尚一听,原来如此,连说:“行!行!行!小僧闲暇无事也欢喜涂上几笔,正好有些宣纸放看,既然施主有兴作画,我就奉送!”说著,和尚就搬来书桌,朝窗口一放,又把宣纸舖好,并且替他磨墨。米芾拿起笔,舐了墨,又在水孟裡蘸了水,凝神望看窗外,但是迟迟没有下笔。原来窗外的远山透适,烟云掩映,用一般的传统技法是画不出来的。这时,米芾一会儿放眼远望,一会儿闭目沉思,有时还不住地摇头晃脑,如醉如痴,而手裡的笔却不自主地在宣纸上点点戳戳。

没有多大工夫,只听和尚在旁边连声喊道:“妙!妙!妙!”米芾不知何事,连忙把眼光从窗外收回来,再朝宣纸上一看, 自己也大吃一惊:原来,宣纸上竟出现了一幅别具风格的山水画,这山和云雾全是用水墨一点一点地点染而成。窗久的景色和宣纸上的画浑然一体,虚实难分。

米芾画了不少的画,还没有画过像这样的得意之作,于是就在画上题了“鹤林烟云”四个字,写上名字,盖了印章。和尚一看名字和印章,才晓得这位施主原来就是大名鼎鼎的米南宫,于是就请他到方丈室裡小坐,捧出香茶和果品招待。米芾和方丈闲谈了一会,拿起画准备要走。哪知方丈竟跟米南宫要这幅画,米芾畴躇了一刻说:“讲心裡话,我对这幅画非常满意,真有些捨不得送人。既然您喜欢,那我只好割爱了,不过有个条件。”方丈连声说:“不管什麽条件,我都同意!”

米芾考虑了片刻,满怀激情地说:“我虽是外地人,在镇江已经住了好多年,对镇江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发生了感情,她雄伟秀丽的景色,对我作画有很大的启示。今天,在鹤林寺又画了这幅《鹤林烟云》,完全是镇江的山水赐予我的灵感。因此,我想跟您要块宝地,砌几间茅屋,不时地到这里来小住,我死以后,也葬在这裡,但愿我的灵魂化为伽蓝神,永远替鹤林寺看守山门。”方丈一听,这个条件容易办到,就满口答应。从此以后,米芾就住在鹤林寺新砌的房子里,用画“鹤林烟云”的水墨点染技法作山水画,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独特的“米家山”画法,而《鹤林烟云》也成了“米家山”画法的代表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