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中国古典诗词歌曲产生及最初形态

中国古典诗词歌曲产生及最初形态

更新时间:2025-01-0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古典诗词歌曲产生于中国古代的帝王祭祀,据《吴越春秋》中《弹歌》记载:“断竹、续竹、飞土、逐宍(肉)。”所以中国古诗词歌曲最初的形态就是指乐由器助奏,舞蹈伴之的郊庙歌曲和燕射歌辞等具有不同仪式形式的雅乐歌曲。传统社会中雅乐与礼乐歌曲是有一定区别的,但雅乐歌曲因时而变,自其生成以来,在内容和形式上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

中国古典诗词歌曲产生于中国古代的帝王祭祀,据《吴越春秋》中《弹歌》记载:“断竹、续竹、飞土、逐宍(肉)。”这是一首用精炼的语言反映原始社会时期人们狩猎生活的歌曲,从而也集中反映了在远古时期人们对大自然的认识水平极其低下,对万物神灵有种神秘感。随着历史发展到了夏、商、周时期统治阶级为了巩固其政权,实行“以乐治国”,来体现国家的制度中侧重等级有序,敬畏之感。所以中国古诗词歌曲最初的形态就是指乐由器助奏,舞蹈伴之的郊庙歌曲和燕射歌辞等具有不同仪式形式的雅乐歌曲。那么,何为雅乐?项阳在《礼乐·雅乐·鼓吹乐之辨析》中是这样论述雅乐的:“所谓雅乐,是在中国传统礼制中主要用于国之大事祭礼——吉礼,具有强烈等级观念——只能对于高级别承祀对象、与礼制相须为用的乐舞,这种乐舞亦参与宫廷它种重要礼仪,具有国家象征意义——国乐之使用,代表着国家乐舞的最高使用形式,其政治和社会功能的意义更强。两周时期在周王室由春官执掌、大司乐负责实施,在诸侯国则归有司管理,体现王室与侯国之一统。”传统社会中雅乐与礼乐歌曲是有一定区别的,但雅乐歌曲因时而变,自其生成以来,在内容和形式上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在两周时期雅乐的功能性与认识理念是不同于以后时代的发展变化,无论是礼乐还是雅乐、俗乐的用乐最初形态基本统一。

然而,在人类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音乐作为时间的艺术,它的音乐形态和音响效果在我国古代无实物可循,没有文字流传也没有乐谱记载,只能从后世文献记载和神话传说想象中了解音乐的起源、先民的生活状况、早期的歌曲艺术形态特征等等。关于音乐的起源古今中外的专家们各持己见,主要有以下几种阐述:

(一)音乐创造于劳动

劳动创造了人类,劳动同时创造了歌曲艺术。据东汉赵晔编写的《吴越春秋》记载,春秋末年越国国君勾践楚国的射箭能手陈音询问弹弓的制作道理,陈音就用“断竹续竹,飞土逐宍”这八字歌回答了这一过程。这首古歌,当时是唱是诵,无从考证,但是我们的祖先还是把它记录下来。在原始社会,先民们以狩猎为生,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刀耕火种,狩猎的手段也极为落后。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生产工具也慢慢地有了改进。弓弹(也叫弹弓)出现以后,既可以射鸟,又可以射兽,生产力水平有所提高。古歌《弹歌》看似简单,其实是用精练的语言概括了“弹”生产制造的过程和“弹”的用途,表现了劳动人民的聪明和智慧。用“弹”来猎取食物的喜悦心情,同时也孕育了今天我们丰富多彩的古诗词歌曲艺术与文化

(二)模仿起源之说

成书于战国时期的《吕氏春秋·仲夏纪》中记述了“帝尧立,乃命质为乐。质乃效山林溪谷之音以歌,乃以麋革置缶而鼓之,乃拊石击石,以象上帝玉磬之音,以致舞百兽。”意思是说,尧在位时让身边的乐师质作乐,质就模仿了大自然中的风声、山谷中的流水声、树林里的鸟叫声而创作了歌曲。用动物皮囊做成鼓,模仿天籁般的声音有强弱性地敲起来,人们穿上兽皮衣随之而舞动。在西方也有此类似学说,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在许多重要事情上,我们是模仿禽兽,做禽兽的小学生的。蜘蛛让我们学会了织布和缝补,燕子让我们学会了造房子,从天鹅和黄莺等等歌唱的鸟中学会了唱歌。”这段话阐述了德谟克利特的观点,模仿是固有的本能,音乐乃至整个文学艺术均来自对自然界和社会生活的模仿,同时也说明了我国古代歌曲的演唱也是从模仿开始的。

(三)源于巫术之说(www.daowen.com)

在原始社会当中,由于人们的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对大自然中的一些自然现象都感到特别神秘,所以,给先民们的错觉就是世上万事万物都是由神灵来掌控的。当人们在大自然面前无法抵抗之时,就会在四季的某一天通过举行各种祭祀仪式,用舞蹈和押韵的神词载歌载舞祈福求助祖先神灵保佑万物苍生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免除灾害、子孙兴旺。在《尚书·益稷》中有“击石拊石,百兽率舞”的记载,是描写原始社会时期演奏音乐敲击石磬的方法,生动地向我们传达了古时候乐师敲石时如醉如痴的形象,以及百兽率舞的热闹场面。它也直接反映了原始歌舞与巫术的关系。至今,在中国和世界的许多节日、祭祀活动中仍然能找到原始乐舞的足迹

(四)起源于情感交流之说

通常情况下,人们在高兴、激动、愤怒、悲伤的时候都会很自然地发出声音来。所以古人说:“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意思是人的感情促使音乐的产生。人们常可听到一只雄鸟在鸣叫,往往是为了吸引雌鸟的注意,而人作为高级动物,男女之间也会用声音来表达爱慕之情。中国古代的《诗经》里就有“琴瑟友之”的诗句,意思是用奏琴来表达与对方交朋友的愿望。比如现代流行的情歌、小夜曲等也是直接表达爱慕之情的一种音乐。

我国古代学者认为:音乐是受外物影响而产生的,是人们在海浪不停地拍打着海岸时所发出的声音里听到节奏,在鸟儿鸣唱的歌里听到旋律。不久,人们也开始自己创作音乐。但一般说来,音乐起源于劳动,是劳动时,人们在吆喝中产生的。《吕氏春秋·古乐篇》记载有“葛天氏之乐”,葛天氏是传说中中国远古时期的部落名,相传葛天氏之乐,是由三人操牛尾而歌唱。[2]

在人类早期发展阶段,原始音乐的产生、出现与祖先的集体劳动生活和实践紧密相连,早期的音乐形态是与诗、歌、舞相互统一结合的,歌唱并不是单独存在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