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利乌斯·米约(Darius Milhaud)1892年9月4日生于法国信奉犹太教的普罗旺斯地区艾克斯,1974年6月22日卒于日内瓦,终年82岁。中学时在家乡学过小提琴,参加四重奏。1909年考入巴黎音乐学院,师从意大利作曲家克萨维尔·勒鲁(Xavier Leroux,1863~1919)学和声,从安德烈·热达尔日(Andrè Gedalge,1856~1926)学复调对位法,从C.M.维多尔学作曲,从丹第学乐队指挥。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因身体欠佳未被应征入伍,作为法国驻巴西大使保尔·克洛代尔的秘书去巴西,受到这位外交官兼诗人与剧作家的影响,在南美期间有机会广泛接触当地的民间音乐和流行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大战结束后,返回巴黎途经美国,他又被爵士乐所吸引。回国后,他在音乐学院同奥涅格、奥里克相交,又结识泰莱菲雷、迪雷等人,志同道合走在一起。他在巴黎从事音乐活动直到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1940年移居美国,任教于加利福尼亚州米尔斯大学(1940~1971),1947年又兼任巴黎音乐学院作曲教授。自20年代起,米约因患风湿病行动不便,以轮椅代步,但他以顽强的毅力坚持在欧美进行广泛的巡回演出,展示他的作品。
米约是20世纪西方最多产的作曲家之一,创作生涯长达半个多世纪(1910~1974)。1963年70岁时,米约发表的作品已列至404号,逝世前作品总数则是441部(首)的编号。他一生孜孜不倦地进行创作,经历两次世界大战亦未停笔。同奥涅格相似,创作风格不依属任何流派,萨蒂与让·科克托的美学思想在他的一些作品中有一定的体现,力求开朗、活泼、明快,但又倾向于抒情性,运用多调性手法。他不像普朗克那样忠实地墨守萨蒂与让·科克托的创作要求,他的大部分作品是受人委托或应时尚要求而写的,题材、形式与手法都呈现出极大的多样性,没有什么定格,无法按风格时期加以划分。他使用的多调性手法,出于将各种不同的调结合在一起的音响效果的研究,包括几个和声层的构思,因不同调的结合产生不同的效果,有时由于配器织体厚薄、疏密的处理又增加这种手法的复杂性,使用多种形式的乐器结合也是其多调性手法的特点。
1910年至1943年,米约写的戏剧音乐有16部之多,出于剧情内容需要来构思,音乐语汇、创作风格不断地更新和变化,没有遵循一成不变的格式。大型歌剧《克里斯托弗·哥伦布》(Christophe Colomb op.102,1928~1929)前后分为两部分,27景,在剧中插入电影加强戏剧效果,处理非常复杂。《马克西米里安》(Maximilien op.110,1930),根据韦费尔(Werfel)的脚本,分三幕九场,每一幕的乐曲均用古典音乐形式,如奏鸣曲第一乐章、三重奏的谐谑曲、赋格曲等,类似A.贝尔格的歌剧《沃采克》(Wozzeck)所采用的器乐形式结构。《波里伐》(Bolivar,op.236,1943有译《博利瓦尔》),马德奈尔·米约(Madenel Milhaud)改编脚本,三幕10场,以民间表现凶暴的系列画片加以音乐处理,别出一格,具有特殊的戏剧效果。其后,米约写的歌剧《大卫》(David,五幕,op.320,1954)、《有罪的母亲》(La mére Coupable,三幕,op.412,1964)和清唱剧与歌剧《圣路易》(St Louis,op.434,1972)都各有不同的表现手法和特点。米约还创作过一些短小的歌剧,每一部分不超过七八分钟,时间、剧情处理有条理,手法简洁,结构均衡,讲究旋律线条。(www.daowen.com)
早在20年代芭蕾舞剧兴盛之前,米约已有作品问世,如《人类及其欲望》(op.48,1918)、《无事酒吧》(Le boeuf sur le toit,又称:“家中的公牛”,op.58,1919)。后一部作品体现让·科克托撰写的脚本的要求,剧情描写美国禁酒期间一家酒吧,有各式各样的人无事可做,或饮酒或跳舞,突然一个警察入内检查,引起一场吵闹,酒吧招待打开大电风扇将警察的头砍下来,顾客纷纷离去,那个掉脑袋的警察又重新复活,招待将一张巨大的账单交给他支付。全剧充满着戏谑、讽刺的情趣,将咖啡馆、杂耍马戏团和街道小曲的音乐,有调性的“探戈”(Tango)、“桑巴”(Samba)、“伦巴”(Rumba)等南美音乐以及街头进行曲等加以混合,用另外的调性乐器来伴奏,有时乐队伴奏还出现不同调性的和声层的多调性风格。1925年写的独幕舞剧《世界的创造》(La Création du monde,op.81)使用17件乐器组合的爵士乐队,钢琴作为节奏乐器、独奏乐器则以类似爵士乐的即兴演奏用装饰音型和切分音节奏,各种乐器分成组以不同的调加入合奏,构成多调性的对比性手法。他于1939年写的第一交响曲(op.210)也有类似的特点,宁静的田园曲、众赞歌式的乐段、节奏变化的民间舞曲、情绪昂扬的进行曲,构成多调性的织体对比,表现出绚烂多彩的音乐色调。
米约创作的器乐作品数量相当多,体裁形式多种多样,有不同乐器的奏鸣曲、室内乐,钢琴、小提琴、中提琴、单簧管、竖琴、打击乐器等协奏曲。钢琴曲写得比较少,主要的作品有《春天》的组曲(op.25,1915~1919)、《忆巴西》(op.67,1920~1921)、《练习曲5首》(op.63,1923)和《艾克斯狂欢节》(op.836,1926)等。根据法国当代作家的诗及犹太民谣谱写了大量的合唱和歌曲,其中《农业机械》(op.56,1919)为独唱与7件乐器而作,《群花录》(op.60,1921)为独唱与室内乐队而作,《人间太平》(Pacem in terris,op.404,1963)则是合唱与乐队的作品,体现出米约遵循法国传统的创作思想和才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