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新即物主义音乐和保罗·兴德米特

新即物主义音乐和保罗·兴德米特

时间:2023-05-0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新即物主义作为现代美术的一个流派,最初出现于德国造型艺术和绘画艺术,强调“全然客观”的原则,描绘事物的原貌,不加进主观的臆想和情感。德国作曲家保罗·兴德米特是新即物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他倾向于无调性,提倡结构主义的写作。在音乐表演艺术方面也有其流派,他们主张在演奏中排除主观解释,严格地忠实于音乐作品本身。

新即物主义音乐和保罗·兴德米特

20世纪20年代,西方艺术界掀起反浪漫主义、反印象主义浪潮。新即物主义(Neue Sachlichkeit,亦译新客观主义)作为现代美术的一个流派,最初出现于德国造型艺术和绘画艺术,强调“全然客观”的原则,描绘事物的原貌,不加进主观的臆想和情感。这种美学思想传入音乐文学领域,要求创作所表现的只能是本身物象的本来面目,画即画,音乐即音乐,反对去揭示人的内心世界或表现主观性的思想感情。

德国作曲家保罗·兴德米特(Paul Hindemith,1895~1963)是新即物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他倾向于无调性,提倡结构主义的写作。他不用传统的大小调,又不趋向十二音体系,而是探索“线性对位”结构,采用一套合乎逻辑的、系统发展的新对位法,其特点在于着意对位法的纹理和多声部旋律的独立性的交织,不受和声纵向结构的限制。他反对表现主义的美学思想,又反对后期浪漫主义音乐感情冲动的创作倾向,试图将巴洛克时代巴赫的音乐或更古的音乐特点同现代的音乐风格相融合,力求创造一种表现古典精神的明快旋律,让人们在纯粹的音流中受到听觉的艺术感染。他喜欢写卡农曲、赋格曲、室内奏鸣曲和成套的变奏曲,采用各种巴洛克音乐形式和结构,始终强调音乐协和的审美标准,他使用任何不协和音的组合都出于特殊的效果考虑,最后在乐曲结束时总是回到音乐的和谐上来。从30年代起,他的作品的调性、曲式更加清晰明朗,旋律主题也富于表情。如歌剧画家马蒂斯》交响曲(Mathis der Maler,1934)、《卡迪亚克》(Cardillac,1926,1952修订)、交响曲《世界的和谐》(Die Harmonie der Welt,1951,1957修订)、《韦伯主题交响变形曲》(1944)以及为钢琴、大提琴、圆号、小提琴和弦乐器等写的协奏曲,人声与乐队的大型作品,各种室内乐,独奏的钢琴、管风琴和竖琴奏鸣曲,许多用钢琴或其他乐器伴奏的歌曲等,他的作品之多涉及音乐的各种体裁形式。(www.daowen.com)

为了体现出新即物主义的美学概念,法国“六人团”的成员、犹太裔作曲家达律斯·米约(Darius Milhaud,1892~1974)曾取材于一份农业机械展览会的说明书,写了两部以农机产品目录和园艺学目录为歌词的组歌《农业机械》《群花录》(1921),以表示他的客观求实的创作态度。另一位成员阿尔蒂尔·奥涅格(Arthur Honegger,1892~1955)为当时新发明的高速火车头写了一首管弦乐曲《太平231号》(Pacific 231,1923),描绘这种火车头开动时充满活力的律动和气势,使听者如见其物。1938年移居美国的奥地利作曲家、指挥家和钢琴家恩斯特·克热内克(Ernst Krenek,1900~)为美国一张火车时刻表谱写一首无伴奏合唱,也反映出这种音乐流派的影响。在音乐表演艺术方面也有其流派,他们主张在演奏中排除主观解释,严格地忠实于音乐作品本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