勋伯格的门生阿尔班·贝尔格(Alban Berg,1885~1935)是一位具有音乐想象力和富于浪漫色彩的作曲家,勋伯格对贝尔格有直接的影响。其第一部歌剧《沃采克》(Wozzeck,1919~1921),取材于德国诗人毕希纳(1813~1837)的同名话剧,描写一个穷士兵陷入一件情杀案的悲惨故事,用自由的十二音无调性的作曲技法。全剧共十五场,组集成三幕,各场之间很少有情节上的联系,贝尔格采取器乐的形式结构,第一幕五场为5首特性乐曲;第二幕五场为5个乐章的交响乐;第三幕五场为根据一个主题、一个音、一种节奏、一个六音和弦、一个调和一个八分音符的音型写的6首创意曲。这种写法的用意是增强各场的戏剧效果和剧中人物神经质的、易于激动的性格和感情的表现。其第二部歌剧《鲁璐》(Lulu,1928~1934)是取材于德国作家韦德金德(1864~1918)的《地灵》和《潘多拉的罐子》两部剧作的情节而写成的三幕剧,完全用十二音体系作曲法创作的,描写德国城市一个美貌的舞蹈女演员因谋杀罪下狱,不久越狱潜逃,在伦敦沦为娼妓,后来惨遭杀害。音乐风格同《沃采克》相似,着意表现极度紧张的情节和剧中人物近乎变态的心理、情绪。
勋伯格和贝尔格的另一位门生安东·冯·韦伯恩(Anton von Webern,1883~1945)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担任勋伯格协会的内部音乐会和工人交响音乐会的指挥,主要精力则用于教学和创作。他在两位老师运用的十二音技法基础上又发展成序列音乐(Series music),他将旋律、节奏、和声、力度、音色都作“全面序列”的安排组合,几乎完全趋向一种理性的数念创作。其一生写了31部作品,其中第二康塔塔(op.31,1943)演唱只有15分钟,一般作品不超过一分钟。1928年写的《室内交响曲》(op.21)二个乐章,由九件乐器演奏,全长也仅有8分50秒的时间。最短的作品仅有十几小节,演奏只需15秒钟。他的全部作品连续演奏(唱)不足3小时。韦伯恩醉心于纯技术性的音响序列组合的探索,结构严密,手法精巧,采用的体裁仅限于钢琴小品、室内乐和有伴奏的声乐曲。他在晚年还运用许多被休止符隔断的短音与音组构成所谓的“点描音乐”(Pointillism,亦译点描派)。(www.daowen.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