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因里希·许茨是17世纪最杰出的德国清唱剧的作曲家,他于1585年10月8日生于科斯次(Kstritz)一个富裕的市民家里,1672年11月6日卒于德累斯顿。1609年以前在马尔堡大学攻读法学,由于莫里茨公爵的资助,他于1609年至1612年赴威尼斯师从焦瓦尼·加布里埃利学音乐。1613年,返回德国任莫里茨公爵宫廷的管风琴师,其后在德累斯顿为萨克斯选帝侯服务,任宫廷乐正。德累斯顿是坚持路德教派传统的城市,宫廷、教堂都允许演奏豪华的、装饰性的音乐,许茨有机会运用威尼斯的“复合唱”形式和蒙特威尔第的歌剧风格,汲取当时流行的数字低音式的牧歌与器乐的协奏技法,写了许多作品。他的《圣歌集》(Cantiones Sacrae)于1625年出版,在德国迅速流传,使他获得盛名。但是,许茨的生活年代正是德国灾难深重的30年战争延续时期,他过着动荡不安的流亡生活。当时没有演出歌剧的场所,没有公开的社会音乐活动,作曲家除了为教会服务之外,几乎没有其他创作出路。他为路德教派写了不少宗教音乐,其中清唱剧作品,以《圣经》故事为题材,形式多样,有的用数字低音伴奏宣叙调,有的带序曲,有的使用加进两件弦乐器的合奏谱。晚年,他于1665年至1666年所写的《圣约翰》(St.John)、《马太》(St.Matthew)、《路加》(St.Luke)三部受难曲(Passions),以无伴奏合唱形式,将合唱与朗诵结合起来,用熟练的复调技法,更加深刻地表现严肃的思想、强烈的感情,为后来巴赫的创作铺平道路。他创立由声乐与器乐相混合的《宗教交响乐》(Symphonia Sacrae),这是一种以声乐为主而用音乐描写心理状态的体裁,器乐的运用很自由,或伴奏,或与演唱结合,或独奏,属于宗教大合唱一类,其形式发展了加布里埃利的传统。许茨对同时代和后代的德国作曲家的创作有很大的影响,人们称他为“德国音乐之父”。(www.daowen.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