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德国歌剧与赖因哈德·凯泽

德国歌剧与赖因哈德·凯泽

时间:2023-05-0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这种历史条件下,德国第一座歌剧院于1678年在汉堡建立,这是以威尼斯剧院为榜样而建造的,属于平民化的歌剧院。赖因哈德·凯泽是第一流的德国作曲家,1702年任汉堡歌剧院总管,写有120部歌剧。这是第一部德国歌剧,可惜乐谱已失传。由于不少意大利作曲家纷纷前来德国谋求宫廷的职务,慕尼黑、德累斯顿、汉诺威建立的宫廷歌剧院,主要上演意大利歌剧。

德国歌剧与赖因哈德·凯泽

30年战争后,德国一直处在封建割据的局面,小邦国多达352个,新教教会替代天主教成为封建势力的支柱。大小诸侯过着穷奢极欲的享乐生活,崇尚意大利和法国的文化艺术。18世纪初,汉堡、布莱梅、法兰克福、莱比锡等商业发达的城市,市民文化有所发展。在哲学科学方面出现以莱布尼茨(Leibnitz,1646~1716)为代表的早期的德国启蒙思想家。

在这种历史条件下,德国第一座歌剧院于1678年在汉堡建立,这是以威尼斯剧院为榜样而建造的,属于平民化的歌剧院。汉堡是一个没有受到战争破坏的自由城市,通用各国语言特别是法语,德国最早的报纸在这里出版,同英国、意大利在经济、文化方面一直保持密切的交往。由于教会势力相当大,汉堡歌剧院的演出要遵循路德教派的宗教法规,初期演出几乎全是寓言性的宗教剧。1684年至1688年间,因为上演神话故事题材的歌剧,遭到教会非议,歌剧院一度被迫关闭,引起一场轩然大波,虔诚派与自由派展开激烈的争论,最后以妥协的方式解决。吕利的密友、作曲家和指挥家约翰·西吉斯蒙德·库塞尔(Johann Sigismund Kusser,1660~1727)于1693年至1695年任汉堡歌剧院指挥,按照法国方式改编乐队,用意大利方式训练演员歌唱,使歌剧演出水平有很大的提高。

赖因哈德·凯泽(Reinhard Keiser,1674~1739)是第一流的德国作曲家,1702年任汉堡歌剧院总管,写有120部歌剧。他重视德语宣叙调的写作,力求表现出德语特有的重音与气韵。他采用民间戏剧的传说为题材,在歌词里加进民间的俗语,在剧中增添富于民间特点的喜剧人物,试图创立德国歌剧。他还擅长写华美的咏叹调旋律,富于表情又十分动听。他对器乐非常敏感,常用几件乐器来表达剧中人物的感情。亨德尔于1703年来汉堡工作,从其歌剧作品中得到不少启示。但是,凯泽的私生活恣意放纵,沉溺于物质享受,后期的歌剧创作再无建树,模仿意大利风格写咏叹调,甚至用意文与德文混合写的脚本谱写歌剧。他之后,歌剧院管理权为一个商人所掌握,靠演出许多音乐闹剧来赚钱,致使德国歌剧丧失艺术根基,该院于1738年不得不停演。18世纪60年代,在启蒙思想运动的推动下,德国歌剧才重新复兴起来。(www.daowen.com)

早在汉堡歌剧出现之前,海因里希·许茨从威尼斯返回德国,在德累斯顿选帝侯(Elector,有权选举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诸侯)宫廷任乐正,他于1627年根据诗人欧皮兹(Martin Opitz,1597~1639)用德文翻译改写的《达芙妮》脚本,谱写成同名歌剧。这是第一部德国歌剧,可惜乐谱已失传。由于不少意大利作曲家纷纷前来德国谋求宫廷的职务,慕尼黑、德累斯顿、汉诺威建立的宫廷歌剧院,主要上演意大利歌剧。在奥地利同样如此,维也纳的歌剧是以切斯蒂的威尼斯歌剧作品为典范。列奥波德一世(Leopold I,1658~1705在位)建立一座歌剧院完全仿效威尼斯的格式,在50年内上演过400多部新的意大利歌剧。约翰·阿道夫·哈塞曾是汉堡歌剧院的男高音歌手,1722年赴那不勒斯波尔波拉(N·A·Porpora,1686~1767)和A·斯卡拉蒂学习,他在德累斯顿(1734)、维也纳(1764)主持歌剧演出,仍以意大利歌剧而闻名于世。18世纪后半叶,莫扎特具有德奥风格的歌剧问世,意大利歌剧在奥地利一统天下的局面才有所改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